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内线球员凋零,主要是规则变化,和这三个因素造成的

NBA内线球员凋零,主要是规则变化,和这三个因素造成的

从90年代到现在发生了两个极大的规则变化,一个是废除handcheck,第二个是部分允许联防。目的都是削弱内线球员,鼓励突破和外线进攻。再加上小个子的身体素质越发劲爆,导致现在内线基本不再作为进攻的起点。现在中锋位置上的人才已经出现了, 而且是适应了现代篮球速度为先且有投射能力的大咖, 未必是90年代四大那种相对低效的低位单打技术,更多还是战术性的作用。球员平均身高其实很早就稳定了,但是平均体重却增加了15磅(简单理解就是增加了肌肉),这在攻防提速且少有巨型中锋的现代意味着每个位置的球员都更强壮了,也因为如此现代篮球更强调利用空间。

NBA内线球员凋零,主要是规则变化,和这三个因素造成的

以前2号位主要就是能得分而且多为中远距离,3号位就是篮板防守投射能力突破。现在随着比赛节奏越来越快,2,3号位差不太多了,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加上控球持球能力的增加,无论身体还是技术sg和sf都很接近了,看看科比韦德现在的汤普森哈登都是和sf没什么两样。随着中远距离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小前锋也比以往更注重中远距离的得分能力。

NBA内线球员凋零,主要是规则变化,和这三个因素造成的

大前锋是一个和中锋有相似作用的二中锋,对于早期中锋较为粗糙的中远投技术,需要大前锋来弥补这个不足,所以罗宾逊之后邓肯的生涯中一直都配有一个攻击力并不强的中锋,无论是奥博托还是斯普利特还是邦纳(算是个特例,邦纳有外线篮子)大前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高位挡拆,这也要求了大前锋需要有相应的中远投手段来应对这样的打法。

NBA内线球员凋零,主要是规则变化,和这三个因素造成的

NBA的变化,应该有这么几个主要因素,1、电视转播和收视率影响:观众喜欢看得分多的精彩的比赛,却不喜欢马刺或者凯尔特那种防守至上;2、商业化造星活动,球员的收入结构更多取决于商业赞助而非球队薪水,个人主义取代球队利益变成必然,小个子和得分手在普通青少年当中的号召力远远高于大个子和防守蓝领。3、国际化进程和推广:这个也得造星。特别是对于没有巨星或不足的时候,数据化造星颇有点偃苗助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