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元代古桥被破坏性修复”,如何以此来看待山西的古建呢?

龚钰璟


这座古桥位于忻府区桃桃山景区上山的路上,16年去时还拍过古桥上的石刻和石雕,以及山脚下的古戏台。那座古戏台的木雕也是非常精美,但无人保护,破败不堪。山西的地上文物资源丰富,可惜有关部门人力财力都非常有限,只能划重点去保护。看到其它地方花巨资修仿古建筑,真希望国家能重视起来,哪怕是把山西无力保护的文物搬移至其它省份也算,总比这样白白损毁要好吧!








电工e学堂


现在有许多元朝时期的古建筑,茅草屋古寺院。都没有重视起来,国家文物局不重视。地方文物单位,为了个人利益不经过省和国家文物主管申请就给毁掉了。我二oo四年从内蒙古到银川,从青海到红原诺尔盖,到四川成都,阿坝州,甘孜州,理塘。云南丽江,永宁,特别是思茅,耳海大理等地。贵州,广西,河北等地都有元代时期的古建筑。遗憾的是,当地‘文物部门有的不登记申报。偷偷的就拆除了,他们胆子太大了。里面的珍贵物品都不存在了,分的分,买的买。到现在还有的元朝古寺和建筑没有登记造册。在这些文人眼中元朝的建筑不值得保留是入侵,侵略者。所以至今在各大院校的学者和专家们使终认为元代是入侵者不被认同这段历史,可是这段历史沫去就断当了。只能搪塞说一下而过,更有趣可笑的是。这些学者在中央电视台上都能说,唐宋南宋金明清民国。元代历史不是书本上说的那样,也不是专家们现在说的样子。蒙古人就是在民族之间战争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民族。这个民族要从秦朝时期说起,已经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元代的历史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朝代,蒙古这个民族和元朝历史一样的神密。保护好元代的古迹对后人是一件积德的事情,可以由后人来研究和完善这一段伟大而神密的历史…


圆满169773058


大木之殇,历史之痛

山西人回答山西问题,非常荣幸。

在针对古建筑维修中往往因认识不足,常有任意更换构件,彩绘一新、甚至改变建筑物原有的形制、结构等现象发生,从而造成对文物实体的破坏,对文物价值的破坏。实乃大木之殇,历史之痛。

保护古建筑,主要是保护它的文物价值,即保护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这些价值是通过现存的古建筑实体体现出来的。因此,保护古建筑的根本就是要保护现存的古建筑实体本身。具体地说,就是要保护该建筑的形制、结构法式、构件质地以及制作工艺。任何一个古建筑一经破坏就不可能重建,它的文物价值也就随之消失。

山西是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我们来了解其文化魅力。

一、山西号称“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和“中国地上文物宝库”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有18118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有3.7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6处。山西现存的古代建筑数量之多、类型之全,文化价值之高令世人惊叹!

厚厚的黄土是中华民族“黄土文明”的根基,长长的黄河是中华民族“黄河文明”的源泉。山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而厚重的历史,“表里山河”之地理形势,使得历代政治家及儒、道、佛三大宗教用土木砖石撰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气势恢弘的璀璨华章。

山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四季分明的气象条件。为古代建筑的兴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端的铁矿、煤炭、黏土、石料、石灰、砖瓦用土和各种木材,面且提供了软硬适度的地基及保存相宜的环境。

山西传承悠久的历史

造就了大量高素质的文人雅士,以及尊宗敬祖、循规蹈矩、视传统道德为生命的百姓民众;环雍的高山,闭塞的交通,低下的生产条件造就了以庙宇为先人祖宗神灵佛道栖息之所,并且对其崇信有加、五体投地的山民村夫。形成了对山西古建筑的庞大保护网络。

二、山西古建筑群形成强大的“风水”学说

古代建筑不是心血来潮、随心所欲的滥建乱造,其选址、走向、造型风格、规模、体量、平面布局、空间构架、阴阳背向、周边环境、行驻进退等方面,

形成了奇奥诡秘的关于建筑和建筑环境的“风水”学说。

离开风水学说便无法诠释中国的古代建筑。

“风水”之“风”可以理解为“风景线”,是为了愉悦人的身心并且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当属精神文明范畴;“水”可以理解为“生命线”,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存和繁衍使生命得以延续,当属物质文明范畴。

依据风水学说兴建的山西古代建筑,其平面布局和空间构架大体可分为中轴对称两翼均衡、依山就势高下叠置、因岩结构曲径通幽三大类型。

中轴对称、两翼均衡的古代建筑,是儒家“中庸之道”、“尊卑有序”思想的建筑体现。修建在关羽故里的山西解州关帝庙,是山西此类古建筑的典型代表。

依山就势、高下叠置的古代建筑大多建在地势不平起伏跌宕的山坡。山西多山地,因而山西的古代建筑大多属这一类型,五台山的菩萨顶和南山寺就是此类古建筑的优秀作品。

因岩结构、曲径通幽的古代建筑大多建在陡峻峭拔的悬崖上或山大沟深偏僻悠远之地,意在营造一种神秘氛围和诗的情韵、画的意境。北岳恒山悬空寺则是此类古建筑的杰出范例。

三、山西古建筑的保护

年代久远,几经沧桑的山西古建筑面临各种自然损坏。

多少壁画褪色不见,成为绝响;多少塔庙摇摇欲坠,难以坚立;多少楼阁嘎吱作响,眼看不存。但因缺乏专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缺乏专项资金,缺乏保护意识,这座大型的古建博物馆眼看进入历史的尘埃。

目前,国家财政和省财政投入的保护经费只面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重大价值和影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修缮,市县级以下的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上还涉及不到。

在不断加快的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发展中,古建筑面临着办私人会所、损毁、坍塌甚至消失的危险,其状况令人担忧,社会反映强烈。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山西投入近20亿元,对有重大价值和影响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但对于数量众多的古建筑来说,仍捉襟见肘,得到修缮保护的古建筑仅占总量的0.5%。

当我们在遍布三晋大地的古代建筑群中随意穿行、细心游览时,便会对蓝天、白云、绿树、清流环绕中的红墙、碧瓦、高阁、飞檐以及其所蕴涵的生动气韵、高雅格调兴味盎然,似乎是在阅读中国古人用土木砖石撰写的中华民族关于人天关系、伦理道德、民俗心理、儒学规范、道家情思、佛性意味的恢弘巨著。珍惜历史,关爱文物,大木之殇,历史之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