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當隆隆的鑽機扣響這片沉睡的黃土地

當滿懷熱血的石油戰士走向這片熱土

涓涓油流至此川流不息

今年,是長慶油田會戰50年

一代代長慶石油人開疆拓土

足跡遍佈陝甘寧蒙

從那時的黑白照片到現在的數字照片

從那時的人拉肩扛到現在的數字化辦公

從那時的風餐露宿到現在的標準化保障點

……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50年裡

石油人的故事綻放在廣袤的黃土地上

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成為指引無數石油人前進的力量

今天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帶你回憶

第一代油田建設者的“石油情”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一個國家沒有石油是不能立國的。”這句話是我國早期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的話。


有時候我常在想,也正是因為這句話,爺爺當年才能那樣拼命吧!


我叫楊玻,90後,油三代,你問我為什麼會來到長慶油田,那就聽我來講講爺爺的故事吧。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的爺爺,是住在西安市未央區建章路長慶油田和興園小區的楊錄芳老人,1939年生,如今已經年過80。1955年參加工作來到玉門油田,50多年的工作生涯,他參加了玉門油田的開採工作和長慶油田的開發建設。


我爺爺的老工友沈善奎,1938年生,1960年從部隊轉業到玉門油田,比他晚五年到玉門油田,和爺爺兩人有著數十年的兄弟般的情誼,這兩個“石油兄弟”因油結緣,因油成長,石油路上一路相伴。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爺爺回憶說:“當年工作苦,但大家都不說苦,因為油田建設,大家變得特別團結”。


玉門油田地處戈壁灘腹地,氣壓低,水燒到80℃就開了,煮飯煮不熟,人經常不知不覺就流鼻血。爺爺參加工作時,玉門油田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建設,大家都住在土坯房裡。當時工作很辛苦,尤其是自然災害期間,有時連飯都吃不飽。“我原來體重62.5公斤,在玉門幹了一年瘦成了四十多公斤。”沈善奎老人說。


兩人回憶,1970年開始開發長慶油田,當時把不少人集體調動到長慶來,一些設備也是從玉門油田搬遷過來。“當時火車只能把設備從玉門送到咸陽,從咸陽到慶陽的那段路,我們這一代石油人就人拉肩扛,300多公里全部用架子車拉。”三個石頭支口鍋,一頂帳篷搭個窩”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我記得,這段路我們走了三天三夜。


當時,女人們領著孩子,跟著男人們從玉門油田來到千里之外的甘肅省慶陽縣長慶油田,她們生兒育女,開荒種地,建造生活設施,成為長慶油田創業初期穩定有力的後援力量。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在玉門油田和長慶油田,爺爺工作了35年。老人說,“我從最早做基礎建設開始,在玉門油建公司土方隊,長年居住在東山十號選油站和三角灣的帳篷裡,主要工作內容是平井場,挖管溝,找水源。1956年,挖過中羅友好熱電廠基礎,及輸煤棧橋的儲煤池及噴水池和噴水塔基礎,挖過冷庫基礎,在鴨兒峽壓過鴨9井井噴。1958年調到油建為百輛油罐車加工過配件,後來擔任了質量檢查員、技術員、生產技術員。

“雖然我只有高小六年級文化程度,但我從實踐中學到了很多,每年的長慶油田都在因為我們的努力而發生變化,這讓我們這群建設者充滿了自豪。”說起這些,老人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油田工作不僅是爺爺工作的起點,也影響著我們一大家子,兒子、女兒、孫子、孫女都在石油行業裡,現在全家生活在長慶油田這個大家庭中,我們很幸福。

爺爺說:“我們趕上了好時代。”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還記得小時候,生活在石油大院裡,我每天會在遠處等著爺爺,等著爸爸去跑井歸來,一雙被石油染黑的手常常拉著我走遍山山卯卯。這是他們的石油情,也是我的石油情。


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五十年,凝聚了無數個石油人的心血與汗水,他們戰勝了地質災害,戰勝了艱苦的生活,戰勝了一個個未知的難題,共同託舉了一個現代化油氣田的五十年。


從石油娃到石油人。我想,我也會踏尋著爺爺、爸爸、一代又一代長慶人的足跡,為長慶油田高質量發展,發揮我們的新生力量。

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

一張照片 一個故事

那些泛黃的照片裡藏著誰的故事?

五十年·石油情

期待你的講述


來源/長慶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