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再年輕,是否還永葆初心?

當我們不再年輕,是否還永葆初心?
當我們不再年輕,是否還永葆初心?

日劇《大叔的愛》裡有一個場景是,一個女人正在告誡她的同事:“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人”。

前段時間,小巴的朋友圈裡,有好幾個人都轉發了這張圖,其中一個還配了一段話,讓小巴印象很深刻。他說:

職場上的中年人已經進入“快速折舊期”,除非你有公然叫板的“實力”,否則只能承擔忍氣吞聲的“命運”。誰沒年輕過,那個“紅光滿面”的年輕人,何時變成了“唯唯諾諾”的中年人。

看了他的話,小巴也感覺一陣揪心。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曾經引來多少小年輕的熱議和好奇。不過,身邊的中年人若非功成名就,實力驚人,做出相似舉動的也絕無僅有。因為,他們身後有家庭和兒女,必須珍惜手上的工作,抓住手裡的每一分錢。

小巴之前在一間餐廳吃飯,看到一位像是經理的男子,正在訓斥一名中年女店員,我坐的位置恰好能聽到一些男子說話的內容,就知曉了事情的大概。

原來,這名女店員是新來的員工。當時正值用餐高峰,所有員工都很忙碌,但這位負責上菜的女店員,因為還沒完全記熟桌號,把客人的菜上錯了。男子罵了好幾分鐘,女店員沉默的杵在那裡,紅了眼眶。

她為什麼不為自己辯解呢?小巴心想,她還是抱有一份期望吧,希望經理罵完後就此打住,她不希望被扣工資,更不想失去工作。否則她可能要花不少時間重新找工作,維繫家庭。

對於中年人來說,最可怕的就是已經拼盡全力,仍然敗給了現實與生活。他們已經不再是初出校園的毛頭小子,錯了還能重來,不會還有時間學習,就算是被解僱,反正還年輕,也沒有組建家庭,“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總能找到一條活路。

但中年之後,不懂就是落後於人,錯了就是能力不足,面臨著解僱危機;一旦失去工作,就意味著幼小的孩子和白髮蒼蒼的老人失去了生活來源。他們其實是用自己的中年油膩,換來了家人的清爽。

張愛玲有一句話說得特別戳心,“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雖說這不可一概而論,但是也表達出了大多數中年人的心聲。

與這相反,小巴經常聽到很多初入職場的小新抱怨,自己在公司和單位只是小透明。薪資少卻經常加班,晉升空間小又屈才。一句不忍,半句不嘮,自己不爽了,分分鐘辭職走人。

年少,輕狂。初入職場,沒有時間的洗禮,夢想尚未磨滅,個性依舊留存,還不甘於泯然眾人。所以,會通過辭職跳槽的方式,不斷變化職業軌跡,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向。

但從小巴看來,年輕人再天馬行空,也不會天生喜歡離職跳槽,畢竟若能一帆風順,誰願顛沛流離。只不過移動互聯網時代讓年輕人的選擇性更多,所謂的“任性”也更多地曝光在聚光燈下了。

而步入中年的人,已經不願再思考和追求,更適合自己路在哪裡,自己的事業在哪裡,只是希望更加穩定。青春已逝,初心不再。

提升自己,做出改變

試想,為什麼年輕人與中年人有這麼大區別呢?這僅僅是因為年齡的原因嗎?並不是,年輕人中也有“一心求穩”的,中年人中亦存在“果敢裸辭的”,其中的關鍵因素就在於自身的心態和競爭力。

人天生是喜歡待在舒適區裡的,大部分人一旦在一個職場環境中陷進去了,形成一個習慣的狀態,就很難再拔出來。“還過得去,就這樣了吧。”但你因此就把自己困在這一個圈圈裡面了。可能你也會說,除了繼續待在這個圈圈裡,我別無他法,我也沒辦法跳出去。但這並不是你停止進步的理由,而恰恰是你意識到自己競爭力不足,開始做出改變的機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紐約一家公司因為經營不善被法國一家公司兼併了。在簽訂兼併合同的當天,公司新任總裁宣佈:“我們不會因為兼併而隨意裁員,但如果你的法語太差,無法和其他員工交流,那麼我們不得不請你離開。這個週末我們將進行一次法語考試,只有考試及格的人才能繼續在這裡工作。”

聽到這個消息,幾乎所有的員工都湧向圖書館,只有一個員工像平時一樣直接回家了,其他人都認為他肯定不想要這份待遇豐厚的工作了。但是結果卻令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鏡,這個被大家公認為最沒有希望的人卻考了最高分。

原來,這位員工來到這家公司後,就已經認識到自己身上有許多不足。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能力,熟悉所有工作流程。在工作中,他還發現公司的客戶多半來自法國,於是在工作之餘開始刻苦地學習法語。當同事都在請公司的翻譯員,幫忙翻譯與客戶的往來郵件與合同文本時,他已經能夠自行解決這些問題了。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進入到職場後,能挪出來學習提升的時間更是少得可憐。不要幻想一夜之間學會所有的知識,而是要利用一分一秒去慢慢積累,提高自身競爭力,這是你走上人生更高階梯的奠基。企業也恰恰最喜歡這類員工,不用監督培訓,員工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學會理財,把控人生

無論是初入職場,還是職場臘肉,除了找準職場方向,不斷學習提高,還需要學會理財。理財並不是就是把工資存到銀行,也不是僅限於投資股票。理財是可以融入到你日常生活中的,它不僅僅是讓你的財富得到累積,因為在理財的過程中,你也在規劃自己的人生。在提升自我價值和收入的前提下,持之以恆的堅持理財,實現財務自由就不是夢。

像大巴老師,在實現財務自由之後,有了足夠的物質保障,也就有更多精力去做喜歡的事,這是心靈上的自由。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底氣,就算人到中年被辭退,也不至於手足無措。就算不去工作,也能靠被動投資的收入養活自己。我們常說,錢雖不是萬能的,但是在當今這個世界,沒有錢卻萬萬不能。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讓錢為我們工作,而不是我們去為錢工作。

我們的追求是,要最終獲得自由,而不是被錢枷鎖。我們是生活,而不僅僅是活著。

當我們不再年輕,是否還永葆初心?

本公號原創內容版權歸理財巴士所有

文章來源:理財巴士

微信公眾號:LicaiBUS

當我們不再年輕,是否還永葆初心?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文章目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