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地区在山西总是被人忽视?

晋东南,指山西省东南部。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晋东南”因深厚的历史积淀,占有辉煌的地位。

晋东南包括长治市(古潞安府)、晋城市(古泽州府)两市。分别位于上党盆地、泽州盆地之中,是特定时期的一种历史称谓。

晋东南地区在山西总是被人忽视?

地理上,晋城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的东南角,和长治一起构成长治盆地,相对比较封闭,在没有高速公路的年代,和外界交流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几条盘山公路“下河南”,以及走长治通过几条古陉和外界联系。受河南省的辐射程度比较大,开车到焦作40分钟,济源60分钟,洛阳90分钟,郑州2个小时,太原四五个小时。方言也和传统的山西“老西儿”话不太一样,外省理解的山西方言多是太原盆地(太原,晋中一带)。饮食上,典型的黄土高原,两年三熟,小麦大豆交替种植,面食为主。气候上,在山西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当然,我们只在山西省内比比,最多加上旁边的河北。

晋城是典型的北方四五线城市,“北方”是以国营集体经济为主, “四五线”是落后。主要经济也就是几个国营大厂和煤,江淮(江淮重工),晋煤集团,二化(第二化肥厂),晋钢(晋城钢铁集团),兰花等,其实本质上也是煤。以及依托这些资本的房地产,酒店和少量第三产业。而这些厂子基本上是已经落后或者在落后的路上苟延残喘,我们叫他“艰难转型”。

这些地方的集体经济带给父辈们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稳定压倒一切。而且他们多为子女包办一切,为子女操碎了心。换个角度讲,他们控制欲极强,让子女沿着自己设计的路线一步一个脚印,觉得这就是最好的道路。当然,结果有好有坏。这里的教育水平比较落后,人们观念比较老旧,走出去的人比较少,觉得自己的小日子挺安稳。确实,五年之前还是很安稳的。但是随着煤价下跌,传统能源的种种弊端,国有经济转型等等那些教科书式的问题,晋城、长治乃至整个山西的经济现在很挣扎。父母辈也开始怀疑?我给子女的路是对的吗?也鼓励大家出去闯。总感觉晋城比别的地方慢一拍,你们其他城市是不是早就经历过这些阵痛了?

晋东南地区在山西总是被人忽视?

其实,晋东南地区发展不起来有人为原因,有相关政策的原因,但是地理位置在华北地区是比较好的。首先,人为原因,说实话山西人大部分比较重土安迁,恋家,导致不想出去闯,没有先进的企业带进来,在我们那里大人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就是在外混个学历见识见识,回来找个政府国企稳定单位干一辈子。这个想法很悲哀,但就是事实,除了年轻人冲动想创业,基本都是被大人打消念头,找稳定工作,扼杀在摇篮。其次,国家政策巧妙的避开了这一地区,晋南属于黄河三角洲中心地带,离西安,太原,郑州距离一样,我记得前几年还吵着黄河三角洲经济带的政策,现在也销声匿迹。还有就是,对于外省人来说,山西贫瘠,落后,思想不开放,一些高新技术的企业家不想入住山西。所以导致不光是晋东南地区被忽视了,可能整个山西的发展都被无形中忽视了。

再说一说铁路方面,阳泉归北京局,长治、晋城归郑州局,晋东南的铁路交通真的是一言难尽。太原到长治的火车五个多小时将近六个小时,而且到长治的部分线路尚未电气化,表面上看起来归属郑局会有发展,河南GDP比山西高得多嘛,咱这点和人家没得比。实际呢?一共没几趟火车,太焦高铁通车也得到了今年年底。车次少、慢。太原管不了,郑州不重视,就好像别人家的孩子。长治有很多好玩的,先不说分散与集中的问题,晋西南,晋北,晋中地区的山西人来一趟长治都不容易。

我们山西现在应该做的是好好发展自己的交通,经济,生态,民生。总体发展起来了,小的城市才能跟得上发展的步伐。山西有很好的历史文物与风景,不仅仅是推广,交通便利了,城市美丽了,才有更多游客前来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