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現象點評:國內車企該如何學學“特斯拉式自救”(下篇)

特斯拉在特殊階段的表現,已經引發了傳統制造與新能源企業的關注。而現在的關鍵,不是積累更多的羨慕、嫉妒、恨;而是需考慮怎樣與其競爭上!才是國內企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企業自救的關鍵。因為,現在的國內汽車市場,許多方面都是不以企業意志為轉移的。換句話說,特斯拉的來者不善,只能說跨國製造在改變,而一旦其他跨國車企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如德國車企要在短期內成為世界的新能源大國等等,都是不能忽略的現實存在!所以,只能針對性的應對格局的突變,並進一步強化自身的競爭力才成!

具體到國內汽車的現實問題,不期而至的新冠疫情顯然是汽車行業的分水嶺!既需要看到疫情前,市場出現明顯下滑的問題;又要看到,疫情後難想象的競爭問題,這都使企業絕不能固步自封的停留在,簡單的以為大、錢多就可以在競爭中具有優勢這一簡單的判斷上。而是需要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合理方式加以應對(既包括特斯拉、也包括跨國車企)。畢竟,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以及品牌的不斷走強,絕非特斯拉本身有多強,而是特斯拉很好地抓住了主流合資車的問題以及很好的運用了國內企業相互抑制這一弊端,從而使自身進入中國市場變得輕而易舉。所以,縱然是要與特斯拉展開競爭,也需要知己知彼的進行,否則,就很可能出現特斯拉的吞併與特斯拉的碾壓現象頻頻出現,這才是業界最不願意看到的!


新現象點評:國內車企該如何學學“特斯拉式自救”(下篇)


特斯拉靠什麼大搖大擺地進入中國市場

在這個問題上,特斯拉很好的利用市場存在的破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一方面是,由於德系車排放門影響,而不能很好的進行擴張的時候;另一方面是日系車由於在高田氣囊的東窗事發,幾乎各個大企業都受到了波及,這就使在中國主要的合資體系,不能夠有效發揮在轉型期的特殊作用。這個時候,特斯拉很好的抓住了這些破綻的同時,也是自己的品牌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就拿德系車而來說,可以說到今天排放門問題帶來的影響仍然巨大。這不僅引發了向波蘭、加拿大等國對德國車企的嚴厲處罰,就連德國也對排放門的當事企業痛下殺手。這就說明了,這些企業在既要面對轉型、又要收拾殘局的問題上,顯然不能夠一心二用!而相比之下,日系車由於高田氣囊的影響,已經使豐田、本田、日產等幾大車企精疲力盡,不僅要投入巨資解決數以百萬計的汽車召回問題;同時還要應對新技術需求下的產品發展問題,這就更無暇顧及特斯拉產品的挑釁了!所以,正是這個時候,特斯拉以驚人的速度進行國產,而且做到了超乎想象的佈局,這確實讓許多跨國製造無能為力!


新現象點評:國內車企該如何學學“特斯拉式自救”(下篇)


特斯拉品牌優勢建立取決於什麼

至於特斯拉品牌力的提升,也是與國內企業在競爭中的相互抑制不無關係的。像跨國車企對法系車、意系車的壓制;以及國內主流製造對新勢力的打壓,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為特斯拉創造了條件。別的不說,就連特斯拉在生產Molrd 3出現了偷換概念的時候,特斯拉的品牌都沒有掉下多少,足以說明國內製造的相互抑制弱點,恰恰是造成特斯拉被逐步認可的關鍵!

在決定企業與產品的相互抑制方面,很顯然跨國車企在自身出現了大毛病。但這些並沒有影響到對競爭對手的壓制。像法系車並沒有受到排放們、高田氣囊影響的情況下,仍然出現了市場佔有率不斷下滑的問題,甚至,在歐洲市場不可一世的雷諾,也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同樣,由於新勢力的崛起,本應該是與國際新勢力車企對抗的最好防線,但就是由於,國內新勢力被資本所困,直到現在也難有任何起色!所以,這就使特斯拉的品牌在此消彼長中得以更好的提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新現象點評:國內車企該如何學學“特斯拉式自救”(下篇)


如何競爭才能不讓特斯拉的想法得逞

可以說,特斯拉在國內市場的崛起,不僅利用了對手的弱點,更利用了自身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特斯拉不僅很好的把握了上層建築、也把握住了經濟基礎兩大方面,從而進一步引起了國內消費者的重視。他們既與國內的許多零部件供應商形成新戰略合作;同時也以新科技吸引,謀求地方政府的信任,這就進一步打通了特斯拉產品在中國製造的路徑。其實,這個時候本該是中國汽車整合的大好時候,結果不僅沒有抓住,反而使更多的錢流向了墨守成規的企業,這就使特斯拉在與中國新勢力企業,在第一回合較量中取得了難以想象的先手!

在汽車製造的資本問題上,特斯拉正是抓住市值劇增的機會,使人們相信特斯拉的未來更值得期待。這既源於特斯拉從股市籌到自身所需的費用,也不排除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製造提出了新的警示。正如前面所說,由於國內的新勢力都做到了高點起步,只是他們所受到的限制過多,不僅在資金保障上難以為繼;就連想創新的新產品方面,也處處受制於人。所以,這就需要政府更多的幫助新勢力企業,迎擊來自特斯拉的威脅。或許,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後的競爭中贏回更多的局數。


新現象點評:國內車企該如何學學“特斯拉式自救”(下篇)


應該說,新勢力車企不是沒有幹勁、也不是不拼,而是他們撞到了缺乏資本投入這堵牆,才使自身的進步越來越遲緩,甚至出現了下降的現象。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從科技創新的角度的扶植與幫助新勢力車企;同樣,更需要消費者呵護新勢力車企,才能夠使國內新勢力企業無後顧之憂的參與競爭。否則,如果還用按部就班製造的方式,來對抗特斯拉這樣的國際新銳車企,不僅會出現被特斯拉沖垮的可能、也會更多的使自主製造整體受制於人……!

凌 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