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会用“高级词汇”的孩子,一张口就赢了

前几天中国日报和央视少儿的官博发了一条视频,是上海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演讲的视频。很快,这条微博就冲上了热搜。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后来被网友发现,原来这个小朋友可是大有来头,他曾经是全国英语演讲的冠军。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当所有人都在赞叹小朋友英语流利的时候,在评论区,兔妈终于找到有和我关注点一样的小伙伴。

“不仅仅是口语流利,整个遣词造句以及词汇量,都让人佩服!”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遣词造句,是一个人对于语言的把握能力,尤其是一个人能不能巧妙运用让人眼前一亮的“高级词汇”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已经能用英语演讲,并且成为冠军,而有的孩子就算说最熟悉的中文,兴奋的时候也只会说“耶!”

在中文里,成语便是“高级词汇”。

演讲时想要出口成章,就要做到引经据典,言辞恳切使人产生共鸣;

作文时想要文笔流畅,且华而有实,就应该做到词语运用贴切、丰富和精炼。

这些大多都需要成语来完成。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昨天,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成语故事就在其中。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而人民日报的官博,也经常在发关于成语的知识。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02、演讲不仅是“口才”,更是语文能力的体现

演讲和作文备受家长重视,因为“听说读写”正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如果你留意过就会发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语文能力正在逐渐变成高考主要的竞争力,所以大家都在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而演讲和作文优秀的孩子,语文不会差。

我们都知道,

最新的部编语文教材,更换了约40%的课文,古诗和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

成语故事对应中小学教材中30多篇课文和古诗词,其中大部分为文言文。

在中小学教材中,学生需要掌握700多个成语

成语在语文的“听说读写”中占了不小的比例。

演讲其实和写作文一样,都是考验一个人内在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可是仅仅只靠积累就可以了吗,那我们让孩子从小背词典好不好?

很多孩子明明读了很多成语故事,可是依然在演讲时不能张口就来,依然作文分不高,古文记不住,语文成绩不好。

因为学习成语不仅仅是量的积累,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把成语分门别类存放在大脑中,而是混在一起,那么便不知道什么情境下使用。

我们都知道成语重要,但是一提起成语,基本上还处在给孩子讲故事的阶段,孩子对于成语的学习也始终只能停留在阅读层面。得不到系统的讲解,也就做不到对成语真正的理解。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对于入学前的孩子来说,熟习一些成语故事,在轻松读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到入学后接触古诗词、文言文,能够更快接受和理解;

对于上学后的孩子来讲,更需要成体系的学习,吃透成语的由来、含义和用法,而不是囫囵吞枣,才能在语文的学习中稳扎稳打,在写作文时活学活用。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03、因为有用,所以学成语

那么,如何才能系统科学的学习成语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学成语,就是为了“用”!

用来写作、用来演讲、用来学文言文、用来学历史地理、用来提高成绩、用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用来树立正确的三观。

所以想要用好成语,首先要根据分类来学。

不是简单的按照首字母、笔画这样的机械分类,因为相邻成语间缺乏内在联系,会让孩子难以理解;

也不是生拉硬拽的按照动物、植物、数量这样强行分类,因为会让孩子容易混淆、或者读完就忘。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应该要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摸清每个成语的词性,按照实际的使用情境来将成语分类。

而歪歪兔新出的成语故事书《一读就会用的分类成语故事》就是把成语按照含义和应用场景分类,比如:情绪和神态、生活和家庭、财富和价值、技艺和文采……把成语意义相近的故事排列在一起。让孩子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能类比对照、举一反三,发现相似主题故事间的异同,以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这么做分类其实主要的还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用,更实用。

每一个分类都从成语含义和实际应用场景出发,真正让孩子一读就会用。

【写人和描景、情绪和神态】这个分类,可以帮孩子积累同类型词汇,写作文描写人物、环境时信手拈来,下笔成章。

【品质和性格、坏人和丑类】的分类,可以用成语培养孩子高尚品性,帮助孩子明辨是非。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言语和口才、议论和评价】的分类,可以让孩子在演讲、社交时,有了成语的加持,更能侃侃而谈。

【勤奋和进取、功名和权势】的分类可以培养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好习惯、好品质,让孩子在成语中学会进取。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财富和价值、生活和家庭】这个分类让孩子在成语中学会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三观。

【做事和方法、错误和愚蠢】这个分类中的成语可以给孩子更实际的生活智慧。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举个栗子——

比如孩子要写一篇描写人的作文,就可以在写人和描景,情绪和神态这个分类中查找;要写品德时,就可以在勤奋和进取的分类中选取。

整套书一共20个大类,400多个小类,基本上涵盖了各个领域,从家庭到社会,从历史到地理,从自然风光到人物品貌,只要是孩子需要的,这套书里都有。

央视、教育部、人民日报,一起告诉你孩子未来的竞争力到底在哪?

精准的分类需要庞大的词汇量来支撑,所以这套书总共有500个故事,8000个成语,涵盖了中小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几乎全部成语,从初步了解成语故事,到全面阅读丰富的知识版块,满足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各个阶段成语学习和使用的刚性需求。

科学的分类是这套书最大的特色,而分类根本上也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使用成语。所以在这套书中,有7大知识版块,每一个板块都是为孩子学习打基础,解决问题而设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