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同事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關於她的女同學Lily。


Lily月薪12000,是個出入高級寫字樓的小白領。


朋友圈裡,她是個不折不扣的白富美:


幾千塊錢的vca四葉草項鍊買起來毫不含糊;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秋冬梅子色系列的眼影盤一囤就是一堆;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新款的美容儀總是第一時間入手......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後來,同事去了她租的房子,三觀碎了一地。


她住在一個叫“北四村”的地方,那裡是一整片簡陋的自建房。


周圍到處都是垃圾、廢品,在垃圾堆中間,建了一間間散發著異味的屋子。


而Lily選擇租在這裡的原因就是因為租金便宜,一間10來平米的單間,才幾百塊錢。


她就這樣,白天穿著8000塊的Burberry大衣出門,光鮮亮麗;


晚上回家,把大衣收進黑暗狹小的衣櫃裡,蜷縮在800塊一個月的悶熱潮溼小單間裡。


為了還不完的卡債和花唄,她已經習慣了吃最便宜的泡麵度日。


有這樣一個名詞:“新窮人”,描述的就是這類人群:


受過高等教育,外表光鮮亮麗。拿著不錯的薪水,追逐中產的品味和生活方式。


雖然已經工作好幾年,但幾乎沒有任何積蓄可言。


就像之前,在廣東珠海,一位90後女律師助理燒炭自盡。


月收入僅3000的她,為了滿足物慾辦了14張信用卡,欠款達到87萬元。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一位90後女護士,每天上下班只坐網約車,看到心儀的東西就去買,想去哪兒就馬上訂機票。


月薪8000的她,每個月消費要三四萬,幾年下來就背上了幾十萬的債務。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被物慾裹挾的人,總是即時滿足著自己的快感,卻在不知不覺活成了物質的奴隸。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最近有個詞“報復性消費”,在網上火了。



疫情期間被壓抑的消費慾望,被一些人如同報復般地發洩了出來。


浙江一位女生,一次性點了15份外賣,看著滿桌的食物大呼滿足。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麻辣燙、麻辣香鍋、冰奶茶、肯德基、水果撈、絕味鴨脖、燒烤、麵包......


疫情期間被憋壞的她,當商家開始復工後,便報復性般地大肆消費。


山東濰坊一家燒烤店,復工後接到了一位顧客電話訂餐,直接要求“來一本兒”。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意思是把整本菜單全點了一遍,總共50多個菜品,花了1200多元。


北京有位蘇女士,最近的主要任務就是每天在網上買買買。


晚上11點上床,要刷2小時的淘寶,再刷1小時小紅書,刷到眼睛酸了,就下單睡覺。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看著自己買的東西有99單未發貨,60單待收貨,她終於能夠睡得酣甜了。


朋友圈裡,不斷有人曬出這樣的5升裝大桶奶茶,彷彿要把之前沒喝的份一次補個夠。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于丹在《人間有味是清歡》中提到:


過度消費的現象之所以屢見不鮮,源於人們內心普遍缺乏安全感。


需要用外在的,物化的依託和提升,來確認自己生命的價值。


但當我們用非理性的報復性消費去滿足快感,尋找寄託時,過後只會留下滿心的空虛。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要好的學妹在朋友圈裡寫:


“什麼報復性消費,現在的我只想要報復性存錢。


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來,我只後悔自己的抗風險能力太弱。”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有幾個共同好友都在底下的評論區安慰她,我才得知:


疫情期間,學妹的父親腎病加劇,一家人的生活負擔特別大。


她媽媽去年就辭了工作,在家照顧她爸爸,家裡沒了經濟來源。


學妹才剛出來工作沒幾年,平時花錢大手大腳,存款幾乎為零。


也難怪她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在大城市裡掙扎著的“新窮人”們,根本就沒有能力去抵禦任何突如其來的變故。


王遠成出過一道選擇題:如果有一天,你最愛的父母得了肺癌,要化療。


化療藥物有很多種,其中一種進口藥叫“貝伐珠單抗”,2萬元一針,不醫保,副作用小,不掉頭髮,化療後不嘔吐,病人精神。


而普通國產化療藥,一千多一針,可以走醫保,吃了嘔吐,頭髮掉光,病人生不如死。


半年後病情加重,化療沒用了,於是醫生又給你兩套方案。


一種是保守治療:吃中藥,疼到死。一種是吃進口藥,易瑞沙和特羅凱,每天1000元,不醫保,全自費。但效果好,病人吃了後,能跟你聊天。


這是你最親最親的人,你怎麼選?還怎麼選?


沒有錢,根本就沒有資格選。


我們年輕的時候,往往不會認識到存錢的重要性,總覺得要今朝有酒今朝醉。


直到意外突然降臨,你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你才會發現,錢的重要性根本沒辦法迴避。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我們能做的,就是遠離這樣的“新窮人”,不讓自己成為這個時代的“新窮人”。


2條建議,送給你。

①與過剩的物慾斷舍離。


哲學家第歐根尼,身為銀行家的兒子,放棄了萬貫家產,住在一個木桶裡,思考哲學。


他所有的財產就是一個木桶,一件斗篷,一根棍子,和一個麵包袋。


有一次,亞歷山大大帝遇見了正在曬太陽的第歐根尼,就問他需要什麼,並保證會兌現他的願望。


第歐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讓一下,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


當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不再貧瘠,便不會寄希望於通過物質世界來彌補。


真正優秀的人,都在給生活做減法。越簡單,反而越輕鬆。


生活中,真正必須的物品並不要太多,相反,精簡之後,我們還有更多認知帶寬,來做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


與過剩的物慾斷舍離,你會活得更從容。


②培養自己的複利曲線。


很喜歡《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的一段話:


一塊奶酪是羊奶做成的,它的味道比羊奶更加甘醇,價格也比羊奶更貴;


一塊十年的茶餅,它的價格要比新茶高很多倍;


紅葡萄酒是葡萄做成的,它的價值也比葡萄高出很多。


由此可以看出,人看得越遠,就越有耐心。而人越有耐心,產品就越有價值。


這就像一條複利曲線,它的初始增長緩慢,但是一旦到達一個拐點,增長速度就如火箭上升一般,勢不可擋。


遠離你身邊這些“新窮人”:月薪12000,活得像路邊要飯


年輕人面對當下的消費和未來的儲蓄規劃時,不妨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用複利思維來思考問題。


任何有持續收益的事,都不可能一朝一夕獲得。


沉下心來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努力攢錢。


只要你不放棄,到達那個臨界點,你會收穫屬於自己的奇蹟。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