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中國式理財

2020年的這次疫情讓很多人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同時也讓很多人的收入也按下了暫停鍵。

在2020年以前,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我的日常生活可以通過花唄,借唄,信用卡來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反正我發了工作再還上不就可以了。

但是這次疫情過後,會有很多人開始有存錢的意識了,再也不敢任性的買買買了。

但是銀行的利息那麼低,永遠趕不上通貨膨脹。以前很難得一見的萬元戶,在現在看來只不過有些人一個月的工資。人們渴望錢生錢,擁抱財富的秘訣。

但是我在網上搜了搜關於財富的,從股票,基金,到開始的理財入門書籍基本上都是外人人寫的。當然也有很多國人寫的,但是論經典程度和呼聲程度還是外國的居多。

我想我們中華民族怎麼也有五千年的歷史了,我們在很多方面都要比其他國家先進。但是為啥在理財方面,在財富方面沒有相關的書籍呢?

勤儉——中國式理財

最近中國的大語文觀提上來了,我也有意提升兒子的文學底蘊,所有會給兒子放中國傳統知識的音頻聽。最近在聽一系列的中華傳統美德,其中有關於勤儉的。說到勤勞是搖錢樹,可辛勤所得的財富不儉樸生活也難得長久;儉樸是聚寶盆,沒有辛勤積累的財富只是儉樸也是不行的。

說的真好,我感覺很有道理。就繼續往下聽,可是聽下去卻全變成儉樸生活的了。從古到今的偉人是如何儉樸生活的。但是關於勤勞,關於創造財富的,沒有一個。這是為什麼?

我想這和中國長久以來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思想有關。所謂的勤勞就是辛勤的下地種田,在家織布等,但是現在這種勤勞在如今的社會可是不行的,有的人辛勤一生也不一定能過得好日子,房子,車子,孩子像一個個無底洞把人們辛勤所得財富都吸了進去。

人人渴望財富,所以現在“斜槓青年”,“自由工作者”,“財富自由”這幾個詞頻繁的出現在我們耳邊。

但是勤勞和儉樸真的錯了嗎?沒錯!

我們要勤勞,但是拒絕窮忙族。我們的忙要有智慧,要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自己能幹些什麼,要結合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然後辛勤的努力下去。

我們也要儉樸,但是我的儉樸不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我們的儉樸體現在拒絕沒有必要的開支上,只要我們必要的和需要的,拒絕想要的。這不就是現在提倡的“斷舍離”嗎?

看來老祖宗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很棒,只不過比較含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