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们不再需要周杰伦?

为什么他们不再需要周杰伦?

前两天周杰伦被80后粉丝刷上了微博话题榜。有人说这是80后老人们的胜利,也有人说这是周杰伦自降身价被拉到与流量明星同等的高度被消费,微博是最大赢家。不过微博第二天就被人举报,再次被有关部门约谈了。

1

不管怎么说,有一个事实是,周杰伦之后再无周杰伦,与周杰伦同时代的,或是更早的明星,不一定帅,但绝对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这是20年前明星世界的玩法。但是20年后规则变了,明星变成了偶像,偶像化成了流量。所以问题是,为什么新的“周杰伦”不再出现?难道是因为年轻人不再需要音乐了吗?

有人会说,天才不世出,四大天王后不再有四大天王,时也运也。

但我却有另一个角度的看法,那就是游戏规则导致明星的改变。现在的游戏规则不再看重才华,不再看重作品。像周杰伦那样被贵人发现,抓住机会走上乐坛的励志故事,放在今天不会再上演。

商业化音乐是一个资本主导的舞台。如果说在唱片时代,资本对天才的态度是渴求,是拼命寻找天才而不得。那么到互联网时代,卖唱片变成卖彩铃,资本对天才已经不那么看重了。然后随着互联网进化,到了卖流量时代,资本甚至开始讨厌起天才来了。天才不但很难挖掘而且不可控,相比之下能够量产的练习生们对流量才是友好的。量产练习生不要求你是天才,而量产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替代。用一个平庸的人替代天才是不可能的,但用一个平庸的人替代另一个平庸的人,那可不就很方便?

流水线今天它可以生产CXK,明天换一个20来岁其他小伙上去,用同样的操作模式,照样能成。至于CXK们本身是不是唱得好跳得好,则不再重要。创作者周杰伦难找,但20来岁长得不错的小伙,那还不是遍地都有?CXK们看似占了便宜,不会唱不会跳也可以成名,但他们的代价就是只能蜷缩在粉丝设定的人设里,任由流量裹胁,他们胆敢不听话,那分分钟被替换。

所以如今的明星只是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也许他是比较大个的一颗,是时时被擦亮的一颗,那也改变不了它是随时可以被替换的一颗。

但80年代的明星自己就是价值的全部,所以他们不会听任别人的摆布。

2

沙雕研究生在他的文章里罗列了周杰伦怒怼业界的一些事迹,比如:

他直接在公开场合喷陈泽杉。(陈泽杉是华纳唱片大中华区总裁,被称为“唱片江湖最后一个大佬”)

周杰伦的原话是:“我的专辑销量,卖多少,就是多少,我又不是陈泽杉。”

在媒体场合,公然怼一个国际唱片公司的大佬,因为他为自己旗下的艺人刷数据,炒新闻。

*

2003年,《八度空间》发布后的金曲奖现场。他开心地带着外婆去了颁奖典礼,结果没有拿到一个奖。

周杰伦现场演唱,DISS颁奖。之后写了一首歌,叫《外婆》,开启无限火力吐槽模式。

受到嘲讽的金曲奖,和周杰伦的关系彻底恶化。之后的《七里香》、《十一月的肖邦》、《依然范特西》,现在看来,每一张都是巅峰之作的专辑,在金曲奖却几乎一无所获。

……

由于没有颁奖给上面那几张划时代的专辑。金曲奖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很快沦为了无人问津的奖项。

有些人,需要靠奖项和数据来证明自己。而有些奖,需要靠颁发的对象,来证明自己。

以上只是周杰伦的部分“战绩”。周杰伦为什么能有底气怼业界,怼狗仔?因为他有优秀作品在手。在卖唱片的世界里,没有好歌你卖什么?所以周杰伦有任性的本钱。这种本钱一直是各家争夺的重要资源。

比如去年4月网易云音乐在无法续约周杰伦音乐版权的情况下,在版权到期前将周杰伦200首热门歌曲合辑打包400元突击销售,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想把周杰伦留在自己的APP里,甚至因此造成了一次负面事件。

网易是为了贪图区区400元钱吗?它这么做只是想让用户能继续在自己APP里听周杰伦,相比400元钱,听不到周杰伦而流失的用户才是它更大的损失。

在爱范儿的文章《周杰伦不需要刷数据》里有这样一段话:

今年《财经》杂志的一篇《谁来拯救阿里大文娱?》说的很清楚了。曾有虾米音乐的员工表示,「周杰伦」 三个字对一个音乐播放器而言意味着 15% 的 DAU(日活跃用户)增幅,这是一块肥肉。

而腾讯音乐自己发布的《由你音乐榜2019年Q1由你数据库新歌榜季度报告》也可以侧面证明这个数据。

为什么他们不再需要周杰伦?

在今年春节期间,不论是60后、70后还是80后、90后,周杰伦的歌都是他们的最爱。

今年4月,也就是周杰伦从网易云音乐“消失”整一年后,QQ音乐将周杰伦歌曲加入VIP曲库,需要充值绿钻才能听歌,周杰伦恐将成为不少人安装QQ音乐并充值的重要原因。

爱范儿的文章还提到一点:

……在网易云音乐《晴天》这首歌的评论区下面,一共聚集了 200 多万条的评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首歌也是网易云音乐里评论数最多的歌曲,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雅俗共赏》,直到最近才被后者超越。评论数被超越的原因也很简单,网易云音乐已经没有这首歌的版权了。

所以说,失去版权的网易即使有再文艺的评论区,依然挡不住用户的流失。这就是周杰伦的实力。在实力面前,资本也要礼让三分,创作者就有了自己的议价权。

然而放眼现在的偶像们,有几人能获得这样的议价权?

3

我们换一个说法,当资本领教过了周杰伦这样可以与资本讨价还价的创作者,还会希望培养出更多的周杰伦吗?在唱片时代资本没得选择,没有好歌就没有收入,没有好演员就没有票房,只能培养明星。但到了互联网时代规则变了。练习生们有压箱底的作品吗?没关系,没有优秀作品他也能火。资本终于找到了绕过作品直接捧红偶像的方法。

以微博为代表的流量玩法造就了一个不需要作品也能火的时代。这下,资本终于能抛弃那些真正有才能者了。天才总是恃才华而不听话,甚至“叛逃”东家。这对资本方来说当然是巨大损失。现在,这些都不用担心了,通过偶像量产,资本把实体的人变成数字化流量。

在虎嗅文章《周杰伦还是你大爷》里,作者引用了吴晓波的流量明星传播模式:

为什么他们不再需要周杰伦?

这个图解释了为什么在流量时代作品不再重要。前互联网时代作品需要通过媒体传播,但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一切信息都可以在网上高速传播,如果不加控制,最垃圾的信息也可以迅速传播。如此一来,偶像便可以脱离作品存在,粉丝则变成流量。整个游戏的最后一步就是资本对粉丝的规训。

日韩走向练习生模式和偶像集团化,本质就是资本在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情况下在“去明星化”,将一个明星变成100个明星组成的集团,那么团体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再与资本对抗了。这个模式显然成功了。

现在到了中国,我们在互联网商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的资本甚至跳过培养偶像的步骤,直接规训了粉丝本身,这商业化效率不知道又比日韩提升了多少倍!

站姐、数据女工、运营小队——从这些工业化意味十足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资本对粉丝的规训是多么成功。当看似拥有自由意志的粉丝失去独立思考力,他们就也成了商业机器上的一排螺丝钉,与偶像一同维持机器运转。粉丝群体本身也失去了与资本抗衡的力量。

所以我说,这个时代他们不再需要周杰伦,也不再需要四大天王。小鲜肉们就算只是躺在前辈们的乐谱上翻唱翻唱就能过活。

既然资本找到了更高效的游戏玩法,他们就不再造星。他们即使造星也只是造出了比较光亮的螺丝钉而已,而不再是星。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你也可以讲这是一种“进步”。毕竟天才不常有,天才不是砸钱就能砸出来的。而现在的偶像流量玩法则“亲和”多了,那些资质平庸者也有机会成名,那些最普通的平凡人也有机会感受15分钟的高光时刻。8090后们通过这次刷榜把周杰伦刷上去,不就是一次身体力行的实践么?那种“我处在浪潮之巅”“我一张投票就改变世界”的兴奋感,却是买盗版磁带时代永远无法感受到的。

当粉丝自以为有了决定偶像生死的权利而不是永远当咸鱼,当平庸的人说一句“我努力”也有机会成为偶像而不是永远当咸鱼,双方就都向资本纳上了投名状,资本可以一边数钱,一边吆喝“人人有份”。也许这正是流量玩法如此迅速蔓延的原因吧。没人能抵挡这种诱惑。他们亲手打碎天才的雕像,每人分到一块碎片,幻想自己也拥有了天才的基因,就这样沉溺,岂不是美梦?

——分割线——

作为一个游戏号,其实看到周杰伦这次事件的时候我想到的还是游戏。其实国产游戏的经历就和国语流行音乐圈一样,从作品为王的单机时代不可逆地走向流量为王的网游时代,从追求作品质量走向追逐留存与付费率。从此产品不再重要,游戏就这样“快乐”地堕落变成吸金工具。做游戏的换钱买房买车财务自由,玩家在数值游戏里刷日常开宝箱。微博就是中国最大的多人在线刷排位天梯数值网游。当年新浪代理的游戏都死了,但它做成了微博,大概就是中文互联网的一个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