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探索寧夏新玩法

近日,正在熱映的網劇“鬼吹燈”系列之《龍嶺迷窟》讓觀眾見識了“神奇寧夏”,而即將上線的《那片沙那片海》則為觀眾展示了寧夏從沙漠邊緣變身“塞上江南”的艱苦歷程。

5天假期,不如去探索“神奇寧夏,塞上江南”的新玩法,跟著熱播劇去旅行。

《那片沙那片海》 帶你去看“治沙魔方”

沙坡頭享譽國內外,不僅是因為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光,更是以卓有成效的固沙措施——中國“治沙魔方”——麥草方格聞名於世。

即將於4月25日上線的《那片沙那片海》,講述了中國第一條穿越沙漠的鐵路——包蘭鐵路建設者們鬥戰沙海、發明麥草方格治沙固沙法、保護包蘭鐵路暢通無阻的無畏精神,也展現了60多年4代鐵路人創造出震撼世界的治沙奇蹟。同時全景展現了中衛鐵路+黃河+沙漠+綠洲的壯麗畫卷,以及沙坡頭從沙害肆虐到變身國家5A級景區的神奇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那片沙那片海》是寧夏本土影視公司投資拍攝的首部治沙正能量題材電影,影片由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融媒體中心、中衛市委宣傳部、索斯光影(寧夏)聯合出品。不僅僅是一代代治沙人為治沙灑下的血淚,更有愛恨情仇的情感交織。影片由劉雨星擔任總導演,龐貝童、李丞汐、王大元主演。

本片由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中衛工務段固沙林場共產黨員和職工群眾60多年來,堅守在新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戰風沙鬥酷暑,困住“沙魔”腳步,在騰格裡沙漠邊緣築起一道55公里長、800米寬的“綠色長城”,打破了外國專家對包蘭鐵路“過不了30年就會被沙漠吞噬”的預言,創造了世界治沙史上“人進沙退”的奇蹟,歌頌了四代治沙人為中國治沙事業奮鬥終生的真實感人故事。

去過中衛沙坡頭景區的人,都不會忘記景區內部和周邊遍佈沙海的麥草方格。在《爸爸去哪兒》等綜藝節目中,藝人們也曾親手勞動,“將麥草深扎於沙漠,圍成一米見方的方格,以達到牢固沙丘”的治沙體驗。在沙坡頭景區的治沙博物館,也可以看到寧夏鐵路人治沙成就的展覽專題,治沙成果獲得“全球環境保護500佳”稱號,全國首創的沙坡頭麥草方格固沙法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利用五一假期,不如再次走進沙坡頭,去看看王維筆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上奇觀;去看看那神奇的麥草方格“治沙魔方”,如果有機會,可以親手紮下一捆麥草;站上高處,感受沙漠、黃河、鐵路並行,“沙龍”“黃龍”“鐵龍”“三龍聚首”的壯觀景象,去感受狂沙吹盡終成塞上江南的美麗景色……

《龍嶺迷窟》帶你走進奇幻世界

近日,正在熱映的網劇“鬼吹燈”系列之《龍嶺迷窟》帶我們走進了一個奇幻多彩的世界,而其中第7、8、9集,最後一名搬山道人鷓鴣哨終於上線。為破解家族千年詛咒,聯合了塵長老和托馬斯一起勇闖“西夏黑水城”,環環相扣的劇情,震撼的視覺衝擊,讓人過目難忘。

值得一提的是,劇中所說的“西夏黑水城”,其實是在銀川西夏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的“雙陵”實景拍攝。雄渾的賀蘭山脈,挺立的“雙陵”遺址,神秘莫測的邊城氣息和獨特的歷史遺蹟,深深吸引著熒幕前的觀眾。

“賀蘭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漚。”神秘的西夏陵靜靜地矗立於銀川市最西端的賀蘭山腳下,任歲月變遷,默默地訴說著它的歷史與故事。

你可以選擇徒步、騎行或乘坐景區電瓶車進入景區。置身西夏陵遺址區,遊覽一號陵、二號陵、五號陵、六號陵及大型陪葬墓群,可以全線俯瞰西夏陵壯觀的遺址全貌。

漫步三號陵園遺址中,遠眺巍峨的賀蘭山脈,近觀高大莊嚴的陵塔,遠處賀蘭山麓溝壑縱橫,山陵相望,風景無限,歷史滄桑近在眼前。

在這裡,還可以體驗西夏文木活字印刷術,親自動手操作撿字、排版、刷墨、印刷等步驟,把劇中神秘的西夏文字重新排列組合變成另一種精彩。

此外,景區還可以騎行穿越。從三號陵遺址出發,騎行於賀蘭山下,探秘於西夏陵間,騎行路線全程5.3公里。沿途可遙望巍巍賀蘭山,放眼戈壁荒野千里,路面平坦開闊,終點即為劇中的“西夏黑水城”——“雙陵”遺址。單車駛過茫茫戈壁,穿越歷史步道,這一刻的你就是“鷓鴣哨”!(記者 張雪梅)

■鏈接

黑水城與西夏陵

黑(水)城遺址位於內蒙古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東南約25公里處的戈壁荒漠中。始建於西夏時期,是古絲綢之路以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這裡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西夏時期的《番漢合時掌中珠》、彩繪雙頭佛和元代紙幣等。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納入居延遺址保護區。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帝王陵寢,坐落在銀川市最西端的賀蘭山東麓,在方圓58平方公里的範圍內,依山勢佈列著9座帝陵和271座陪葬墓;陵園以北方黃土夯築技術為主,建築形制受唐宋影響並創新發展而獨具一格,是西夏曆史留存至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建築遺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