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過於善良,就是忍氣吞聲你怎麼看?

發現周邊有趣的事情


俗人老李,簡單答題。善良,不在於忍氣吞聲。

何為善良?

善良,是一個評價人心靈的指標,是不懷惡意的一種本真,是唯恐傷害別人的一種心理,是尊重理解他人感受的素養,是寬厚包容他人的仁愛……個人簡單理解,善良就是用好心、做好事,求好果。百科裡解釋為“純真溫厚,沒有惡意”。

為啥忍氣吞聲?

忍氣吞聲,有氣忍著不發,有想法憋回去不說。為什麼這麼做呢?一種是源於懦弱,不敢吐氣發聲;一種是源於高傲,不屑辯解發聲;一種是源於智慧,低調的處事原則。一種源於善良,不忍堅持爭辯和理論。

善良,無須忍氣吞聲

如果保持著純淨的心靈,對愚蠢、無禮、錯誤等行為可以辯解或發表看法,吐氣發聲不懷惡意,這絲毫不影響善良的本質。忍了,表面上是一種善行,但往往不會有善果,那麼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善良。

忍氣吞聲,未必是善良

前面說過,忍氣吞聲也存在著種種根由和動機。源於懦弱也好、源於高傲也罷,抑或源於智慧,以上種種都不是善良。當事態發生逆轉形勢發生變化,可能就不再忍氣不在吞聲,甚至會出現猛烈的反擊……

結語

只能說,有時候忍氣吞聲是一種善良。其餘,善良和忍氣吞聲不再相干。


石丞子


一個人過於善良、就是忍氣吞聲你怎麼看?我本人在15年前,自己在偏僻的一處農村人的自由地,由共隊的堂兄轉讓他人,收入約一萬元人民幣吧,有一天兒子回來邀我去討錢,我說:“你喊亞公‘祖父’同你ⅹⅹx的父親是親兄弟,怎麼討。我兒子聽父親開了口,一句話不說,夫妻倆做好中午飯回縣城工作去了。過了4年多,風水輪流轉,我兒子打來電話,ⅹⅹⅹ伯父的兒子,由親房、親人等協調一下,把當年轉讓費一五一十,把錢交到我兒子手裡,拿到錢後、電話裡兒子表揚我說:“亞爸,幸得你眼光遠大,多謝爸爸。”一直以來我堂兄父子於我們父子和睦相處,逢年過節還像親戚一樣來往,偕大歡喜!所以我們要:“近見近好,遠見遠好。”和睦鄰里,團結鄉親,本來雙方各退半步,約0.75市尺,既合情、合理、合法,在雙方各不相讓的情況危險環境下,我自己主動退一步1.5尺又何妨。我們客家有古諺語:“讓人三尺又何妨!”我說是這樣說,做事情也是這樣做的。


陳段泉


過於善良,就是忍氣吞聲

無原則的善良,滋生罪惡

善良的解釋是:心地純潔,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性格本源、道德品質。

但是,人在特別環境,在社會大熔爐裡,隨著時間流失,人事變遷;或經歷遭遇不同,或生活人際異樣,不同的人會逐漸形成不同的性格。即使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也會表現出不同的德行、操守。

因此,現實生活中,並不是人人善良,個個和藹。

當一個善良的人與同樣善良的人接觸、共事、合作或共同生活時,善良與善良的融合顯得特別和諧、溫馨、美好!

此時是平等的善良,往往譜寫出助人為樂、與人友善、賙濟幫助、關愛呵護、知恩回報、感激崇敬、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等等的動人、和諧的生活樂章!

然而,當你的善良沒有遇到同樣的善良時,生活的天平就失去了平衡。

此時,你如果一味善良,就決定了會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會受到委屈和傷害。如此,還要繼續善良下去,就變成了忍氣吞聲、任人宰割!

當你遇到了貪得無厭、卑鄙無恥、不仁不義,甚至是心狠手辣、十惡不赦時,你的一味的善良,不僅是一種忍氣吞聲的怯懦,更是助紂為虐的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