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任務艱鉅,但勢在必行

解振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任務艱鉅,但勢在必行

▲ 解振華在碳中和研討暨“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成果發佈會上致辭。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進一步彰顯了中國堅定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道路的戰略定力,以及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解振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任務艱鉅,但勢在必行

▲ 風力發電應用越來越廣泛。

中國一直把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從“十二五”起,中國建立了降低單位GDP能耗強度、降低單位GDP碳排放強度、優化能源結構、提高非化石能源佔比、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森林蓄積量、增加林業碳匯等系統性、約束性目標,並在2015年提出了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達峰並儘早達峰等自主貢獻目標。

解振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任務艱鉅,但勢在必行

▲ 2018年5月16日,河南省濮陽市,中國石化集團中原油田車輛管理中心人員正在採油一廠充電站給電動汽車充電。

過去十幾年裡,中國通過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措施,推動全社會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截至2019年,中國GDP較2005年增長約4倍,實現全國數億萬農村貧困人口基本脫貧;同期,單位GDP能耗降低42.6%,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48%,超額完成了2009年承諾的45%的高線目標,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6.2億噸,相應減少二氧化硫約1192萬噸、氮氧化物約1130萬噸。同期,煤炭消費比重從72.4%下降到55.7%,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從7.4%提高到15.3%。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碳排放初步脫鉤。

解振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任務艱鉅,但勢在必行

▲ 2019年11月28日,山東港口自主研發的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在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二期)投產運營。

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碳排放大國,在未來40年內完成從達峰到淨零排放的轉型非常不易,需要全社會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主要面臨三個方面的艱鉅挑戰:一是製造業在國際產業價值鏈中仍處於中低端,產品能耗物耗高,增加值率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任務艱鉅;二是煤炭消費佔比較高,仍超過50%,單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30%,能源結構優化任務艱鉅;三是單位GDP的能耗仍然較高,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發達國家的2-3倍,建立綠色低碳的經濟體系任務艱鉅。

解振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任務艱鉅,但勢在必行

▲2020年5月3日,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溫泉鎮茅草坳村的茶園光伏發電站。

目前,中國提出的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標,遠遠超出了《巴黎協定》2℃溫升控制目標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的要求,這將可能使全球實現碳中和的時間提前5-10年,此外也對全球氣候治理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在當前國際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政治格局背景下,中國主動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提出有力度、有顯示度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向國際和國內社會釋放了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對外樹立了負責任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責任和擔當。


鏈接:

2019年初起,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牽頭,與18家中國氣候變化領域的主流研究機構合作,開展了“中國長期低碳發展轉型戰略及路徑”項目研究,旨在為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和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撐,也意在促進政府、學術機構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和討論,為未來書寫“全球綠色低碳發展大趨勢中的中國故事”貢獻力量。


- END -


撰文:解振華(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

責編:閆偉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