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這5個“教育心理學”,建議父母們要掌握

#母嬰好物推薦#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並且對於孩子在不同時間段的心理還要進行不同教育。幼兒期的心理教育到了青春期就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但是在教育心理學中有五個心理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直需要的,作為父母要掌握這5點心理教育。


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這5個“教育心理學”,建議父母們要掌握


1、超時效應

超限效應顧名思義是超出所承受的限度,在教育心理學上屬於一種消極的影響。超限效應在孩子成長過程的最常發生情景是在孩子發生錯誤父母進行教育時,很多家長掌握不好教育的時間,喋喋不休的教育使得孩子從一開始的反思心理變成煩躁叛逆心理。

對於超限效應的解決方法就是家長要注意對孩子教育的“度”,不要過度地去進行教訓,不然會給孩子起到相反的作用。


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這5個“教育心理學”,建議父母們要掌握


2、潘多拉效應

心理學上的潘多拉效應關鍵之處就是在禁止的事情上孩子會做出相反的行為,也就是“不禁不做,越禁越做”。

在孩子成長髮展中他們的好奇心總是會處於特別興奮的過程中,導致他們想去嘗試更多的事物。對於家長禁止的一些事情她們因為沒有接觸到反而更好奇,這種強烈的好奇心使得他們做出違反命令的行動就形成“潘多拉效應”。


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這5個“教育心理學”,建議父母們要掌握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對於潘多拉效應的解決方法其實是很簡單的,那就是“放手”。既然孩子越禁止越去做那就讓孩子去嘗試一下。潘多拉效應其實如果作用好的話,在一定程度上是給孩子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


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這5個“教育心理學”,建議父母們要掌握


3、德西效應

德西效應是講求凡事進行獎勵的時候要適度,過分的獎勵會降低人對事物的內在興趣。

對孩子進行教育時不小心就會出現德西效應,比如“如果你幫媽媽做完家務,媽媽就會獎勵給你十塊錢的零花錢。”。對孩子進行獎勵會激勵孩子朝著引導的方向發展,但是錯誤的獎懲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認知造成影響,並會降低孩子對某件事物的興趣和相應的責任感。

任何事情都用獎懲的方式進行教育的話,這種過度獎勵會讓孩子價值觀出現錯誤,對孩子以後的教育造成影響,所以減少獎勵是對孩子成長負責任。


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這5個“教育心理學”,建議父母們要掌握


4、皮格馬利翁效應

現實來源於期望的本身,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主要概括。這個效應就是指事物實現的結果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對事物抱有期待,有了期望就會有行動就可以實現

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懷疑與批評,這會打擊孩子的心理。皮革馬利翁效應表示的就是針對孩子的教育心理要進行信任和一定的鼓勵,這樣才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孩子想要實現一件事情首先要有實現這件事情的信心,信心的來源就是對事情抱有希望。

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這5個“教育心理學”,建議父母們要掌握


對孩子進行鼓勵會激發孩子的皮格馬利翁效應,進而實現期望的事情。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脾氣和方法,過於暴躁的情緒會對產生負面的影響,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家長要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多看一些育兒書籍,‘學會正面管教孩子

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這5個“教育心理學”,建議父母們要掌握



5、野馬結局效應

野馬結局效應來源於野馬的真正死因——狂躁和憤怒。在教育心理學上控制情緒是一切事情的基礎

擁有一個好的人生僅僅只靠外界條件是不夠的,想要把自己的人生管理的非常好首先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控制情緒是野馬效應的關鍵。而成才的關鍵也是是否可以掌握好野馬結局效應。


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這5個“教育心理學”,建議父母們要掌握

家長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只有在家長情緒平靜的時候,教育才達到最好的效果。在家長大吼大叫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一般都會有性格缺陷,經常跟家長對著幹。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家長要找到控制情緒的方法


不管孩子在什麼年齡段,這5個“教育心理學”,建議父母們要掌握



對於心理教育來說,家長要學會的是趨利避害、靈活運用,對孩子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很多事情看似簡單實際上關聯的事物非常多,這五種心理是孩子不論多大都是需要的,家長要教育好孩子這些方面的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