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區打造 “廊坊1898” 文化商街走筆


安次區打造 “廊坊1898” 文化商街走筆


“廊坊1898”文化商街效果圖

大凡一座城市形成,都要循著這樣的足跡:在大地上一個契合的地點,漸漸有了人員聚集,而後有了街巷,有了商鋪。人口足夠多了,我們便稱之為“城市”。
一座城市,無論多麼壯大,都有原點,比如天津的原點是三岔河口,石家莊的原點是休門村,保定的原點是直隸總督署。廊坊的城市原點也是明晰的,它就是老火車站。
晨聞火車駛過,鐵軌錚錚;暮見天橋霞光,人跡匆匆。伴隨著火車的鏗鏘節奏,一百多年的時間,廊坊由一個村莊搖身變為三線新城。
在這座城市的原點,在老火車站路軌南端,安次區經過一年多的高點謀劃、精心設計、緊張施工,如今一條以“廊坊1898”命名的文化商街,帶著市民的鄉愁期許已顯露模樣,即將開街面世。

●前世今生:道不盡的火車站

安次區打造 “廊坊1898” 文化商街走筆

安次區打造 “廊坊1898” 文化商街走筆

擔負工程任務的是廊坊市元辰豐華集團,他們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補足歷史文化課程,必須讓拔地而起的磚牆承接起廊坊文脈。
與許多城市臨河而興不同,廊坊是“火車拉來的城市”。以廊坊站為中心,這裡人口逐漸增多,商業逐步繁榮。隨著城市興起,三角地、老天橋、水塔、碉堡,這些已成為城市的難忘記憶。
安次縣歷史悠久,史載:“黃帝制天下以立萬國,始經安墟,合符釜山,即此。”是人文始祖黃帝經略之地。從1000年前到100年前的大段時間,廊坊只是個“養在深山人未識”的小村莊,聞到的多是邊關硝煙。關於“廊坊”的名稱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宋朝宰相呂端的父親、安次人呂琦曾任後晉的兵部侍郎,村名因其故地大宅而來;二是從域內的“琅琺寺”讀音轉來。就是這個小村莊,自1898年京山鐵路經過而設站後,近一百年來經歷了四次蛻變:1938年由村為鎮;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由於永定河洪水氾濫,安次縣城從南邊的張李店村遷來,廊坊鎮變身縣城;七十年代天津地區遷入,更名廊坊地區,由縣級升格為地級;1989年正式設立地級市。而這一切都在印證,火車站與這廊坊有著不解之緣。


廊坊火車站也是有故事的。1900年,為阻擊外寇乘火車入京,周邊民眾自發聚集扒毀路軌,用大刀、木棒搏擊洋槍洋炮,演繹了不甘受辱的禦敵故事。上世紀二十年代,馮玉祥將軍的兵營就駐守在火車站東部,即今天的工具廠到市二小一帶。1925年12月,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徐樹錚在從北京乘火車到天津途中,被馮玉祥派人劫持,於廊坊車站槍殺,成為民國時期的一大公案。最為可歌可泣的當屬抗日戰爭初期,舉世震驚的“盧溝橋事變”才過,1937年7月25日,日軍藉口修理電線,又在廊坊火車站挑起事端,中國守軍奮起抵抗,重創了敵人,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日本《東京日日寫真特報》寫到,“日軍倉促應戰,傷亡慘重”。這在歷史上叫作“廊坊事件”。
百年風雨,賦予廊坊火車站豐厚的內涵,也是廊坊市民不泯的精神寄託之所。時間可以流逝,歷史不能遺忘,它期待一種符號作為載體。

●華麗蝶變:文化+商街的期待

安次區打造 “廊坊1898” 文化商街走筆

安次區打造 “廊坊1898” 文化商街走筆

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今,人們越發懂得文化的分量,它是根基,是靈魂;而文化也需要好的載體呈現。據廊坊市元辰豐華集團董事長李增祥介紹,對於這個項目,安次區委、區政府及光明西道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多次親臨協調指導,非常重視這條街的打造。“廊坊1898”文化商街正是為留住廊坊的城市文脈而建,文化與商業繁華聯親,二者便會相得益彰,這是他們運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於是,一個圖景有序鋪開。


代表廊坊記憶的有老水塔、老碉堡,復建的有老天橋、火車站,新規劃的有三角地演藝廣場、民國風情街、地方特色美食街、傳統工藝街,更難得的是旁邊伴有隆隆駛過的運貨列車和疾馳的高鐵動車的聲音,讓遊客喚起鄉愁滋味。
街區全長1.5公里,擁有3條商業步行街、2個廣場和1個文化綠廊,是廊坊城市文化、火車文化、美食文化等人文情結的大薈萃。文化商街規劃為5個功能區,即鐵路沿線文化景觀帶、北部雕塑廣場、中部三角地山水演藝廣場、南部民國風情美食街和老廊坊城市原點展示館。開街後將成為廊坊的文化地標,是一個讓本地市民留住記憶、讓外來客人認知廊坊歷史的絕佳遊歷區。
商街的意義既是展示,也是盤活交通。據悉,這條街從光明西道延伸過來,與“廊坊1898”步行通道相連,就形成了與城市主路網的銜接。銀河大橋西側引路作為進入商街的主路,北側過街天橋可直接與萬達、明珠相連,西側的西寧道未來與永興路相連,這樣,城南與城內實現了路路暢通

●市民樂享:讓街衢文化動起來

安次區打造 “廊坊1898” 文化商街走筆

安次區打造 “廊坊1898” 文化商街走筆

街道是城市的血脈,它的意義在於流動性。“廊坊1898”作為一條文化商街,廊坊文化符號的承載地,在規劃中,承辦方尤其強調市民參與性,一切設施為人著想,“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市民既流連觀景,又已置身景中,形成一條動感地帶。
文化街要有歌聲、戲聲,人們在遊覽之餘可在演藝廣場駐足觀看。這個演藝廣場也頗具特色,從地面開鑿而出,是整個項目主要的慶典場地,在重要的節日裡,背景牆瀑布般落下水幕,精彩的舞臺演出同時呈現,吸引遊人賞觀。


立體式街遊也是一大設計。復建的天橋與民國風情建築連成一體,近看像一條架起的空中胡同,憑欄遠眺,則是滿眼城市風光。走上老天橋,遊人漫步在平臺之上,周圍環繞著店鋪、酒吧和高端餐飲,遠處的銀河大橋、飛馳的火車盡收眼底,這裡將是一個觀景臺。沿著天橋向南漫步, 是被綠植環繞著的屋頂花園。沿著天橋向北,進入民國風情的仿車站建築,是生活廣場。
民國風情街的零售拱廊充滿懷舊感,這裡有書店、藝術市場和茶室。遊人緩步前行,演繹生活美學的小書店,琳琅滿目的藝術品和古色古香的商業拱廊,體驗著人文原鄉的繁華。
當然,鐵路沿線文化景觀帶的民國時期老碉堡、老水塔、老火車,是遊人喜愛的駐足之地。沿著綠道鋪開,周邊的景緻不斷變化,適宜的環境讓人重溫廊坊舊日時光。“廊坊1898”文化商街作為廊坊傳統的象徵,兼容幷蓄的文化風格,必將成為一個充滿體驗感、市民樂遊的好去處。
開設“原點講堂”也是一項重要謀劃,講國學、講述廊坊歷史,讓人感受濃濃的書香氣。據工程負責人介紹,他們還打算設立塗鴉牆、寫對聯、畫畫,讓市民樂來樂享。
原點反映一個城市地域特點和歷史文脈,是城市重要的標誌性景觀。登高望遠,未來可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廊坊已邁出堅實腳步;而作為市民,更需要情感世界的體驗,需要駐足,留住不泯的鄉愁。“廊坊1898”文化商街一如身旁的鐵軌,帶著厚重的承載而來。


來源:

廊坊導視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