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何越看越嚇人?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之作,故事的的主人翁在不經意間踏入了一個風景秀麗,人文奇特的世外桃源,有關於室外桃源是這麼描述的: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何越看越嚇人?

第一,首先主人公是以捕魚為生,按理說應該對水路非常熟悉,他怎麼會不成熟的亂走以至於會忘路之遠近?

第二,漁夫一般是固定在一篇區域怎會有一片桃花林在他會從來不知道?他到了源頭以後第一眼是注意到了山的洞口,文章中這麼寫到:臨近水源便有一山,山有小孔彷彿若有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洞口很小,走了幾十步才走出來並覺得豁然開朗,既然裡面小道很黑那洞口的光是如何而來的呢?

第三,有一段描述裡面的情況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阡陌有通往墳墓小路之意,且沿路看到了很多竹子與桑樹茂盛景色,原文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桃花開的季節為三月份,那竹子桑樹茂盛之時為七月份這怎麼解釋?

第四,他們與世隔絕了好幾代,為什麼衣服和語言沒有太大的變化,那麼很有可能是隨著外人進來而變化的。他出的的時候沿途做了記號,為何太守回來找卻怎麼也找不著了呢?不僅沒有找到還迷了路,古代不好解釋所以叫做迷路,現在稱之為“鬼打牆”。

第五,隱士劉子冀高興的前往尋找,回來就大病一場,甚為詭異,極有可能是發現了什麼。是誰要滅口呢?想必也是村子裡的人,那村子裡的人應該是秦朝死於戰亂之人,而漁夫則是進入了一個鬼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