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璽: 銅轉爐上顯身手

李自璽: 銅轉爐上顯身手

圖為李自璽(中)在轉爐現場針對爐窯近期生產情況作指導

他創造了一個奇蹟: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卻被破格提拔為副廠長。這在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乃至整個集團公司非常罕見。

這名創造奇蹟的人叫李自璽,今年 42 歲,是名技校生。他多次榮獲集團公司、省級行業比武狀元,十多次獲得公司“技術能手”“青年崗位能手”“先進生產者”以及甘肅省“技術能手”的稱號。2011獲得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2012獲得甘肅省“五四”青年獎章,2014年獲得金昌市 “首席技師”稱號。他牽頭的技術項目多次在全國有色行業、集團公司獲得獎勵。2015年,他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青聯委員,2018年當選為甘肅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伴隨著諸多榮譽,他走過了一段艱辛、自強、奮鬥、創新的道路。

不用揚鞭自奮蹄

1998年,年僅19歲的李自璽技校畢業後,被分配到銅業公司熔鍊分廠熔鍊車間當了一名轉爐爐後工。當時,走進工作現場,灼熱的氣流、巨大的噪音、閃爍的火光、滾滾而下的鐵流幾乎震碎了他作為一個年輕人的理想和抱負。身高1.7米,體格瘦小的他手抓2.1米長的六稜實心鋼釺,站在火花飛濺的熔爐前更是成為他工作第一天的夢魘。

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地在他心裡打轉。捅吧,萬一火花撲過來吞噬掉自己咋辦?不捅,這是工作,師傅們都在幹。但他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有一股犟勁。牙一咬心一狠,他鼓足勇氣把手裡沉甸甸的鋼釺伸進了熔爐。捅到第六個風眼時李自璽胳膊痠疼,身上沒有一點氣力。站在爐前,渾身發抖的他看到師傅們對著他搖了搖頭,投來同情的目光。那一刻,他無法忍受那種目光,“弱者只會讓人同情,只有強者才能獲得尊重”。

在迷茫與自尊心相互糾結碰撞的過程中他暗下決心, 一定要把工作幹好,不能讓別人小瞧自己,一定要做一個被人認可和尊重的人。從第二天開始,他虛心向師傅們請教,仔細觀察師傅們的工作竅門,一遍一遍練習;休息時,他留心師傅們的操作方法,操作時又反覆琢磨並靈活運用。3個月後,他拿著鋼纖就像孫悟空舞動手中的金箍棒一樣靈活自如,並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試用實習期。工作上得到的認可更加激發了學習的動力,他抱著磚頭一樣的專業書籍開始啃起來。之後,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不僅以優異的成績出徒,還被選拔為爐後組長。接著,他又很快拿下了爐助、指吊、高硫等多個崗位的工作,成為班組裡難得的多面手。

李自璽: 銅轉爐上顯身手

李自璽在工作現場檢查設備的運行情況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談起自己的工作,李自璽說有一個人對他影響最大。這個人就是甘肅省勞模,他的啟蒙師傅陶廣山。

多年來,李自璽發現作業區長陶廣山技藝精湛,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對他來說就是小兒科,只要他出面處理,總是手到病除。李自璽主動師從陶廣山,一心想成為像陶師傅那樣技藝精湛的人。

一日,李自璽剛下夜班,爐窯現場卻出現了問題。上了一晚上夜班,又有點感冒的他渾身難受不想動。這個時候他們班完全可以下班了,把問題留給白班人員去處理。陶廣山卻走過來,指著他說:“李自璽,跟我一塊幹!”

師命如山,容不得他絲毫推諉。他拖著沉重的腳步,懶洋洋地跟著陶師傅一起幹了起來。陶師傅看著他沒精打采的樣子,語重心長地說:“年輕人,不要眼高手低,總覺得自己是匹千里馬,沒有伯樂來賞識發掘;要學著當金子,放到哪裡都光彩奪目,展現自己的才華別人自然就會發現。”這句話深深震撼了李自璽。他發現自己當時存在的問題就是想得多、幹得少。陶廣山的言傳身教如醍醐灌頂,徹底改變了李自璽的工作方式。工作從來不是理想和熱情、想法和看法,而是辦法和做法。

李自璽: 銅轉爐上顯身手

從那以後,李自璽工作變了個樣,現場出現難題、危險活、苦活累活他都衝鋒在前,動嘴問,動手幹,查找專業理論書籍,觀察、思考、分析、論證,再實踐。諸多困難和問題在他手中一一破解,實現了從工人到技術骨幹的轉變。2011年,他以一名工人的身份,作為項目負責人帶領工程 技術人員完成了公司近千萬元的項目——“4號、5號轉爐殘極加料機組”技改的設計、施工、試車以及生產全過程。

2013年,他作為僅有的兩名現場技術人員之一,與國內高校教師、高科技企業人員一同被中國有色行業協會聘請為《銅冶煉轉爐仿真系統》開發人員,負責主要數學模型的建立。此係統目前已應用於全國高職院校、同行業企業技術比武。該項目獲得金川集團公司技術改進獎,全國有色行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創新是力量之源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李自璽深知創新的重要性,並在工作中努力踐行。2009年,轉爐平均中修爐壽命只有120~130 爐,每年耐火材料費用多花3000多萬元。他和同事研發了3種先進 操作法,8種設備、工藝改造法。至2013年,中修爐壽命提高至230爐,最高超過300爐,年節省耐火材料費2000多萬元,銅轉爐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在爐壽命這個指標的提升過程中對他觸動很大。他覺得新時代的技術工人,不光要看幹了多少活兒,流了多少汗, 吃了多少苦,更重要的是能為企業做什麼,提高了多少效益。

在多次參與項目建設和生產管理的過程中,他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得到了有機結合,給企業創造了可觀的效益。此後,他創新的勁頭更足,膽子更大,很多好的想法不斷在他的大腦中湧現,並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李自璽: 銅轉爐上顯身手

2012年,他通過多次試驗研究,優化工藝取消了陽極爐渣還原操作。這項技術獲得當年該廠安全成果一等獎。

2014年,他研究提交了“銅轉爐低冷銅比例工藝安全控制及系統生產組織方案”,保障了轉爐工藝大幅改變後的安全運行,節約了大量成本。

2017 年,已經身為轉爐工序長的李自璽作為集團公司首批阿米巴巴長,帶領團隊主動實施降本增效改進項目。在改進中,他發現轉爐年產16萬噸含銅5%的爐渣,一年有8000噸銅進到選礦,選礦只能回收85%。一年就有1200噸銅永久損失,價值近5000萬元。如何才能使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成為壓在他心口的一塊巨石。

他夜以繼日地分析研究,從轉爐的配料、添加溶劑、渣層厚度、渣二次沉澱等方面全程實施精細化控制。經過一年的摸索,爐渣含銅量下降到1.5%以下,每年減少銅金屬損失900多噸,創造經濟效益3000萬元。這項達到國內鍊銅行業最先進水平的操作法被命名為“轉爐含渣銅五步 先進操作法”,獲得甘肅省職工創新一等獎。

2018年8月,他被破格提拔為銅業公司熔鍊分廠生產副廠長。

一紙“聲討書”

李自璽: 銅轉爐上顯身手

李自璽31歲才結婚。婚後,他們有了兩個可愛的兒子。然而說起家庭,李自璽很慚愧。他說:“因為把大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疏忽了妻子和孩子的需求。”

一個週末的晚上,當李自璽解決完爐窯的生產問題, 夜裡十點多推開家門時,在客廳的魚缸上看到了一張醒目的大紙。那是一紙“聲討書”,詳細列舉了十幾條家裡應該由他幹而沒幹的活——餐廳、廚房頂上的壓條壞了沒有換,客廳射燈壞了沒有修,衛生間漏水不處理……看著那張“聲討書”,他陷入深深自責。這些年單位必須幹、主動乾的活他幹了不計其數,家裡的小活他卻沒有時間幹。他想起結婚第二天,因為單位開招標會,就撇下蜜月期的妻子跑去開會,一開就是兩天;他想起妻子有一次說,你一年出差好幾次,卻從未帶過我,就連金昌你也沒帶我轉過;他想起兩個兒子,陪他們的時間太少太少……

第二天,他買來壓條、燈泡、水嘴……打算把妻子列舉的“罪狀”一條條消滅。剛把壓條換好,正準備修理射燈時,茶几上的手機叮鈴鈴響了起來。拿起手機,單位調度告訴他鍋爐漏爐,他二話不說直奔單位。

李自璽,在 22 年的職業生涯中,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地提升著自己,每一步都走得鏗鏘有力,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在提升自我,同時為企業創造著不可估量的 經濟效益,獲得眾多榮譽。他說:“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是企業搭建的各種平臺讓我一個技校生有了施展手腳的地方。

文/ 記者 翟雄、通訊員 蘇文蘭

圖/ 記者 翟雄 李玉梅

來源:金昌日報微信公眾號

李自璽: 銅轉爐上顯身手

編輯:焦多謙 滕先亮

責編:張積傑總編:王滿玉

李自璽: 銅轉爐上顯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