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佳縣:農村電商讓脫貧致富夢觸手可及

2020年是我國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近年來,借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東風,我國很多地區通過電商扶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為全國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力量。國際商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地區還根據自身特有優勢打造出了多姿多彩的農村電商扶貧模式。

陝西省佳縣既是革命老區、歌曲《東方紅》的故鄉,也是國家呂梁片區貧困縣。近年來,若不是趕上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佳縣峪口鄉譚家坪村村民劉建貴做夢也沒有想到能在2019年實現網上年銷售純收入3萬多元,自己也達到了脫貧標準,這讓他十分欣喜。

同樣,村民李雲鵬也沒有想到2016年大學畢業後一年他便成為當地東方紅電子商務網點創始人。更讓他驕傲的是網點發展蒸蒸日上,2019年網點線上銷售額達650萬元,線下銷售額突破480萬元。

他們的“意外收穫”得益於佳縣探索出一條“以電商示範縣為支撐,以貧困戶依靠電商實現增收”的電商扶貧路徑。2018年,佳縣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依託此契機,佳縣不斷深化“搭好臺、育好商、有好名、唱好戲、賣好貨”的電商扶貧發展模式。

2019年,佳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8825萬元,同比增長38%。其中,網絡零售額1765萬元,同比增長35%;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305萬元,同比增長44%。與此同時,佳縣通過電商扶貧帶動貧困戶764戶2158人戶均增收1800元;電商帶動就業153人,其中殘疾人6人。

2020年2月,佳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自此,這個黃河岸邊的革命老區開始走上致富路。

黨建引領“搭好臺”

這兩年佳縣在電商扶貧領域取得的成績主要依賴於“三個落實”的強有力保障,這為當地電商扶貧營造了良好的大環境。佳縣工業商貿局副局長馬為鎖將其歸納為三點:一是組織領導落實到位。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示範縣項目建設及電商扶貧工作,同時將電子商務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

二是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出臺《佳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實施方案》《佳縣電商扶貧工作方案》《佳縣2019年產業扶貧項目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加快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縣域公共品牌及農特產品標準化建設,細化扶貧措施,緊密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形成電商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三是扶持政策落實到位。安排縣級電商扶貧配套資金200萬元,用於全縣貧困村電商站點建設和電商人才培訓。

談及近兩年來感觸最深的事,馬為鎖感慨道:“直播帶貨的電商扶貧模式非同凡響。我們也在嘗試通過與本地‘網紅’進行合作帶貨的模式幫助更多貧困戶脫貧增收。”

電商培訓“育好商”

培育既能紮根農村又瞭解電商運營的人才隊伍是實現電商扶貧的核心。佳縣以培養一批電商能人、創業精英、鄉村振興帶頭人為目標,邀請電商專家開展適宜不同群體的農村電商人才培訓。

2019年7月,佳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成並投入運營,其集創業孵化、農特產品展示、人才培訓、公共服務等功能於一體。

劉建貴在第一時間主動提出入駐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並多次參加縣裡組織的專業電商培訓,因而掌握了更多的電商知識和實操經驗。

其實2015年劉建貴剛接觸到互聯網的時候,並不知道微信是什麼,更別提身邊朋友常說的“微商”了。直到2010年,22歲的劉建貴還在從事著他喜歡的汽車修理工作。但意想不到的是,他因脊髓手術意外傷到下肢運動神經,雙腿再也無法行動,高昂的醫療費用讓他和家人負債累累。

慢慢地,劉建貴萌生了做微商的想法。不懂如何運營,他就通過各種渠道一點一點去學習相關知識;沒有人脈和資源,他就先在微信朋友圈中向大家宣傳家鄉的特產。“誠信為本,質量第一”是劉建貴一直遵守的營銷原則。經過日復一日的努力,他的網銷紅棗和他親手加工製作的棗夾核桃受到眾多客戶的青睞,每天訂單不斷。

為了幫助更多人脫貧,劉建貴把本村和鄰村的貧困戶組織起來,從他們那裡收來紅棗、芝麻、小米、綠豆、高粱、手工掛麵等土特產品,經過精選分級、真空打包後在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上銷售。同時作為佳縣扶貧扶智扶志宣講團的成員,他共50多次深入貧困村進行勵志宣講,讓貧困群眾更加堅定脫貧信念。

品牌引領“有好名”

好的產品要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必然離不開品牌的打造。為助推農業產業向品牌集群化發展,佳縣立足現有資源優勢制定了“1+N”的品牌發展戰略。“1”為區域公用品牌“東方紅之”,“N”為葭州千年紅棗、陳家墕空心手工掛麵、棗緣紅紅棗酵素飲品等子品牌。

2019年,佳縣引進了惠農網作為電商示範縣建設服務商,多措並舉推動農產品上行。在惠農網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申斌看來,縣域品牌培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少則需要3-5年時間。打造區域品牌既需要結合當地行業市場情況以及當地的產業和區位優勢,又要通過逐步落實特色產品的電商化,只有這樣才能幫助當地打開市場銷量,從而提升產業價值。

“前期我們進行實地調研後瞭解到,佳縣是革命頌歌《東方紅》的故鄉,充滿了革命主義情懷。基於此,我們與當地政府共同確定‘東方紅之’為區域公用品牌,並打造了獨具一格的區域品牌視覺體系。”申斌說,“同時我們還開展了一系列品牌營銷推廣,組織當地參加全國各產銷對接會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大眾對佳縣農產品的品牌認知度和行業影響力。後續,我們會繼續開展佳縣農產品助銷工作,持續為農戶增收助力。”

電商創業“唱好戲”

只有把優質山貨賣出去,才能實現拔窮根的最終目標。佳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完善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實現了“消費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商貿流通,更讓老百姓實現在家門口就能致富的夢想觸手可及。

佳縣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吳軍鋒說,為積極引導貧困戶融入電商產業鏈條,擴寬農戶農特產品銷路,增加貧困戶的經濟收入,佳縣構建了“電商服務中心+電商服務站+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助貧機制。

吳軍鋒對這一機制發揮的作用連連稱讚:“一方面,公共服務中心對縣域內種植規模較大農產品,尤其是貧困村的農產品進行品牌孵化;同時整合本地合作社以及企業,針對本地貧困戶進行扶貧用工招募,解決合作社及企業的用工荒難題,促進貧困戶就業。另一方面,通過電子商務鎮村服務站點為貧困村網商提供創業孵化服務,為不具備開辦網店條件的貧困戶以略高於普通農戶農產品的價格幫助其代銷貧困戶產品。此外,企業、合作社等供應鏈資源能夠對網商、基地和貧困農戶等進行整合。”

目前,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已入駐電商企業13戶、個體戶3戶,李雲鵬所在的企業正是其中之一。2016年6月,李雲鵬大學畢業後並沒有如願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幸運的是,他們在當年12月進入東方紅小雜糧“星創天地”孵化體系,並於2017年8月籌建了東方紅電子商務網點,通過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銷售雜糧、雜糧掛麵、手工掛麵、小米鍋巴、山野苦菜、苦菜茶、紅棗等系列產品。

“電商平臺避開了中間商,鄉親和消費者都能多得些實惠。無論是通過電商還是傳統渠道銷售,抓好產品質量是根本,好的品質是促進長遠合作的基礎。另外,產品的多樣性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只有有特色、有賣點的產品才能形成差異化。”李雲鵬信心滿滿地說道,“我們是一支年輕的大學生團隊,善於學習,相信未來我們會發展得更好。”

消費扶貧“賣好貨”

消費扶貧是電商扶貧的重要手段。佳縣消費扶貧工作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互利共贏”的原則,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

在這一有力舉措的推動下,佳縣扶貧工作成績斐然。在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東方紅之葭州千年紅棗開售儀式上,佳縣與京東榆林館等平臺簽訂協議項目7個,訂購紅棗2億餘斤、小雜糧2萬餘斤,總價值達6億餘元;陝西銀聯雲閃智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佳縣手工掛麵協會舉行助力脫貧協作簽約儀式,簽約金額100餘萬元;在佳縣消費扶貧紅棗品鑑會暨產銷對接簽約儀式上,由惠農網採購商組成的採購聯盟現場簽訂1600萬元的訂購意向合同。

此外,佳縣還搭建了“互聯網+消費扶貧”平臺,構建“網上交易、網下配送”的產銷對接模式,幫助貧困戶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在當地開展的網絡扶貧第一書記推薦好產品網絡直播活動中,佳縣現場銷售紅棗40萬斤,通過“有田生活”公益扶貧小程序惠及貧困戶800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