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档神仙综艺让古文《核舟记》翻红

无论是打开手机还是电视,包围着自己的各类信息不断的提醒着每一个个体:我们仍然生活于疫情的阴霾之中,且对疫情何时终结难以乐观。正是处于这个特殊的阶段,无论是观众还是文娱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没有比当下更加迫切的希望看到一档全新的原创综艺节目上线了。

因此,4月18日湖南卫视推出全新原创手作解密互动体验秀节目《巧手神探》,便具有了更加独特的意义:于观众,终于得见一档不再是披着「云录制」外衣的「正常」节目上线;于行业,一个全新综艺IP的诞生,无疑极大地提振了深受疫情影响的文娱行业及其庞大从业者的信心与职业认同。

可见,《巧手神探》不仅是一剂行业焦虑的镇定剂,亦是一个指引未来综艺内容创新方向的新路标。

这档神仙综艺让古文《核舟记》翻红

回归综艺本质

在讨论《巧手神探》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大多数文化类节目在展现「匠心」时的「套路」。

以往的文化类节目,往往采取一种纪实视角、对某种传统文化及其物质承载形式进行纪录片式的视觉表达。无疑,这种方式以一种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呈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很好地营造出了符合传统文化调性的高雅氛围,但弊端也非常明显:诸如此类的文化类节目大多曲高和寡,叫好不叫座,很难突破圈层成为现象级爆款。

理性客观地看待《巧手神探》的内容创新,我们发现,它并不是为匠心、国潮等等概念制造新的噱头,而是做了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回归综艺本质。《巧手神探》的最大不同在于,在对匠心的表达上,它抛弃了观众熟悉的纪录片模式,而是回归到综艺节目的操作手法之上。

这档神仙综艺让古文《核舟记》翻红

何为综艺的本质?综艺最应具备的属性和价值无疑是「有意思又有意义」。更直白、更通俗的说法,则是为观众提供有趣的内容,进而制造快乐。而《巧手神探》所做的,便是让一档关注匠心的节目内容变得有趣、好玩。

对这样一档浑身透出惊奇的节目,观众的评论可谓是最好的注脚。无论是微博还是豆瓣留言,之于《巧手神探》评价中,有趣、搞笑、震撼、匠心等等是其中的高频关键词:

「(这是)湖南卫视继《舞蹈风暴》之后又一神仙综艺,全程看下来搞笑又震撼」。

「这个节目真的好有心,最开始以为是简单的手工艺作品,没想到节目组这么会玩」。

能够巧妙地融合娱乐价值与文化价值,《巧手神探》靠的是用综艺节目的独特逻辑去用心为观众解剖各类手作及其背后的匠心。

从模式来看,《巧手神探》不再采取平铺直叙、不干预式的逻辑与画面语言,转而为匠心建构了一个充满悬疑元素的「竞技场」。

节目分为「巧手」与「神探」两大阵营,那些拥有巧夺天工的手作人们组成巧手队作为守方,首期节目中,率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微缩大师黄跟宝、善于制作各种以假乱真蜡像的周雪蓉和中国「分子料理」第一人郭红晓组成了巧手队,他们负责制作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精致手工作品,将其隐藏在特定情境中等待神探团的甄别。

这档神仙综艺让古文《核舟记》翻红

另一边,则是由Angelababy杨颖、谭卓、肖央、杜海涛、R1SE周震南等思维敏捷、洞若观火的艺人组成神探队作为攻方。神探们不仅需要一双洞察秋毫的慧眼,还需要排除本方卧底选手的各种干扰,尽力完成甄别战任务。

在「神探-巧手」、「神探-卧底」的双重博弈结构中,匠心地表达变得更加鲜活起来。无论是Angelababy借助岗亭模仿蜡像姿态,还是周震南中气十足地发出魔性的「塞班!」,《巧手神探》证明综艺节目既可以诠释弥散在社会角落里「匠心」,也可以通过紧张刺激但又伴随着各种欢笑的内容输出节目的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从包装来看,不再是一味套用户外观察式综艺的场景风格,《巧手神探》节目组用自己的想象力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充满工业美学风格的蒸汽朋克之城。同时,节目组根据每位「巧手」的手作风格,营造了三个迥然不同的探索空间。让神探们或置身于乱花迷眼、真假难辨的蜡像馆,或置身于时下最吸引用户的带货直播间。

从人物来看,由明星艺人组成的神探队并没有喧宾夺主,手作及手作人始终处于观众聚焦的核心位置。以往,综艺节目对于「匠心」的诠释,往往将各种与「非遗」等头衔有关的物件置于一个被观察和审视的客体位置,看似展现了物件背后的传统文化,实则是在文化工业的逻辑下,对传统文化进行以自我为中心的挑选和挪用。

这档神仙综艺让古文《核舟记》翻红

而《巧手神探》则反客为主,始终以手作和手作人为注意力焦点。节目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强化提升观众对于手作的视觉体验,手作人的戏份也不断得到放大。在《巧手神探》中,这些在大众眼中看似「高冷」的手作人们与卧底巧妙配合,为神探们制造各种障碍,让手作人的荧屏形象也更加鲜活和丰富。同时,无论是对微缩景观、蜡像以及分子料理的细节展示,乃至最后的「巧手颁奖」环节,都透露出节目组从各种细微处对手作人尊敬、对匠心致敬的态度。

重新解构国潮

在综艺领域,国潮无疑是一个非常火热的概念。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国潮概念非常含混,很难给予其一个清晰的定义。但我们至少可以在它身上分离出两种属性:

一种是传统属性,国潮往往具有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基因;一种是现代属性,国潮与当下的潮流融合在一起,使自己身上附着着一件时尚的外衣。

而巧手神探的创新之处在于,在诠释和丰富「匠心」同时,也同时为火热又含混的国潮定义了一个清晰的坐标。

首先,《巧手神探》重新定义了制造「国潮」的人。

纵览首期节目里的三位手作人。在获得无数成绩、荣誉的背后,是以孜孜不倦的努力、真切厚重的情感和超越自我的创新为创造力的支撑。

黄跟宝的身份具有极大的复合性:他是音乐家、木雕大师,也是一位微缩大师。他将这三种特长充分融合,用微缩的方式完成了他年轻时收藏乐器的梦想。周雪蓉投身于蜡像艺术,她始终坚持素人创作,通过对周围人物的细致观察,伴随着最真挚的情感,用蜡像的形式将这份记忆保存下来。「分子料理教父」郭红晓则一直致力于钻研分子料理,通过对食材不断地打破重组,他创造出了无数种色香味俱全的珍馐佳肴。

这档神仙综艺让古文《核舟记》翻红

三位手作人完全来自不同的领域,但他们的经历都可以浓缩为一个共同的特征:用极致的专注与情感,与艺术相碰撞,便能够打造出无限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这样的品质经过《巧手神探》的加工提炼,成为新时代国潮人的精神品格。

其次,《巧手神探》重新定义了国潮的内容。

在《巧手神探》节目中,国潮包含了传统与现代两种截然不同但殊途同归的面向。在传统文化的面向里,国潮囊括了面塑、刺绣、玉雕、木工等中国传统技艺和匠心,还包括翻糖、纸艺、布艺、皮艺等传统工艺。

这档神仙综艺让古文《核舟记》翻红

在现代潮流面向里,国潮既包含全息、VR、特效化妆、特效道具、仿生道具、拟音师等各种黑科技,也加入了精微素描、蜡像、微缩景观、树脂画等时下热门手工题材。在《巧手神探》中,国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实现了延展和扩大。

而国潮自身所具备的潮流属性,也在节目中被清晰地解构:秘密在于国潮与「手」的缔造关系。

在节目总导演文海看来,「人类发展到现在,都是靠双手缔造的。现在越来越机械化,手除了按键盘、按电梯,手的魅力已经越来越没有了」。因此,《巧手神探》试图表达的「巧手」内涵,「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还有很多新的、年轻人喜欢的、大家能够沉浸在里面的一些东西」。

首播之后,年轻人对于《巧手神探》这档重新建构国潮的节目给予了极大的认可,有网友表示,将事物缩小并保持原貌的微缩艺术,让自己想起了小学课本里的《核舟记》。可见,《巧手神探》对匠心的呈现和对国潮的重构,重新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焕新基因。「这个节目的很多大师带给我的不只是一种震撼,更多的还有心疼……大国工匠,感谢你们」。

这档神仙综艺让古文《核舟记》翻红

正如一位网友的微博留言所说,「听了节目里这三位匠人讲述他们的创作历程之后,我很是感动,这样的匠心精神不光是我们手艺人需要秉承的初心,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需要学习的毅力。坚持自己喜欢的事物,并把它做到极致,才是我们最应该传承的时代精神」。

最后,《巧手神探》也正在积极探索一种新的展示国潮魅力的商业模式。

在《巧手神探》里,无论是节目组邀请薇娅以「手护」嘉宾出现在带有直播电商风格的房间里,还是与拼多多合作,打通直播电商渠道,都不失为跨出探索电视综艺带货的新步伐。这些创新之处,不仅有利于节目的商业价值得到释放,也有助于大众更加认识到这些精巧手作背后的价值含量。

1号结语

行文最后,笔者想把关注点转移至《巧手神探》背后的原创力量。

《巧手神探》的制作团队是耳熟能详的湖南卫视徐晴工作室。在《巧手神探》之前,徐晴工作室先后推出了「一年级」IP、「声临其境」IP。此次徐晴工作室再次以独具匠心的创作视角,打磨出《巧手神探》这一全新原创作品,这也与巧手们所具备的匠心精神不谋而合。

而支撑工作室团队在节目领域推陈出新的制度支撑,是湖南卫视以「主流价值」为导向、以「主流观众」为核心,兼顾主流价值表达与年轻观众的偏好的「双主流创新」战略。这个全新的创新战略,让湖南卫视在主流与小众、国民与圈层、商业效益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了精确的平衡点。

这种死磕创新背后的坚持与执着,恰是当下文娱行业从业者最为需要学习和反思的最新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