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智班”是什麼?

清華大學“智班”是什麼?

“清華學堂人工智能班”(智班)由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姚期智院士於2019年創辦。人工智能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其有著非常廣闊的基礎,涵蓋了數學、計算機、神經科學、腦科學與心理學等多個相關學科。在過去十多年裡,人工智能有了非凡的進步,未來二三十年中,人工智能更將在科學界、工業界產生巨大影響。然而,當今的人工智能技術會在未來幾年達到極限,下一波新技術的革新中,中國能否取得原創性的突破,成為人工智能下一代技術的領跑者?這些問題正迎來一個應對的關鍵期,而人才培養更是其中核心所在。因此,姚期智院士結合其在國際頂級學府的多年科研教學經歷,以及姚班的成功辦學經驗與人才教育理念,創辦智班,培養人工智能領域領跑國際的拔尖科研創新人才。

上世紀50年代,計算機科學先驅阿蘭·圖靈發表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詳細定義並解釋了人工智能及其研究目的、發展方向,被認為是人工智能科學的開山之作。阿蘭·圖靈提出:“如果電腦能在5分鐘內回答由人類測試者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且其超過30%的回答讓測試者誤認為是人類所答,則電腦通過測試。”這一方法被稱為“圖靈測試”,它啟蒙式地開啟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

在過去十年中,大家所認為的人工智能技術,其實不是最近的發明,這個所謂“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學習方法,在30多年前就已經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開始的時候,由於種種原因,效果並不明顯,直到最近幾年,計算機的效率和速度提升到某種程度後,這種算法才一鳴驚人,產生了非常令人震驚的效果。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最近十幾年,人工智能在技術上有了相當大的突破,是一個重新檢視人工智能的非常好的時機。

人的智能機器可以做得到嗎?這是一門非常具有開放性的學問。人工智能探索的,不是計算機是怎樣運作的,而是我們人類的智能到底是怎麼回事。人類的智慧到底是什麼樣子?機器能模仿人嗎?如果機器可以和人類一樣,那它是不是人類?人工智能,其實是一門牽涉到哲學、腦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學問,僅將其作為計算機科學的一部分,我認為有點虧待它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在瞭解機器智能和人工智能方面,我們有了新的、可以發掘的地方。在這個時候,我們研究人工智能問題,不妨把它當作一個新的學科來看。成立人工智能學堂班,對我們來講是很自然的事情。交叉信息研究院本身就注重學科交叉,我們把量子物理、生物醫學、經濟金融等領域與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組織出了一個非常有實力的隊伍。把人工智能當作一個新的學堂班來辦,我們覺得非常興奮,而且大家很熱情,我們好好把這個班辦起來,讓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培養能夠和我們的“姚班”一樣好。“在清華我們可以做出全世界最高質量的本科教育。”

去年有三位做深度學習的科學家得到了圖靈獎,但他們的工作基本都是三十多年前做的。這也是對我們的啟示:在科學界,不要一味地追求立竿見影、速成,而是真正踏踏實實做一些基礎性、創新性的研究。如果未來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研究能夠打破現有的技術瓶頸,我們有希望實現我們的夢想,讓機器跟人類的智能更加趨近。不僅我們當前的社會效率會得到提升,很多現在意想不到的事情都可以發生,會產生非常大的社會效應。未來,我們也許會面臨許多問題,比如自動駕駛的發展中面臨的道德倫理以及法律問題。我們不必懼怕它,而是要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它,相信人類有足夠多的智能可以控制好新的科技。我對中國人工智能的長期發展是相當樂觀的,未來的人工智能領域,無論是教育、應用還是基礎研究,我們都能交出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績單。幾十年前,中國在某些方面曾經喪失了和國際同時起步的機會。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在人工智能可能會改變世界的重要機遇期,我們應該和別人同時起步,甚至比別人先走一步,好好培養我們的人才,從事我們的研究。

中國有全世界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的創造力是非凡的、有爆發性的。我在美國最著名的大學都教過本科生,世界上不會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夠有這麼高質量的學生,我們中國的學生做到了。當你把高質量的“天才型”學生放在一起,加以好好培養,他們彼此之間互相良性競爭的結果就產生了一個真正的“天才班”。我能感覺得到,在清華,好好做,我們能夠做出全世界最高質量的本科教育。

——姚期智院士《人民日報·大咖有話》訪談摘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