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各国领导人表现迥异,德法勉强过关,美巴不置可否

面对疫情,各国领导人表现迥异,德法勉强过关,美巴不置可否

从疫情开始到今天,各国领导人为了对抗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可谓费神费力。然而不是所有国家的防疫措施值得称道,像美国、巴西等国家的做法就值得商榷。

4月28日,参考消息转发了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撰写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笔者从防疫措施、领导人态度以及取得的防疫效果等多个层面展开讨论,历陈民粹主义的得与失,期望各国能够“以史为鉴”,采取铁腕手段,早日控制住疫情。

文章指出,德国和法国算是欧洲中最早做出预防措施的国家之一,然而效果仍差强人意。时至今日,上述国家的疫情发展态势不明,单日新增确诊人数逾千,当局为了遏制病毒,似乎已经用尽了所有的政策空间。无论是经济纾困策略,还是施行大规模的群体检测,仍然无法阻挡病毒的蔓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欧美自由、民主、享乐的思想占据了主要位置。

面对疫情,各国领导人表现迥异,德法勉强过关,美巴不置可否

简单的说,虽然德国已经鼓励民众戴口罩,但没有实质性的法律指令出台。各地方政府完全凭借自己的判断实施抗疫,致使全国一盘“散沙”。疫情的重灾区—图林根州,民众被要求出行必戴口罩;而在疫情轻缓的巴伐利亚州,出门戴口罩的人寥寥无几。

按照西方普遍的共识:戴口罩不能从根本上防御病毒,只能起到缓解心理紧张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面戴口罩或可以过滤空气中至少95%的病毒。欧美人的懈怠、过度意识导致了病毒发展态势的不可逆,也终究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已知的是,欧洲五强—英法德意西,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了10万,西班牙更是以超过20万的确诊数雄踞欧洲之首。形成讽刺的是,在疫情不明朗的关键节点,上述领导人开始有意的放松管制,准备重启停滞的经济。对于民生而言,是福还是祸,已经一目了然,但是上述国家领导人似乎仍不以为意,甚至有民粹势力喊出了“宁可病死,也不要饿死”的舆论怪调。

面对疫情,各国领导人表现迥异,德法勉强过关,美巴不置可否

如果说德法的抗疫措施可以被民众勉强接受的话,那么美国巴西的做法则有些让世人不齿。已知的是,白宫准备在复活节前后放开经济管制,让受损的经济尽快恢复。特朗普甚至公开声称:美国已经控制住了病毒,死亡10—20万可以接受。如果说死亡10万可以让病毒控制乃至消失的话,全美自然喜闻乐见。但实际情况是,美国直至今日,仍处在疫情传播的大流行阶段,美国俨然成为了世界疫情的“震中”。

试问100万的确诊数,5万多病患死亡的事实,美国何以谈重启经济。如果执意这样做,轻则可能破坏国际的抗疫大格局,重则可能导致1914—1917年的悲剧重演。特朗普团队不是不明白,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与白宫做法形成呼应,巴西的抗疫动作更让人揪心。

面对疫情,各国领导人表现迥异,德法勉强过关,美巴不置可否

巴西总统波索纳罗公然声称:新冠病毒是“流感”,是“媒体的发明”。其甚至参加了反对隔离的民众游行。如此不负责任的做法,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巴西将成为南美第一个接受群体免疫的国家,巴西或将出现大面积的人员减员现象。

为何会出现这般光景,说好的协调抗疫,为何成为了“单打独斗”。抛开各国的国情、民俗不谈,西方国家骨子里“民粹主义”或占据了上风。疫情前,社会一片歌舞升平,习惯了自由主义的欧美领导人,自然不会意识到危机或在暗中潜伏;疫情后,面对着国家的“全疮百孔”,他们能做的是,尽可能的补偿受损财团的利益,并努力的将抗疫不力的黑锅甩给外方。

面对疫情,各国领导人表现迥异,德法勉强过关,美巴不置可否

在他们看来,比较民众的生命健康,其更看重的是自身的利益受否得到保障。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欧美的抗疫措施迥然,病毒能够在上述国家大面积蔓延的原因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馀。欧美“甩锅”,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做法,终将打破人类的平衡,让人类付出惨重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