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強制禁止飼養家禽家畜是否合法合理?

何心蕊

農村禁止飼養家禽,你說的這種現象應該是針對養殖戶所做的規定,在我當地農村也有了這樣的政策,也是剛剛開始,原先的幾家養鴨戶都已經接到了通知,讓停止養殖,這也是出於對壞境的管理。

至於說農村家庭養個三五隻家禽,應該還沒有被限制。目前,不少農村也都在向城鎮化發展,村莊環境也都在逐步改善,大家的環保意識也都加強了,也都明白養殖是件很汙染環境的事。


過去的農民家裡窮,平時都沒有肉吃,除了過年過節的才捨得買些肉吃,大多都是為了省點錢還能創收,各家都選擇自己養家禽畜等,因而各地農村過年還有了殺年豬的習俗。現如今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鄉村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如果家家還都在養殖的話,勢必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特別是對於臨近河流的農村,為防止家禽糞便進入河流造成水質汙染,也就會對這養殖家畜進行控制。

所以說,有臨近水源,如河流湖泊的地方也是禁養的重點區,會被納入禁養區域管理。因此也不要把禁養單純理解不允許養殖。


農大知事

中華文明的五千年,也是農耕文化發展的五千年,我們的祖祖輩輩正是靠著這些賴以生存的農耕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而每朝每代都是大力鼓勵農耕發展的,正是這樣的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

養殖業是現在才有的嗎?我想肯定不是,古時候就已經有了,而且不單是農戶家裡的個人養殖,也還有大批量的養殖,不然怎麼養活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這麼多人口呢?那麼為什麼現在會出現這樣的禁止飼養家禽呢?

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是有這樣的養殖戶不顧環境,只是為了追求單純的經濟效益而置環境保護於不顧,但這並不是大多數情況,所以對於這個不能夠夠一刀切,要結合實際的情況來進行實施。

飲用水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核心區域禁止建設養殖場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要對禽畜的糞便和養殖廢水進行處理後才允許其進行排放。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農業科研的投入和現代化方面和西方國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那麼對於這個禁令的實施就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好的政策也還要有好的人來實施才行,不能夠像某些地方竟然連農民自己家裡養雞都不允許了,難道都不能夠自己養雞吃一定要吃進口的才行嗎?

真正意義說到對環境的汙染,農業和工業比起來就不值得一提;小時候家家戶戶都養豬還養很多雞,但是河流小溪都是那麼清澈;而現在農村養殖的人也少了,但是河水還是那麼清澈見底嗎?我都看不到河底的沙子了;而且像草原上養這麼多牛羊,那裡的空氣新鮮程度和城市比起來哪個好呢?大家都心知肚明。


生活小世界

在農村某些區域,為了防止禽畜規模養殖帶來的汙染,禁止飼養家禽家畜,國家是有明文規定的。

2013年10月8日國務院發出第643號國務院令,在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中明確規定,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人口集中區域擋地方,是不能建設蓄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

為什麼國家會出這樣的條例呢?是因為在我國農業面源汙染中,畜禽的糞便汙染,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畜禽的糞便排放,已經成為農業面源汙染的重要來源。

很多農村人養豬,喜歡直接將糞便用水沖洗後排放到江裡河裡,導致水質嚴重受到汙染。做好畜禽規模養殖的規劃,劃定禁養區,發展生態養殖,已經成為中央環境保護督導的重要內容。

劃定了禁養區,是不是農民就沒辦法飼養家禽家畜了呢?國家在出臺條例的時候已經將養殖區域分為三類: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

在限養區可以有限制的進行養殖,在適養區可以放開發展養殖業。具體各地都已經出臺的具體的實施意見,由縣人民政府環保部門進行監管執行。當然,除了規模養殖場外,農民自己家散養自用的家禽家畜,好象國家的政策中沒有明確規定,個人理解應該還是可以養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