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鹰: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七

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七

作者:杜兴华


编者按:

古代先圣老子洋洋洒洒五千言,著成巨籍的千古奇书《道德经》具有极高的哲学价值和文化地位,它深刻揭示了宇宙的客观规律、自然规律、人在宇宙万物中的地位和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等思想精神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它是统治宇宙中万事万物运动规律之道,它是治国安民之道。不仅如此,《道德经》的文学价值也不容低估,它集成了《楚辞》、《汉赋》、《骈文》的风格,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兼有风雅颂入曲入韵入理入情入心的文学风格特色,便于吟唱朗诵,是一集难得的长篇哲理散文诗。

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领会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精神实质,使《道德经》更加通俗化、现代化,编者今天隆重推出大漠雄鹰新作《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以诗歌形式译注、解读《道德经》,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欢迎大家关注、赏读、点评、点赞支持!


大漠雄鹰: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七

六十一、《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一章诗歌译注

大国要处河下游,百川汇集融交流。

深处雌柔静可定,雄强未必胜雌柔。

以大让小得信赖,小国谦让互为友。

小弱不必顺从强,大国垂范睦邻久。


六十二、《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注释】

(1)奥:一说为深奥的意思,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另一说是藏,含有庇荫之意。其实两说比较接近,不必仅执其一。

(2)不善人之所保:保,保持,维护之意。不善之人也要保持它。

(3)美言可以市尊:市,交换,换来之意。尊,尊重,敬仰之意。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敬仰。

(4)美行可以加人:加人:超越众人。指行为高尚,超出一般人,礼之积,为加人。意思为: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史记·滑稽列传》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可视为引用老子的论述。“美言市尊、美行加人”后来作为成语运用。

(5)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6)拱壁以先驷马:拱壁,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7)坐进此道:献上清静无为的道。

(8)求以得:有求就得到。

(9)有罪以免邪:有罪的人得到“道”,可以免去罪过。

【释义】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第六十二章诗歌译注

道为万物之荫奥,善良之人视若宝。

美言一句三春暖,相互尊重摩擦消。

与其奉王以珠玉,不如虔诚贡献道。

道可庇护以免罪,天下尚道最崇高。


六十三、《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

为无为,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释义】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第六十三章诗歌译注

保持无为可作为,恬淡无味最美味。

报怨以德战胜己,实现宏图谨细微。

天下难事作于易,天下大事作于细。

圣人不为成其大,先忧困难后容易。

大漠雄鹰: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七

六十四、《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释义】

安定的局面容易持守,没有迹象前兆的事物容易图谋;脆弱的东西容易分解,细微的东西容易散失;所以要在事情尚未萌芽之时,就预先处理好。乱事在尚未形成的时候就要预防以免发生之时难以处理。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圣人始终以辅佐万物适应自然为已任,从不敢妄为。

第六十四章诗歌译注

局面安定多维护,迹象未现先图谋。

事情未发早防预,未雨绸缪便无忧。

合抱之木生毫末,九层之台起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慎始敬终无不求。

圣人求人之不求,不求难得之货流,

学习补过追寻道,不敢妄为便无咎。

六十五、《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释义】

古时候善于践行道的人,不是让人民变得聪明智巧,而是要让人民回归到纯朴的状态。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的智巧太多。所以用开发智巧的方式来治理诸侯国,是诸侯国的最大伤害;不用开发智巧的方式治理国家,是诸侯国的福气。能够知道这两者的区别,也就是树立了一种典范。能够一贯地保持对这种典范的领悟的人,就可称之为具备了玄德。玄德深邃啊,遥远难测啊,与寻常事物的表象相反,进入玄德境界之后就可以达到大道了。

第六十五章诗歌译注

善为道者不教诈,因势利导民朴实。

人之所以难统治,缘于智巧费心机。

滥用智巧国不幸,治国法则细琢邃。

不治而治循大道,顺乎自然万事吉。

六十六、《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六章诗歌译注

善纳涓流成河王,缘于处低胸怀旷。

圣人领导需谦下,自己利益往后放。

位居人上万民服,推崇敬奉爱戴皇。

不与民争爱如子,国泰民安德难忘。

大漠雄鹰: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七

六十七、《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释义】

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第六十七章诗歌译注

我有三宝慈俭谦,柔慈以能成勇坚。

俭吝以能行大方,正直俭朴必肃贪。

谦卑恭让成领袖,心澄卑微不居先。

慈爱无边无不胜,守道柔慈天支援。

六十八、《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释义】

善于统帅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作战的人,不心怀愤怒;善于胜敌的人,不针锋相对;善于用人的人,处众人之下。这就是所说的不争强斗气的道德,这就是所说的发挥人的积极性,这就是所说的遵循客观规律。

第六十八章诗歌译注

将帅打仗不言勇,冷静稳当莫怒凶。

善于用人讲谦和,制敌取胜莫明冲。

将相和睦不相争,不战而屈真英雄。

用人之道贵宽恕,以人为本最英明。


六十九、《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释义】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第六十九章诗歌译注

用兵禁忌主动攻,看似无行却有行。

把握形势宜坚壁,宁可退守莫冒冲。

临阵沉着莫妄举,骄兵必败敌莫轻。

两军对垒贵坚守,抗兵相加哀者生。

七十、《道德经》第七十章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释义】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第七十章诗歌译注

我之道理容易懂,天下没有一人听。

言论有主行有据,不能理解难执行。

知我之人太稀少,学我之道就聪明。

圣人朴素怀揣玉,忠言逆耳几人从。

知我者希则我贵,粗布衣服玉藏胸。

大漠雄鹰:诗歌解读老子《道德经》之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