读史春秋:齐桓公--千古难题,是忠是奸分不清,还是怪我太自信

想象一下,你打开三国杀抽到了主公的身份,第一回合,面对五位大臣,你最好的做法是弃牌什么都不做,他们都像忠臣吧。等到有人跳出来对你动手,你反击,那些帮你的看着都像忠臣吧。再等到后面反贼尽灭,忠臣和奸臣也很难分辨吧,你最好让他们相互争斗。最后,你终于诛杀奸臣获得游戏胜利,但对君主来说,现实中最好的结果却不是这样的。

读史春秋:齐桓公--千古难题,是忠是奸分不清,还是怪我太自信

最好的结果是,主公游刃有余的平衡忠臣和奸臣的力量去剿灭为数不多的反贼,这样游戏才能一直玩下去。如果忠臣很强悍,那就是管仲,诸葛亮“出山”,如果反贼太强,那或许是朱棣在“靖难”,如果内奸做大,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竖刁,易牙,开方的事迹了。

一、三个狠人

自古以来,君主在位,治理国家,免不了的要重用一帮大臣帮着忙来处理一些事务。这时君主往朝堂上一瞧,各个大臣都是一副忠君爱国的忠臣模样,有关心君主生活的,有关心君主事业的,有关心君主心情的,甚至还有关心君主道德的。为了让君主有所作为,名留青史,他们是“煞费苦心”!即使平日里也听说过有的大臣胡作非为,但用起来做事嘛是真的让人舒服!而且就算有奸臣又怎样?只要作为一位明君在位,他们也闹不出什么动静,君主往往就是这么自信。

读史春秋:齐桓公--千古难题,是忠是奸分不清,还是怪我太自信

所以嘛,齐桓公当年“病榻问相”时,管仲用他的观人之术告诫齐桓公要远离竖刁,易牙,开方三人。而齐桓公相当自信,他觉得自己一代明主驾驭得住这三个人。只是这三人的事迹以我们现在的视角看来,都不免有种遍体生寒的感觉,不知道齐桓公是怎么放心把他们留在身边的。

读史春秋:齐桓公--千古难题,是忠是奸分不清,还是怪我太自信

先来说说易牙,“想要想抓住一个男人先要抓住他的胃”--擅长厨艺的易牙很有体会。有一次,齐桓公开玩笑对易牙说:“山珍海味我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你如此会做菜,可知道怎么烹制人肉吗?味道又是如何啊?”桓公此言本是随口戏言,而易牙为了博得齐桓公的欢心,竟然回家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用儿子的肉烹制菜肴献给齐桓公。齐桓公吃了用易牙儿子的肉烹制的菜肴,感到鲜嫩无比,便询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易牙流着泪说:“这是臣儿子的肉,献给大王尝鲜”。齐桓公听了易牙的话,非常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爱自己的亲人,从此对易牙更加宠信。

读史春秋:齐桓公--千古难题,是忠是奸分不清,还是怪我太自信

再来说说开方,他是卫国的公子,在齐国侍奉齐桓公。开方的母亲生活在卫国,齐国距离卫国只有几天的路程,而再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开方从未回国看望自己的母亲。齐桓公得知开方为了侍奉自己在齐国十多年都不回国看望母亲,认为开方忠诚于自己,爱自己胜过爱母亲,因此对开方十分宠信。

读史春秋:齐桓公--千古难题,是忠是奸分不清,还是怪我太自信

最后的竖刁也是个狠人。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进宫服侍齐桓公。齐桓公认为竖刁为了效忠君主而自行阉割,忠心过于常人,因此对竖刁也十分宠信。

管仲说,爱子女,爱父母,爱自己这是人之常情,但竖刁,易牙,开方三人却违背人情,如此作为必定有因为有更为强烈的渴求和欲望才会做的。这是必然的嘛,所谓“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后来的事我们也都知道,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劝告召回三人,果然被这三人把持朝政,这三人渴求的正是齐国的权利和富贵。最后齐桓公被饿死,齐国也陷入了长久的内乱之中。

二、分不清?还是太自信?

君主是真的难以分辨忠奸吗?或许还真不是!要么有的是真不知道。要么就是知道了,但是这个人真的很好用,有能力,自己也能够控制。你看乾隆不知道和珅贪吗?但乾隆一方面觉得自己压得住他,另一方面还知道找个对手制衡一下和珅。只是古代的帝王们大多很是自信,觉得自己是个明君,用人也都尽在掌握之中。历史上京房与汉元帝的这样一段对话,就有关于用人的一个经典论述。

读史春秋:齐桓公--千古难题,是忠是奸分不清,还是怪我太自信

话说有一次,汉元帝在闲暇时召见京房,京房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呢?”元帝说:“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善于伪装的奸佞。”京房进一步问:“君王是明知奸佞而仍用他们?还是认为贤能才用他们?”元帝回答说:“是认为他们贤能。”京房说:“可是,今天为什么我们却知道他们不是贤能呢?”元帝说:“是根据当时局势混乱,君王身处险境便可以知道。”京房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任用贤能时国家必然治理得好,任用奸邪时国家必定混乱,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轨迹。为什么幽王、厉王不觉悟而另外任用贤能,为什么终究要任用奸佞以致后来陷入困境?”元帝说:“乱世君王,各自认为他所任用的官员全是贤能。假如都能觉悟到自己的错误,天下怎么还会有危亡的君王?”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经知道周幽王、周厉王的故事,并讥笑过他们。可是,齐桓公任用竖刁,秦二世任用赵高,以致政治日益混乱,盗贼满山遍野。为什么不能用周幽王、周厉王的例子警示自己的行为,而觉悟到用人的不当呢?”元帝说:“只有治国有法的君王,才能依据往事而预测将来。”京房于是脱下官帽,叩头说:“《春秋崐》一书,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天变灾难,用来给后世君王看。而今陛下登极以来,出现日食月食,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大地震动,天落陨石;夏季降霜,冬季响雷,春季百花凋谢,秋季树叶茂盛,降霜后草木并不凋谢。水灾、旱灾、虫灾,百姓饥馑,瘟疫流行。盗贼制伏不住,受过刑罚的人充满街市。《春秋》所记载的灾异,已经俱备。陛下看现在是治世,还是乱世?”元帝说:“已经乱到极点了,这还用问?”京房说:“陛下现在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今天的灾难变异和为政之道,幸而胜过前代。而且责任也不在这些人身上。”京房说:“前世的那些君王,也是陛下这种想法。我恐怕后代看今天,犹如今天看古代。”

读史春秋:齐桓公--千古难题,是忠是奸分不清,还是怪我太自信

元帝过了很久才说:“现在扰乱国家的是谁?”京房回答说:“陛下自己应该知道。”元帝说:“我不知道;如果知道,哪里还会用他?”京房说:“陛下最信任,跟他在宫廷之中共商国家大事,掌握用人权柄的人,就是他。”京房所指的是石显。元帝也知道,他对京房说:“我晓得你的意思。”京房告退。但是后来,汉元帝还是没有对石显采取措施,也许是他有制衡石显的自信,又或许他感到了大势已去,他也无能为力了,而西汉也开始日益的走向衰退。

后记

历史长河滚滚而去,古代的君主用人却仿佛难以逃脱这个藩篱。要么是不觉得自己用人有问题,要么是知道有问题但控制的住。只是一切历史都有形势,形式变了便难以扭转了,正如文章开头的游戏局势一样,分不清也没关系嘛,但至少要会制衡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