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信陵君一生大关节在救赵却秦,而不是礼贤下士呢?

本文系作者少峰聊时尚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之弟,封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而最贤者。战国四公子为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以及魏公子无忌。战国四公子分别为齐、赵、楚、魏四国之相,各养士3000人,又是同时代的贤公子,所以并称“战国四公子”。《史记》各有专传,而唯独信陵君以“魏公子”名篇,篇中称魏公子者,凡147处,表现了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无比敬仰、亲切而特称公子。后世读者习惯上以封爵统四公子,故《魏公子列传》,也称《信陵君列传》魏公子礼贤下士,所养士人多杰出之士。附传人物有侯赢朱亥、毛公、薛公,都是不平凡的人。

为什么信陵君一生大关节在救赵却秦,而不是礼贤下士呢?

信陵君

信陵君一生大关节在救赵却秦,史称“窃符救赵”,而成其这一大功者,全赖乎客。故本篇以“客”作眼,通篇以客起,以客结,前后照应,连环无端成一篇绝妙文章。写客是为了衬托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急人之难的高尚品德。信陵君礼贤以国事为重,这是司马迁的理想,故本篇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信陵君窃符救赵表现违抗王命,实质教援盟国,亦实救魏,落叶归根,还在“爱国主义”四个字上。四公子礼贤养,而真正能礼贤下士的只有魏公子。孟尝君“和佳公子也。春申君晚年昏聩,失朱英之谋而断头。三公子广收宾客,很大成分出于讲排场,摆阔气,故有平君客与楚春申君客争艳斗富的故事。

为什么信陵君一生大关节在救赵却秦,而不是礼贤下士呢?

信陵君

因此,当时许多有才能的士人,近在三公子咫尺往往失之交臂。像埋名于博徒和卖浆家的毛公薛公就闻名在外而平原君不知。唯有魏公子礼请侯生,亲为之执善,信用屠夫朱亥,微服访毛公、薛公,关键时候得诸人之生动地表现了魏公子的真诚待士,以及主客关系。《魏公子列传》重点笔墨也就自然地落在魏公子与诸人的交往上。侯赢隐身在看门人队伍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无人能知其贤者。偏偏信陵君知道他是一个贤者,而且精心设计了一个礼请侯赢的场面。魏公子特别举行盛大宴会,高朋毕至,贵宾满堂。就在此时,公子本人率领了众多的人马车辆,亲自去迎接侯赢赴会。

为什么信陵君一生大关节在救赵却秦,而不是礼贤下士呢?

窃符救赵

这给了侯赢以很大的面子。而侯赢的表现似乎要比当年的田子方更过头些。他穿戴着破旧的衣帽,表露出满不在乎的轻慢。公子亲自驾车,他却傲然直登上座。车到半途,他又下车去访问自己的朋友朱亥,站在喧闹的街市,故意与朱亥谈论了很久,倒把公子冷落在一边。但是公子的态度却是越来越温和,没有丝毫的色。在宴会上,公子当着满堂贵宾,赞誉侯生,又亲自向侯生祝酒。末了,侯生却大言不惭地对公子说:“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因为侯生在大庭广众之中故意用自己的傲放诞来反衬公子的礼贤下士和虚待人,这实实在在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举动。

为什么信陵君一生大关节在救赵却秦,而不是礼贤下士呢?

魏安釐

后来信陵君在窃符救赵的非常壮举中完全得力于侯生的策,到这时,我们才完全领悟到“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这句话含有多大的分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今日我侯赢也够难为公子了”,表示为以身许公子了。侯生后来果然以死励军,实践了自的诺言毛公、薛公,一个沉沦在赌徒中,一个靠卖酒浆为生。在平原君眼里,这种操业卑下的人,不值得与之交往。但信陵君却不然,他看人不在于其人的操业,而是品格和才能。毛公、薛公是贤者,就装扮成平民,放下架于所以他毛公,公用门象也不计较。魏公予的赤诚相待,金石为开,生开说。于成了他的座上宾。从平原君与信陵君对待毛公、薛公的态度上,清楚地显现了二人在识见上的高下。

为什么信陵君一生大关节在救赵却秦,而不是礼贤下士呢?

信陵君

平原君好客,只是一种豪举,并不注重实际,所以尽管收罗了很多门客,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寥若晨星,而贤能的人往往还不肯屈就。信陵君就高明得多,他好客,特别注重才学德行,为了罗致门下,不惜放下架子,折节礼待。由于这个缘故,有学行的人也就乐于为之所用了。有一次,公子和魏王下棋,魏王得到报告说赵国要人侵,公子说这是赵王在打猎。后来证明确实是赵王在打猎。公子的情报之所以那样确切,以致连赵王的一举一动都能了如指掌。我们由此也可以判断,信陵君不仅在赵国布满了耳目,其他诸侯国基本上也是如此,可见信陵君的本领之大。

为什么信陵君一生大关节在救赵却秦,而不是礼贤下士呢?

信陵君救赵

而这正得力于他礼贤下士的优秀品质和作风。信陵君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是个理想化了的历史人物。这篇列传除了叙述他能礼贤下士外,还叙述了他在其他几个方面的品德和优点。信陵君突出的优点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采纳正确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这在封建时代的贵族身上是难能可贵的。信陵君因窃符救赵及椎杀晋鄙两件事,得罪了魏王,故长期居留在赵国。秦国伺机不断侵犯魏国,魏王派遣使臣迎请公子归国,以解救魏国的危机。公子因旧憾未释而不愿回去,并不许宾客们劝谏。这时,毛公和薛公出来,正色批评他味于大义,言辞很烈。公子幡然醒悟,立即整顿行装返国,担负起抗素的重任在对待自己国家的态度上,若以孟尝君与信陵君比较,是不能等量齐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