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公有云市场份额逐渐下滑,硬件厂商玩不转云计算?

IBM公有云市场份额逐渐下滑,硬件厂商玩不转云计算?

虽然营收数据还在实现同比增长,但是蓝色巨人IBM却一直在跑输大盘,在全球云计算市的份额不断下滑。

上周,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2018年上半年全球公有云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厂商市场份额数据。在最新的榜单中,阿里云升至全球前三,而IBM滑落到第四名。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IDC发布公有云IaaS追踪数据以来,IBM的排名第一次滑落到第四名。

丢掉第三可能还不是最坏的消息。如果按照这样的形式下去,IBM将很快消失在前五名之中,正式进入“others”阵营。

IBM公有云市场份额逐渐下滑,硬件厂商玩不转云计算?

IBM在云界的日子难熬

亚马逊AWS掀起云计算的浪潮之后,诸多传统IT企业希望在这一波IT浪潮中寻找到机会。作为企业服务领域的老牌企业,IBM在2013年以2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SoftLayer Technologies,正式进入公有云市场。这也是IBM CEO罗睿兰(Virginia Rometty)上任之后的一次重要的收购。当时业内普遍认为,IBM要在云计算领域有所谓作为。

过去几年,作为硬件厂商的代表厂商IBM一直在试图转型,把认知计算和云平台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可是不太成功。公司寄予厚望的认知计算平台——沃森,虽然在医疗领域进行了探索,但是并不顺利,最终未能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过去几年,IBM营收端毫无起色,曾连续22个季度出现下滑。

认知计算和沃森没有起色,IBM另外押注的云计算业务从2016年开始也开始掉队。IDC的追踪数据显示,在2014年上半年,IBM云计算业务的增长速度还能超出行业的平均增长,但是从2016年下半年起到2018年上半年,IBM的增长速度大幅落后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值得一提的是,IBM还是全球前五名厂商中,唯一没能跑赢大盘增长的公司。

也许是预见到公司在公有云市场的竞争力不足,IBM转变了在云计算市场的策略。2018年10月底,IBM宣布将以340亿美元收购收购开源软件厂商红帽公司,希望在混合云市场有所作为。IBM出手阔绰,让人看到了蓝色巨人在云计算市场的急切。

收购红帽公司之后,IBM所谓的混合云市场策略意味着,该公司未来要与AWS、微软、阿里云等厂商展开合作。科技行业分析师本-汤普森(Ben Thompson)就此表示:“收购红帽的交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IBM承认,公有云方面的努力实际上已经失败。”

硬件厂商做云不行

IBM并不是第一家在云计算市场折戟的硬件公司。在IBM此前,诸多老牌的IT科技公司,比如思科、惠普都曾在公有云市场跃跃欲试,但是最终都黯然退出。

IBM公有云市场份额逐渐下滑,硬件厂商玩不转云计算?

惠普是首个退出公有云市场的硬件厂商。2010年前后,惠普宣布进入公有云服务市场,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惠普想凭借Helion 公有云服务来和亚马逊、谷歌还有微软一较高下。惠普的Helion包括惠普的硬件服务器,开源的OpenStack和收购而来的Eucalyptus。但是5年之后,惠普宣布放弃公有云市场,涉足跟公有云厂商合作的混合云市场。

无独有偶。在惠普之后,另外一家硬件厂商思科也在2017年3月决定关闭它的公有云InterCloud服务。InterCloud在2014年11月启动,意欲成为AWS、微软Azure和Google Cloud在公有云市场的竞争对手。当时思科看到了各大巨头正在纷纷蚕食大型企业的IT市场,也想从中分一杯羹。思科为公有云市场投资了十多亿美元,但最终还是因为市场竞争力不足,而退出了市场。

如今,公有云市场的霸主们是亚马逊AWS、微软、阿里巴巴和Google这样有互联网经验的公司。它们都有着充足的现金流支撑公司在云计算业务上进行长期投资,而相对而言,这些硬件厂商就很难有这样的雄心。

站在思科、惠普等传统硬件厂商的角度,发展公有云在短期内只能看到大规模投资,却看不到回报,肯定会影响公司业绩表现。公司在做出如此大的战略投资之时,肯定要进行谨慎的评估和权衡,但通常而言,业绩高压之下,这些企业的管理层们很难有魄力进行这样的投资。

公有云在占据大量公司内部资源的同时,还跟这些硬件厂商的其他业务存在左右互搏。卖硬件,企业可以实现5块钱营收,而卖云服务,企业只能实现1块钱营收,这些硬件企业肯定向客户优先兜售硬件业务,很难改变售卖硬件的基因和企业文化。

更为重要的是,硬件厂商的云都是基于OpenStack开源技术,这类技术已经被证明不适合发展公有云业务,产品和技术在面对AWS、微软、阿里巴巴等厂商时,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IBM等传统硬件厂商在公有云市场的节节败退,已经证明,它们并不是客户的最佳选择。

市场进一步集中

在硬件厂商做公有云不行的同时,云计算市场还有一个趋势正在形成。那就是,领先厂商正在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不断挤压“others”阵营的份额。

IDC的追踪数据也印证了这样的行业趋势。据IDC的数据显示,至少从2014年以来,全球前五名之外的“others”厂商的整体增长都落后于整体行业增长,进一步证明它们的市场份额被前几名的巨头厂商蚕食掉。

华尔街投行高盛在日前发布的云计算行业报告中指出,云市场已经开始整合,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只会更加显著,公有云市场将整合为寡头格局。去年,亚马逊、微软、谷歌和阿里云占据了核心云计算市场约56%的份额。据高盛预计,到2019年它们的份额将合计达到84%。

如果不出意外,IBM在全球公有云市场上的份额将会进一步下滑,并逐渐消失在全球前几名的榜单之中。互联网厂商将在这个最有前景的市场上成为主角。这些市场巨头们已发展成为超大规模厂商,它们将主导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和政府等客户倾向采用它们的服务,其占据的市场比例也会越来越大。

这意味着,云计算时代的大变局已经发生,属于硬件厂商的时代已经到了落幕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