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繪畫,是有共通點的,它們的美,都能帶給人們愉悅的享受。
迪士尼深知此道,從1937年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到2016年的《海洋奇緣》,迪士尼長篇動畫電影為世界動畫電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迪士尼的動畫電影以其獨特的風格在動畫電影作品中獨樹一幟,影視聲音的巧妙運用是其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1940年迪士尼推出第三部經典影片《幻想曲》,雖然在票房上慘遭滑鐵盧,但是它的藝術成就依然是今天人們所熱議的,《幻想曲》全片依據不同的樂曲被劃分為8小段,其中除了魔法師與學徒的段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其他幾段都來自不同動畫師天馬行空的想象。
自《幻想曲》之後,迪士尼在動畫中也越來越能嫻熟的運用音樂多帶來的巨大能量。
動畫與音樂
作為電影四大片種之一,動畫電影基本上都是有視覺畫面元素(包括運動和靜止的視覺元素)與聽覺聲音元素(音樂、語言)所組成的綜合性藝術。動畫片中百分之七十的衝擊力都來自於聲音,在迪士尼動畫製作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我們可以清楚認識到聲音在動畫片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迪士尼的《幻想曲》就是一部可以稱之為為音樂而作的動畫片,被評為“主流電影中最富有創新性的作品”。它以音樂作為基礎,但並沒有侷限於音樂創作,迪士尼的動畫藝術家們沉浸在音樂中,無拘無束地展開自己的想象,從而為觀眾創造了一部新穎的視聽連覺的動畫片。
迪士尼的音樂夢在《幻想曲》中做出了最大的發揮,不得不說這部長達126分鐘的電影,除了指揮家介紹樂曲之外的語言就沒有一句臺詞了,實在是一個瘋狂的電影。但這樣的瘋狂又與片名相互貼切,人類的幻想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瘋狂的東西,也恰恰是這樣的瘋狂幻想,才能創造出新鮮的事物,人們憑藉著在動畫上的不斷追求,才能讓動畫產業發展突飛猛進。
1999年迪士尼推出了《幻想曲2000》時隔半個多世紀,《幻想曲2000》以全新的音畫創制,再一次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將觀眾帶入到了一個奇幻精彩的音畫魔法世界。《幻想曲2000》一片由《幻想曲》脫胎而來,但卻對其前作進行了基於意象化的升級與昇華
(《幻想曲2000》是1940年《幻想曲》的重編版,除了米老鼠使用魔法的那段,其他故事都與舊版不重複。)
與其他電影配樂不同的是,1940年《幻想曲》的配樂用了很多古典音樂大師的作品,樂曲都是有生命力的,在有聲的動畫世界裡,任意的畫面都好像會發出相應的旋律,片中有一個被音樂界公認的最符合原作的音畫結合的部分,就是在“魔法師的學徒”那一章:米老鼠沉浸在夢鄉,全然不知現實世界已經一片混亂,好在魔法師的出現,結合著音樂的節奏,一步步的讓危機退去,小提琴、低音管、豎笛相繼吹出主題,音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部分。
每一個畫面和音樂結合的都剛剛好,不管是時間還是節奏。
其實音樂是最早進入電影的一個聲音元素,從默片開始,音樂就一直是電影的忠實夥伴,幫助觀眾來解讀畫面內容和人物情緒,渲染故事的氣氛,隨著有聲電影的發展,音樂也逐漸開始成為電影必不可少的元素,一部好的音樂電影,能做的就是讓音樂融化和滲透在影片的整體構思之中!
《幻想曲》創作出了傳統視聽語言之外的對音樂與畫面的一種全新定位,迪士尼也算是開創了視聽藝術的新紀元,一部可以“聽”可以“看”的古典音樂動畫。
動畫背後的故事
迪士尼是很多小朋友的夢幻樂園,也陪著很多小朋友成長,它的風格和畫風我們都很熟悉,80年前的《幻想曲》畫風就已經如此成熟,中國從《大鬧天宮》開始確立了自己的民族美學風格,它的成功與其蘊含的中國美學思想、文化內涵等息息相關,今天的國產動畫雖然在技術上有了很大的創新和進步,卻難以複製往日的輝煌。
那個時候對於影像的創造精力有限,電腦動畫完成的鏡頭,在當時來說,必須通過手工特效來解決而不是畫筆。從畫出來,到拍攝的每一幀都需要仔仔細細,有些還是實景拍攝出的畫面,最終與動畫繪製的畫面相結合,兩種不同次元的東西就在一處相遇。由於每一個特效鏡頭拍攝完成後,場景和攝影機都需要重置,因此製作團隊也拍攝了現場實際操作的花絮照片,可以看出他們真的非常費時費力,大部分時間吃住都要在攝影棚,在影片上映前一週,製作人還不停的拍攝……
迪士尼動畫電影在國際享有盛譽,受到廣泛的追捧,這離不開其獨特的敘事手法。其動畫電影娛樂性和藝術性兼備,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和喜愛。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化手段的不斷應用,動畫電影進入了3D時代,20世紀末《玩具總動員》開啟了迪士尼“總動員”系列:
《汽車總動員》、《美食總動員》、《賽車總動員》、《海底總動員》……可能對於小朋友來說沒有震撼,只有歡樂,和童年的回憶。
其實從對童話改編傳統的延續到不同題材的奇幻故事言說,從高度擬人化的動物動畫到立足現實生活的動畫故事片創作,迪士尼公司都在精益求精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說白了,創意永不過時。
長這麼大了還是喜歡看動畫,這並不是幼稚,而是童心未泯罷了。
畢竟永遠也回不去的少年時光,只有重看那個時候的動畫,才能回憶起那個時候的快樂。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