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工行業迎來新一輪“擴能潮” 三年內出現基礎化工品過剩

山東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工程環評公佈、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總體發展規劃環評公佈……近日,“千萬噸級”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加速推進,在行業激起“波瀾”。


在當前我國煉油能力持續過剩的背景下,去年恆力石化、浙江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的投產加劇了煉油過剩的局面,正在規劃中的煉化項目也不在少數。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大型煉化項目集中上馬,煉油能力持續過剩的同時,我國基礎化工品產能也將在未來三年快速增長,如何防止煉油過剩向基礎化工品過剩轉移,是當前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煉工行業迎來新一輪“擴能潮” 三年內出現基礎化工品過剩

煉化“擴能潮”來襲

去年5月,隨著恆力石化位於遼寧大連長興島的一期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宣佈全面投產,以及浙江石化位於浙江舟山的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第一批裝置投入運行,我國民營煉化項目正式躍入“千萬噸級”時代。


今年以來,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山東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等多個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建設也將正式啟動。廣東惠州、浙江寧波、福建古雷、上海曹涇等石化產業基地多個國企、外資主導或參與的千萬噸級以上大型煉化項目正在改擴建、新建或規劃之中,全國煉化行業迎來新一輪“擴能潮”。


根據規劃,山東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包括2000萬噸煉油、300萬噸乙烯及下游深加工裝置、200萬噸對二甲苯等裝置,總投資1278億元。距離其90公里開外的萬華工業園,另有100萬噸乙烯在建,120萬噸乙烯在環評。


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則規劃到2025年,煉油規模達到1600萬噸/年,乙烯規模達到280 萬噸/年,芳烴規模達到 280 萬噸/年;到2030年,煉油規模達到4000萬噸/年,乙烯規模達到600萬噸級,芳烴規模達到700萬噸級。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的《2020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稱,多個煉油項目的投產將使得2020年我國一次煉油能力達到9億噸,新增產能的釋放將使得國內競爭趨於白熱化。預計2020年我國成品油出口量將達5900萬噸,或將成為亞太最大的出口國家。


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看來,發展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是提升我國石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路徑。“過去的小煉油模式競爭力不強,且產品方向單一,這種局面必須改變。行業不斷前進的過程一定是淘汰落後產能,向一體化的企業集群發展。用先進的、智能化的、綜合一體化代替過去散而雜的小煉油裝置,這肯定是特別好的方向。”


基礎化工品或在三年內出現過剩

興奮之餘也有擔憂。在多位業內專家看來,隨著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集中上馬,在進一步加劇成品油過剩局面外,芳烴、烯烴等基礎化工品產能迅速攀升,在未來三年內或將同樣出現過剩。


以PX(對二甲苯)為例,來自中宇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我國PX月產量約80萬噸左右,月消費量達210萬噸;到了今年三月份,PX月產量已上升至159萬噸左右,幾乎翻倍,月消費量為237萬噸左右。與此同時,2019-2022年國內新建、改擴建的PX項目13個,涉及新增PX產能3280萬噸/年,另有6個擬建項目共計700萬噸/年PX無投產時間表。


“像已經投產的恆力石化和浙江石化,包括後邊將會投產的連雲港石化、桐昆欽州石化,都是由產業鏈終端的紡織化纖大戶主導,他們以PX、乙烯等為基礎化工原料。近兩年我國PX進口量在1500萬噸左右,對外依存度非常大,為了增加競爭力、降低產業鏈成本,這些企業開始‘一滴油到一根絲’全產業鏈一體化的拓展。”中宇資訊分析師安光告訴記者,“但產能的瘋狂擴張,未來必將導致相關產品過剩,部分缺乏產業鏈配套的企業將逐漸被邊緣化或淘汰。”


近日發佈的《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9-2020)》也指出,2019年世界新增乙烯產能高達1180萬噸/年,同比增長6.7%,創近20年來增幅之最。中國乙烯產量達2052.3萬噸,同比增加了211.33萬噸。預計2020年全球乙烯產能將增加1000萬噸/年,中國基礎石化原料新增產能佔全球65%以上,聚烯烴等產品面臨高庫存壓力,行業景氣度進一步下降。


龐廣廉也表示,目前有對基礎化工產品過剩的擔憂。“一些正在建設、規劃的項目未來投產後,這些基礎化工品過剩是肯定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年都要對很多化工產品產能分析,提前發佈預警報告。”


應開拓化工領域新藍海

在安光看來,當前煉化行業企業更多地考慮的是眼前,想抓住契機轉型,但又缺乏對行業的深入研究和長遠研判,難免會導致跟風現象發生,盲目湧入同一個領域。


對此,龐廣廉也坦言:“行業競爭、優勝劣汰避免不了,盲目進入某一個領域,投產之日也許就是虧損之時,企業要提高警惕,有序、前瞻性地考慮產業未來發展的情況,不能盲目跟風。必須積極鼓勵相關企業在某些細分的領域,包括藍海領域,佔領制高點,不斷提升競爭力。”


多位專家指出,除了乙烯、PX這些基礎化工品外,可以此為基礎向更多、更廣的一些領域進軍。比如,我們探討的烯烴方向,α-烯烴以及類似的一些新技術、新應用領域,才是我國未來要走的一個方向。


事實上,在化工產品細分領域深耕,從而取得國際話語權並非沒有先例。以山東萬華化學為例,作為我國龍頭化工企業,其在MDI、TDI等細分領域獨佔鰲頭,當前已位居全球第一,許多跨國企業為了與其競爭,均參照萬華化學的產品價格來制定自己的價格。


“要從追求企業規模向細分領域的冠軍進軍,做某一細分領域的領軍者,從追求短期績效到追求長期價值。同時,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包括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做真正的智能工廠,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加上精益管理,以打造新的競爭力。另外就是科技創新,無論是從市場戰略、人員整合,還是價值驅動能力角度講,這些都是需要長期考慮的,切實提高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龐廣廉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