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怦然心动》改编自著名儿童作家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代表作《Flipped》,在基本遵循原著作品的基本上,运用细腻清新的镜头将一段甘甜纯真的初恋故事娓娓道来。最值得称道的是,该片并未局限于花季男女之间懵懂青涩的初恋,而是立足于这种触动人心、令人怦然心动的青春情感,进一步纵向将主题的范围延伸到了成长、人生与价值观上。在令观影者沉浸在动人剧情的同时,亦带来深层次的感悟与思考,回味无穷。

影片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双向线索的方式,视角在男主布莱斯与女主朱莉之间来回切换,通过这种双线交替的手法,呈现出了少年与少女之间思考方式的差别与内心世界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制造出了层出不穷的笑料。而在叙述上,该片采取了时间顺序的方式,线性捕捉了这对欢喜冤家从童年到少年的生活日常,温馨甜美,纯真浪漫,细节好评,时时刻刻击中观影者的内心。

影片的海报由一对青梅竹马与一颗巨大的无花果树所构成,高大的树木象征着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与治愈人心的力量,坐在无花果树的顶端,能看见能高更远更宽阔无垠、惊艳的风景,整体画面清新干净,透着昂扬的生命力。故事一开始,男孩布莱斯随着父母搬家到了女孩朱莉家的对面,两家隔家相望,朱莉对有着一双灿烂如星辰的眼睛的布莱斯一见钟情,认定自己坠入爱河,追逐着他,布莱斯却唯恐对过分热情、大胆开放的朱莉避之不及,这种追逐与逃避的游戏一直持续到了他们的中学时代。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成长的到来,经历了一系列事件的主角心中的想法也相继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与他们身边的环境息息相关,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两人各自得到了不同的成长,男孩与女孩成长的时间差异也让这段追逐与暗恋的关系开始对调。布莱斯曾经唯恐避之不及的朱莉变得闪闪发光,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让布莱斯再也移不开眼。

当然,这部电影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视为初恋电影中的上品,并不仅仅是因为纯真的初恋与亮眼的主角,更多的是电影当中所传递出来的人生感悟与爱情理念,在某种程度上,电影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爱情观念也影响了我对爱情真谛的认知。下面,笔者就以“叙述方式体现角色内心”、“从爱情真谛到人生信条”、“教育影响性格”这三个方面来对本片做一次详细的探讨。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一)叙述方式体现角色内心

(视角切换、双线交替的叙述特点,清晰体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差异与成长差异)

在叙述手法上,导演遵循原著、或者说保留了原著当中出彩的双线交替手法,两条线索相互切换,视角随着发生变化,着重刻画出男孩布莱斯与女孩子朱莉的内心世界以及成长历程,而这种手法也最大程度将男孩与女孩对外界的观察差别放到了最大,对比更为清晰。在成长线与感情线上同样如此,男孩与女孩的想法与考量迥然不同,反差感极为明显,在经历了成长后,两条直线终于交汇。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 (1)布莱斯的“真香”之路

1:开始时,布莱斯心怀偏见,厌恶朱莉的靠近

普遍来说,男孩比女孩成熟的晚些,这一点也同样表现在小学时代,女孩在课堂、测验上的成绩较男生更为优异,更早地思考问题和观察身边的人与事,也更早地经历情窦初开,对男生产生好感,即情窦初开。

影片一开始,朱莉对新搬来的布莱斯一见钟情,沉迷于布莱斯湛蓝剔透的眼睛,时刻追逐着布莱斯,希望能够得到布莱斯的初吻。可是布莱斯对邻居朱莉唯恐避之不及,不适应甚至很讨厌朱莉过于热情的追逐,不满为什么朱莉总是缠着自己,甚至内心发出“我这辈子只希望朱莉离我远点”的独白。布莱斯是心怀偏见的,逃离朱莉的热情追逐,甚至带有偏见。

站在朱莉的视角来看,她认定不回应自己的布莱斯是太过害羞腼腆,她一直在等着布莱斯的吻。可是当影片镜头视角从朱莉切换成了布莱斯,观众也才知道这不过是朱莉的一厢情愿。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内心世界。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2:随后,布莱斯陷入爱情犹疑中,不知道自己爱情的归属

在影片当中,腼腆内敛的布莱斯因为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心智发育晚等原因,显得更为慢热、晚熟、单纯,这是很多同龄男孩子会陷入的误区。会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变得人云亦云,不能作出遵从内心的判断。布莱斯懦弱的性格与优柔寡断集中体现在了这几件事上。

第一件事是当朱莉为了捍卫无花果树的时候,没有伸出援手和朱莉一起保护这株代表了生命力的无花果树。第二件事是鸡蛋事件,优柔寡断的布莱斯因为无法对朱莉解释退回鸡蛋的理由,选择扔掉鸡蛋而不是主动交流。第三件事则是图书馆当中,他已经开始明白自己也许已经喜欢上了朱莉,可是在图书馆书架的背后,当朋友嘲笑朱莉患有脑部障碍的叔叔时,并没有站出来维护朱莉,而是选择了沉默。

在这一阶段,电影当中视角不断切换,同样清晰地呈现出布莱斯与朱莉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内心世界。可以看出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想法差别是很大的。而逐渐长大,布莱斯看见了朱莉身上善良的品质,他开始请教自己的外公,从而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她从二年级起就老是缠着我。”

——“这种女孩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镜头落在了报纸上的一张图上,图上是站在无花果树上坚决捍卫无花果树的朱莉,自信、美丽、倔强又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布莱斯从开始的漠视朱莉心意,逐渐掀开了偏见的面纱,重新正视了朱莉,而爱情的萌芽就此生根发芽。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3:最后,布莱斯正视内心,坠入爱河

事实证明,人类的最终道路都是真香之路。在经历了鸡蛋事件和学校科技展览事件后,布莱斯在外公的影响下,在自己的亲眼见证下,见到了一个独立坚强、纯真善良的朱莉。这个阶段中,朱莉已经蜕变地如此耀眼,最开始的追逐与躲避局势已经完全反转,站在布莱斯的视角来看,他深知自己之前的无知,也深深知道了自己心之所向。

在午餐男孩的活动上,他希望朱莉能够选择自己,可是朱莉却与他人共进午餐,在家庭晚宴上,他几次想和朱莉说话,却苦于没有机会。一直等到他为朱莉种下了一株新的无花果树,两人才并冰释前嫌。

  • (2)朱莉的“蜕变”之路

1:开始,朱莉沉迷布莱斯的双眸,情窦初开

同样是视角切换,如果说男孩布莱斯是“真香”之路,那么朱莉对应的则是“蜕变”之路。影片一开始的朱莉,从小生长在贫穷却友爱温馨的家庭环境中,这让她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热情。她对布莱斯一见钟情,并不知道布莱斯的内心世界是如何想的,只是一直追逐着布莱斯的身影,却没想到这种追逐令布莱斯不厌其烦。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2:之后,朱莉初步蜕变,随时考量布莱斯是否值得自己爱

女孩的成长早于男孩,当布莱斯还在因为周围人的影响而逐渐蒙蔽双眼时,朱莉早已走上了蜕变之路。一开始她沉迷布莱斯的双眸,到开始考虑布莱斯是否值得自己付出爱情。从对爱情的盲目到变得有主见起来。在她的身上逐渐展露出了非常典型的美国精神。她单纯善良、积极向上,心怀幻想与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同时兼备不屈不挠的精神,机敏聪慧,动手能力很强,善于思考、对外界的观察能力强悍,头脑清晰。

她站在无花果树的顶端,看见了更高更远的风景与世界,为了捍卫这一片自由的天地作出努力;她勇敢追求所爱,鸡蛋事件伤害了她的自尊,可她的回击不是从此消沉,而是积极地改变,重新修建家中的草坪,并且开始重新审量起布莱斯这个人;她从父亲那里得到了永恒的无花果树画,知道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当知道她的父亲多年来一直承担照顾脑部障碍的叔叔后,积极与父亲一起去看望叔叔;科学展览上,她的小鸡孵化实验获得众人瞩目,透出了她对生命的尊重。而这些成长与改变,都使得她变成更有主见的人。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3:最后,朱莉破蛹成蝶,获得布莱斯的爱情

这一阶段,朱莉变得当机立断,自尊自爱。她从父亲那里得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所以在她看来,即使布莱斯的双眸是那么的熠熠生辉,也不能忽视他性格上的优柔寡断、懦弱与一次次的寒心伤害。她变得更有主见,分得清轻重,当布莱斯的沉默伤害了她家人的自尊后,她也会重新考量自己的心意。

家庭聚会上,她能随时加入长辈们关于“永动机”的话题,对她情有独钟的布莱斯只能等待她能够回头看自己一眼。暗恋与追逐的游戏彻底颠倒过来,朱莉在爱情角逐中获得了优势,布莱斯成了追逐者。影片当中透过朱莉的视角,清晰剔透地呈现了朱莉的内心世界,通过内心世界的剖析,将这个角色塑造的更为丰满。这种视角切换的方式在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当你以为对方喜欢你的时候,站在对方的角度,事实可能截然相反。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二)从爱情真谛到人生信条

(从对爱情真谛的探讨进一步延伸到人生的感悟)

影片中以朱莉与布莱斯青涩纯真的初恋故事为基本,将主题进一步扩宽,从关于爱情的真谛一直扩展到人生信条与感悟上,而这些感悟无论何时都适应于芸芸众生的我们。

  • (1)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一幅画不是众多物件简单拼凑而成的。牛只是一头牛,草地也只有青草和鲜花,而穿过树枝的阳光也仅仅只是一束光,但如果将它们放到一起,就会产生魔一般的魅力。”

数字相加会得到整数,而因素组合优化之后所得到的大于部分之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人。人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如外貌、精神、品质、性格、内心等等构成整体,判断一个人,不能因外貌取决一切。影片当中,朱莉父亲终日画画依旧贫穷,背后原因是他多年来一直悉心照顾脑部障碍的叔叔;朱莉并没有学校里的校花亮眼,可是她心灵纯真、性格独立、追求梦想,这些品质让她闪闪发光。与之对应的,布莱斯的父亲固执古板,虽家境优渥却始终心怀偏见,布莱斯拥有湛蓝漂亮的双眸、风度翩翩,在未成熟之前性格却很懦弱。

观察外界人与事物需要遵循这一法则,要求自己的时候同样也是。如果空有美丽皮囊,内心空洞枯燥,心怀偏见,会错失很多东西,会看不见很多美丽的风景。而在作出抉择的时候,也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符合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原则。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 (2)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有的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以后,会觉得其他人只是浮云而已。”

影片当中所阐述的爱情观基本影响了我对爱情的认知。如影片当中所体现出来的,爱情真正出现的时机是双方都有独立的认知时,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受周围氛围及周围人的干扰,像是排斥了一切因素,毫无犹疑地指向了真爱之人。布莱斯从开始的懵懂偏见到理智明白,拂开了遮蔽在眼前的浮云,清楚地认识到了朱莉才是他喜欢的人,也是那个如彩虹一般绚丽的人。

杜拉斯的《情人》中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我特意来告诉你,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这里爱是跨越外表上升到灵魂的朝圣之爱。

《两小无猜》中说,“生吞蚂蚁、侮辱就业中心门口的失业者,还有,疯狂的爱着你。”

这是属于法国的浪漫疯狂之爱。

《乱世佳人》中说,“哪怕是世界末日我都爱着你。”

这是至死不渝令人心生颤抖的炽热的爱。

我们追求爱情,想要用力去爱,想要被人所爱,想要获得令人心生向往、甘之如饴、至死不渝的真爱,而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的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一直到遇到那个如彩虹般绚丽的人,或者成为他人眼中的彩虹。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三)家庭教育的差异对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我想说说影片当中的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对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也是我们应该去关注的。

  • 布莱斯——父母是主导者式教育

影片当中布莱斯的父亲固执己见、古板严肃,在教育孩子上采取的方式是绝对的命令,掌握着家中的话语权。对于女儿的顶撞不是继续沟通交流,而是采取动手模式。在对待邻居问题上,总是心怀偏见,认定邻居生活贫穷,即使是在了解到朱莉家中的隐情后,也并没有就此改观,反而说出冷漠言论。

在影片中,父亲的教育和榜样作用直观地反映在布莱斯的身上,布莱斯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心怀偏见,甚至有点人云亦云,而不是认真的观察和亲眼甄别。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 朱莉——父母是陪伴者式教育

反观朱莉一家,虽然生活清贫却格外友爱。父亲多年来一肩承担照顾弟弟的责任,从没放弃过,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亲情 ;在朱莉捍卫无花果树的时候,将朱莉从树上劝下来,告诉她她才是最重要的,为了保护朱莉的心灵,亲手画了一幅代表了梦想的无花果树,治愈了朱莉的心灵;当朱莉在爱情中迷茫的时候,传授人生感悟与经验,耐心地告诉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朱莉的母亲同样如此,他们做到了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知道尊重孩子,遵守平等原则,而不是单纯地灌输自己的理念,勒令孩子必须做什么、不能去做什么。孩子在家中拥有绝对的自由,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人生,父母担任人生导师的角色。在这种平等自由的家庭教育下,朱莉独立自主、善于思考、心怀梦想,同时拥有坚定的信念与脚踏实地的能力。毫无疑问,她太过出色,而这也归功于她的家庭。

豆瓣9.1《怦然心动》:“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评价

进一步延伸来看,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性格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种教育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部分,学习如何去教育下一代。毕竟在家庭教育上,中西方之间尤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在东方,家长普遍将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两者之间并不处于平等的关系上,而是命令与服从。

家长更倾向于为孩子规划好一条按部就班的人生道路,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合适的道路,可往往罔顾了孩子的意愿。对于早恋同样视同洪水猛兽,干净利落地在萌芽阶段掐断,以免耽误学业。成长路上,更多的时候是再说应该如何去做、必须如何去做,不能做什么或者禁止做什么。永远有上不完的补习班,听不完的训导,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询问孩子愿意学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这是一部非常优质的高分电影,毋庸置疑,电影当中青梅竹马的初恋故事令人怦然心动。不过与其相比,我个人觉得影片当中所囊括的关于爱情、教育、家庭、人生等观点更值得去听、去思考、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待人生,我们需要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对于爱情,我们要有耐心,总有一天也会遇到那个如同彩虹般的人出现,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