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赏花经济”为乡村旅游“吸金”

  踏青赏花,似乎是春天离不开的主题。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和药材之乡,亳州的春天不仅四处飘散着果树的花香,以药材为主题的赏花节也在陆续上演。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优势,围绕“赏花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探索“赏花+”模式,拉长多元化产业链,努力把“赏花经济”和乡村旅游、乡村休闲进行无缝对接。

  因地制宜以花为题打造特色小镇

  4月10日,在谯城区牛集镇郭楼村,一阵微风吹过,绿油油的乡村田野上就会飞过白色的花朵,在这上百亩的蒲公英田里处处都是盛开的蒲公英,吸引着游客留影拍照。

  “特别想体验在漫天花朵中拍照的感觉,又不能晃动树枝把那些花朵摇下啊。在这里,蒲公英花朵随风飘到空中,终于可以拍出想要的美景了。”得知郭楼村有大片的蒲公英花田,市民张菊特别驱车来到田野,满足了赏花拍照的想法。

  高兴的除了前来拍照观赏的游客,还有蒲公英的种植大户和前来帮忙采摘花种的村民们。蒲公英作为一种中药材,一年一亩地会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还可以开发蒲公英饮片、花茶、饼干和根茶等系列产品,解决了很多贫困户的就业难题。

  谯城区十八里镇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芍花节做准备。我市芍花种植面积已达30多万亩,尤其是紧密相连的谯城区十河镇和十八里镇规划了亳药花海大世界观赏景区,这里不仅有世界最大的芍药花田,还有润耕天下、花海书舍等一些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每年芍花节,世界上最大的芍药花海都会吸引众多游人参观赏玩。

  因地制宜,打造属于自己的赏花节。谯城区五马镇的桃花节、龙扬镇的梨花节、蒙城韩寨的樱花节……一系列依托本镇资源打造的赏花节,不仅唱响了小镇的名气,更促进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提升名气打造乡村旅游新面貌

  近年来,我市一直把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开展旅游富民工程,推动“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在打造了一批特色小镇的同时,还依托旅游大力助攻着精准扶贫。

  “每年春季前来赏花的市民和旅游大巴都络绎不绝,随着名气越来越响,在旺季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专人疏导交通。”谯城区十河镇镇长周继轩说,旅游的火爆也带动着村民的收入,忙碌时周边的村民和贫困户们都会到农家乐、花田帮忙,每天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周继轩说,中国自古至今一直有赏花的传统,很多人都会在春天踏青赏花。到城市周边地区或乡村赏花,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赏花热”成为“赏花经济”,其实质是“农业+旅游”,把乡村风貌变为旅游资源,对游客很有吸引力,也是对乡村价值的再发现。

  蒙城县立仓镇曾经是比较贫困偏远的乡镇,靠天吃饭,十年九涝。近年来,依托资源,该镇变水害为水利,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低海拔优势,打好生态牌,做活水文章,大力发展莲藕种植。

  每年夏天,立仓镇12000亩荷塘的荷花盛开,绿色的荷叶、粉嫩的荷花,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玩。龙虾节、荷花节、荷花仙子大赛,打造乡村美景的同时,村民的口袋也越来越富。

  设施提升旅游体验更丰富

  “清明小长假,我们开展了碧桃赏花节活动,吸引了周边鹿邑、商丘、蒙城、涡阳等附近100公里以内的游客,整个假期仅我们景区农家乐就接待了5万人左右。”谯城区十河镇世外桃源景区负责人杨昭辉说。

  在欣喜于小镇旅游活动火爆的同时,杨昭辉也面临着旅游发展太快、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世外桃源游客的增加,景区内部硬件设施达不到游客需求。杨昭辉计划在景区里增加一部分游步道、打造3A级旅游厕所、建立能同时容纳400人就餐的生态餐厅。在村里面改造民宿,同时解决200人左右的住宿问题。

  近年来,我市突出生态、休闲特色,建设融现代农业、科普教育、生态景观、休闲度假、民风民俗、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让乡村旅游成为全市旅游经济的新亮点。据统计,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已发展到300多家,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35亿元。

  旅游设施的完善,带动的是旅游体验的提升。“赏花经济”不仅赚了“人气”,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解决就业,提高群众收入,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也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