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不知道,學編程不是為了當程序員,而是為了學會這個東西

許多人都不知道,學編程不是為了當程序員,而是為了學會這個東西

提到“編程思維”大家肯定不陌生,它並不是指編寫程序的技巧,而是一種高效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編程思維的核心是將大的問題拆解成小問題來解決,這個過程對於思考者的邏輯思維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都有比較高的要求。關於如何培養編程思維,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做過詳細的解讀,這裡便不再贅述。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是,編程思維理念在日常的校園教學中的運用。

群文閱讀-用編程的方法來學習

2017年4月20日,昆明市特色教學觀摩活動暨盤龍小學“群文閱讀”基地校授牌儀式在盤龍小學成功舉辦,雲南省教科院李雲峰院長和樹人教育研究院王雁玲院長共同為盤龍小學群文閱讀基地進行授牌,至此,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成為昆明首家“群文閱讀”基地院校。

關於“群文閱讀”,大家可能會比較陌生。它是這幾年來在我國不斷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群文閱讀是指老師與學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內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議題”指的是一組群文文本中所蘊含的具有開放性和可議性的話題;“結構化文本”體現為一組文本圍繞議題的核心線索形成的具有整體性的“理解結構”;“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就是事先並沒有所謂的的正確答案,正確的答案來自於大家集思廣益後所達成的共識。

許多人都不知道,學編程不是為了當程序員,而是為了學會這個東西

學術性的定義可能會讓人摸不著頭腦,通俗一點說,“群文閱讀”就是老師與孩子一起,針對某個議題(可以是作者、風格、體裁、表達方式),閱讀並分析多個文本,最終討論得出結果的教學過程。在群文閱讀中,不存在“教”與“學”的區分,只有最純粹的閱讀與討論。這麼說雖然容易理解,卻不能闡述清楚群文閱讀教學相較於傳統閱讀教學的突破性。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群文閱讀,我們先做一個兩種閱讀教學的對比。

許多人都不知道,學編程不是為了當程序員,而是為了學會這個東西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孩子們每天被動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多,閱讀量也越來越大。傳統的課文閱讀教學已經很難起到原本的閱讀教學作用,教學過程死板、僵化,純粹以應試為教學目的。 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則新聞:現代作家王亞的一篇散文《清明》被選入蘇州某高中的語文考試,事後有學生在微博上聯繫到了王亞本人,邀請她做這道取材於自己文章的閱讀理解題。結果出人意料,文章作者王亞在作答之後,只值得了6分(滿分20),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王亞本人對此表示無奈:“我自己寫的時候都沒想那麼多”。

許多人都不知道,學編程不是為了當程序員,而是為了學會這個東西

群文閱讀最大的突破性在於完全打破了中國應試教育“根據問題,填寫答案”的模式,學生不用再依照具體問題牽強附會地寫出自己都看不懂答案,而是暢所欲言,就大方向的論點進行閱讀、闡述自己的想法並於同伴分享,尋求最優解。

從教學方式上來看,群文閱讀的發展是編程思維優越性的最好表現。

編程思維-孩子必須掌握的思維模式

一直以來,我們都堅信擁有編程思維的孩子要比同齡的孩子更加優秀。這不是無稽之談,更不是自我吹噓,而是編程思維的本質決定了它能更好地適用於現代社會。編程思維分為分解、識別、抽象、算法四個步驟,在發展迅猛的群文閱讀教育中,我們能很輕易地找到與之一一對應的教學環節。

許多人都不知道,學編程不是為了當程序員,而是為了學會這個東西

分解是編程思維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中,就一個議題採用多文本教學的模式,其實就是一個把複雜問題拆解成小部分的行為。孩子們不用拿著一篇課文抓破頭地想答案,而是通過閱讀若干個相關聯的文章一步一地樹立起對議題的認知,這種學習方法於學習編程是非常相似的。

在編程思維中,模式識別是能快速提升效率的步驟,編程者通過觀察與思考,找出分解後若干個小問題的共性,高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找共性”的這個過程,也是群文閱讀的核心方法。以同類文章為主,不斷髮掘文章的共性和個性,聚焦重要的信息,忽視無用的細節,這樣的方法不僅適用於編程或閱讀,也適用於所有學科。

很多時候,作為家長、教師的我們往往會被刻板印象侷限,覺得編程思維就是學編程時用的,與生活學習沒什麼關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所謂“編程思維”不是指用來編程的思維,而是用編程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維,這也是為何我們一再提倡孩子應該學習編程的原因:學編程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下一代成為軟件工程師,而是為了讓他們接觸並掌握一種理性的、高效的思考模式。在這個信息滿天飛的時代,我們的孩子需要這樣一種能力,一種能夠時刻保持機敏與理性,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保持思考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