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味人生

中国被世界熟知的产品那就陶瓷、丝绸,茶叶,因此中国的洋名叫做“China”代表瓷器,从长安出发到达罗马有一条道路——丝绸之路,而在这条路上贩卖的除了丝绸之外,还有一样被人津津乐道的饮品——茶叶。

茶,品味人生

不知从何时起,我的饮品逐渐从饮料变为了饮茶,这大概跟年纪和心志成熟相关吧,从喜欢甜食,可乐、雪碧、咖啡等逐渐过渡到饮茶,好像一切都应运而生,水到渠成。到现在再也不记得第一次喝茶是在什么时候,喝的是什么茶呢?

后来欣喜的发现茶原来起源于中国,这个古老的饮品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茶树类似乔灌木,绿绿的叶子一到春天就发出新芽,与其他灌木类似。为何偏偏茶被国人情有独钟的喜爱,从众多备选之列中脱颖而出。相传茶叶是被神农氏所发现,神农氏发明了农业,得以让人们驯服了植物,摆脱了居无定所的打猎为生的环境。于是男耕女织,开启了耕种农业时代,人们开始逐渐学会了烹调,一次神农氏以釜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落入釜中,烧好的水呈微黄色,色泽清浅,芳香扑鼻,舀来一勺,入口微苦,但芳香四溢,回味化甘,生津止渴,让人喝后神清气爽,有提神养脑之功效,神农氏遍尝百草,立刻就发觉了这些叶子有药用的价值。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幸有此为祖先,我们今天才有如此可饮之佳品。也幸运的是那片飘入釜中之叶,有此良缘,于是乎中国从此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之味苦后回甘,这与先苦后甜的修行相得益彰,由于先苦故而后来的甜更为沁人心脾,有了比较更增加了强而有效的说服力。选取春季清明节前,冒出新叶的茶枝上摘一片嫩芽,在每一片嫩芽上都有细细的绒毛,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清新淡雅的味道配上嫩绿出水的颜色,颜色青黄相接,在水中一颗颗直立向上,偶有一两颗舒展开身姿,将芽瓣打开。晗一口茶水在口中,唇齿留香。茶之味清淡,沁心养脾,由于含有很高的叶绿素和茶多酚,便有了抗氧化的作用,加之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从我国的由西南向西北延伸,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逐渐便有了一条茶叶通行的道路,俗称“茶马古道。这些茶叶的贸易便源源不断的从这条道路上流转。

相传四川的茉莉花茶便是在这条路上诞生的,漫长的茶马古道,道路崎岖,古时的交通工具仅有骡子和马,有一位茶商,将一年新产的春茶,从四川运往丝绸之路上,准备做一笔交易,在天气潮湿的季节里,经过长时间的路途运输,新鲜的绿茶难以保鲜,一次由于连接的阴雨绵绵,便发现新进的准备贩卖的绿茶已经潮湿变质了,这样的茶叶显然再也没有商业价值,茶商很着急,望着这些过期的茶叶,心酸难过,一年的辛劳付诸东流,这时有一个聪明的伙计,想出了一个办法,抓来路旁盛开的茉莉花,将一把茉莉花撒入茶叶中,结果发现变质发霉的味道没有了,而混入了茉莉的茶叶更加芬芳扑鼻了,口感也更加的清甜,从此便有了茉莉花茶。

茶叶也并不是直接采摘后便放入水中烹煮。在四川的蒙顶山上,每年的清明节前,便可以看到成群的采茶人,背着背篓,上山到各家各户的茶农的茶山上采摘新鲜的茶叶。别看茶原种植成山遍野,可一位采茶的熟练工,采摘1小时应该也采不够8斤嫩叶,而1斤嫩叶,最后变成我们熟悉的茶叶,不足一两而已。将才来的茶叶放入很大的簸箕中进行初筛,将剩下的精叶留下,再用一定得高温嗮青,让茶叶失水但却保持住茶叶的颜色,紧接着放入瓮中,进行搓揉,再用炒锅进行热揉。俗称三揉三炙。经过了大概5、6到工序的茶叶,顿时缩水到采摘的1/10不到,让人觉得倍感珍贵。

喝茶也有雅称,名为“品茗”,这大概跟喝茶的习惯相关,大部分喝茶的人都讲究一种做法与喝法,慢慢的形成了一套程序,俗称“茶道””于是便有了一看,二闻,三品的品茶方式,而斟茶的手法更是各有千秋,慢慢的又与修养身心相结合,于是便有了“平常心,竹叶青”的美谈。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斟一壶茶,配一几四方,拿一本书,品一段时光。采茶是一种艰辛,品茶是一种体验先苦后甜的回味。茶如此,人亦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