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割韭神器

“T+0”的熱議幾乎每年都有,尤其是在A股交投清淡的時候。在科創板制度破冰的背景下,今年顯得尤為熱烈。近日,國務院金融委提出,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

隨後,官媒一篇《A股基礎制度體系日趨完善“T+0”改革可期”》的文章,讓2020年“T+0”改革的遐想應運而生。

T+0前世今生

官媒文章中透露的意思,隨著A股市場基本制度體系日趨完善,實施“T+0”交易制度的時機或已成熟。

畢竟,科創板的註冊制已經“安排”上了,過渡到“T+0”似乎也不過分。而且,從總體方向來看,“T+0”是全球成熟市場的慣用制度,中國金融市場要最終走向國際化,T+0無疑也不會缺席。

但何時落地,沒有時間表;試用範圍,預計也不可能上來就大面積推行。

老股民都知道,A股曾經也有過“T+0”。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推行“T+0”交易規則;緊接著,1993年11月,深交所也取消了“T+1”,實施“T+0”。

不過,襁褓中的“T+0”很快成了投機中的祭品。滬指曾一天暴漲105%,劇烈波動中留下了長長的上影線、下影線,想必這是監管層和散戶都不願意看到的。

T+0割韭神器

本著維穩的意願,1995年1月1日起,滬深A股及基金交易又由“T+0”改回了“T+1”,並從那時起一直沿用至今。從效果上來看,“T+0”取消後交易量萎縮立竿見影。

T+0割韭神器

不過,監管層對於“T+0”也並非完全禁止,還是為一些品種開了口子,比如債券、債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貨基、黃金交易型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跨境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跨境上市開放式基金、權證。其中,可轉債“T+0”、權證“T+0”和股指期貨“T+0”的試點在2001年、2005年、2010年相繼開啟了。

T+0割韭神器

T+0綁定瘋狂

縱觀這些年的市場情況,無論是權證還是可轉債,瘋狂幾乎已經成了“T+0”的代名詞。

2005年股改啟動後,權證交易實行“T+0”制度,但瘋狂的市場表現隨即引來爭議,不少投資者在並不清楚風險、交易規則的情況下就衝進去博弈,最終權證成廢紙,投資者親歷鉅虧命運。交易所有一組數據,當年5月30日至7月20日期間,參與4只認沽權證交易的135萬多個賬戶中,有99.95%是個人投資者,其中交易金額在10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佔到88.12%,這些“小散戶”有近6成虧損,戶均虧損0.43萬元。

隨著市場中權證的到期,這一品種也慢慢淡出了中國資本市場,爆炒使得監管層對制度的放開慎之又慎。年輕的投資者雖然沒見證過權證的瘋狂,但最近A股低迷背景下,可轉債的“權證式”爆炒則是有目共睹的。

3月下旬,A股行情熱點零星,“T+0”交易的可轉債成了遊資的新戰場,多隻可轉債單日換手率驚人,不少超過了1000%,甚至接近百倍,此外還有單日成交金額超過100億元的可轉債出現,更重要的是,早盤暴漲30%、下午暴跌25%的標的比比皆是。

T+0割韭神器

交易加速,交易量放大,越來越多的人湧入,最終交易變成博傻,這就是監管層最不願意發生的非理性瘋狂爆炒。可轉債這樣的規模有限的小眾品種還好,但如果放在散戶為主的A股,行情動盪可想而知。

T+0割韭神器?

“T+0”如果在A股放開會有什麼影響?

對於政府和券商而言,印花稅、交易佣金和交易量成正比,“T+0”喜聞樂見,但對於韭菜而言,“T+0”意味著虧損的加劇和洗牌的加速,基本逃不了被反覆收割的命運。

這也是如是研究院管清友的觀點,即如果取消漲跌停製度,實行“T+0”,可預見的兩個結果就是,A股市場中股票的兩級分化以及交易主體中散戶與機構博弈後散戶的出清,因此不再建議散戶炒股。

一旦全面對外開放金融,未來不僅是“T+0”,可能連A股的漲跌停也可能取消,這是活躍市場的最關鍵制度安排,全世界主要市場實行的都是“T+0”,A股也應該與國際慣例接軌。

但正如中國整體改革一樣,這一制度的推出一定是需要逐步梯度的。“T+1”制度結合漲跌幅限制,其主要功能在於抑制投機,降低了市場的波動性,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投資者保護的作用。但是,我國A股市場的制度體系日趨完善,不能總是不邁步子。出於審慎的目的來看,投資者可以採取分步實施的方式,如先對“T+0”交易實施較高的參與門檻,或者在上證50大市值低估值成分股率先試點等。

“T+0”,機構蜜糖,散戶砒霜,推出的確需要多方權衡,究竟在何時推出怎樣推出,或許仍然需要一系列制度的配合和完善。但在資本市場全面改革開放的今天,“T+0”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