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已達2.1萬億!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要提高中小企業數字化應用能力

8月29日,由工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工業互聯網大會在線上開幕,會議將持續到31日。

工信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出席會議並致辭。肖亞慶介紹,近三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應用創新生態持續壯大、經濟社會貢獻不斷增強,有力支撐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年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達到了2.1萬億元,在今年的新冠戰役中,工業互聯網為物資保障、供需對接、復工復產等都提供了重要支撐。

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已超2萬億

肖亞慶指出,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在支撐實體經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培育壯大新動能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搶佔工業革命先機至關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工信部在2018年6月即印發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的行動目標。

具體而言,包括推動30萬家以上工業企業上雲,培育超過30萬個工業APP;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成5個左右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標識註冊量超過20億;企業外網絡基本具備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支持能力;初步建立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等。

肖亞慶介紹,近三年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應用創新生態持續壯大、經濟社會貢獻不斷增強,有力支撐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穩步推進,加快高質量外網建設與企業內網建設。“5G+工業互聯網正加速向企業生產核心環節延伸,標識註冊總量突破55億。工業互聯網平臺接入工業設施已達到4000多萬臺。”肖亞慶說。

另外,應用創新生態持續完善。從行業看,工業互聯網已覆蓋製造業主要工業門類,向能源、交通、醫療等領域拓展,應用企業提質降本增效成果顯著。從區域看,中國目前已形成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東北老工業基地、成渝等產業集聚區。

“與此同時,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更加緊密,產融結合、產教合作、國際合作熱度持續提升,創新中心、示範園區、開源社區等生態載體建設也在加快推進。”肖亞慶說。

肖亞慶還表示,工業互聯網的經濟社會貢獻不斷增強。2019年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達到了2.1萬億元,在今年的新冠戰疫過程中,工業互聯網為物資保障、供需對接、復工復產等都提供了重要支撐,發揮了重要作用。

肖亞慶強調,2020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開啟國家“十四五”發展新徵程的關鍵之年,下一步要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

具體而言,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深化數字賦能水平。持續推動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運營服務企業。

二是加快融通發展步伐。發揮大型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提高中小企業數字化應用能力,促進一二三產業數字化轉型和融通發展。

三是加強創新發展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標準研製,加快建立工業互聯網數據確權、流轉規則,加大人才支持力度。

四是提升開放發展水平。深化在標準研製、技術驗證、先導應用探索等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推動全球共享數字化發展紅利。

這是肖亞慶履新工信部部長後首次就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闡明思路。

發揮大企業對中小企業數字化的引領支撐作用

發揮大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提高中小企業數字化應用能力,實際上一直以來是業界共識。疫情倒逼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但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僅有25%的企業開展了數字化轉型,而中小企業大多沒有參與進來。

記者瞭解到,中小企業出於對數據安全、轉型成本等等的顧慮,明知該轉卻又遲遲不敢轉。這時候大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就凸顯出來。

今年6月,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平臺2.0對外發布,升級後的平臺具備質量碼和雲ERP兩大服務。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柏華在近期媒體開放日上表示,狹義的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工業或者叫智能製造;但廣義的互聯網我們希望農業、服務業等都放到互聯網裡面,它會產生新的生態圈。

王柏華認為,工業互聯網,“聯”是關鍵,互聯背後的血液是數據。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全面互聯或者說萬物互聯,萬物互聯的基礎是每一個物件都要有一個“身份證”,叫標識解析標識碼。

實際上質量碼就是這個“身份證”。浪潮集團副總裁張帆解釋,我們把區塊鏈技術和密碼算法跟標識解析融合,就像父親和母親生下的孩子,這個孩子叫質量碼。

“質量碼是萬物互聯和數字化的基礎。”張帆說,它第一有標準,用標準去引領;第二有檢測,每個環節有檢測;第三有追溯,靠技術保證追到它;第四有反饋。基於這四點,經營機構可以對這個產品做擔保。

張帆解釋,質量碼相當於一個容器,它把整個生產環節中的數據加載過來打通,從而實現整個生產過程、流程過程的所有內容數字化,這樣它上面就可以支撐不同的應用場景。比如,要做流程優化,就先通過質量碼把流程數據積累以後再做優化。

張帆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舉了個例子,浪潮與山東魯酒九大集團之一的花冠集團合作,將旗下魯雅香(白酒品牌)的質量標準、檢測、原料、工藝、文化等關鍵要素,全部鎖在“質量碼”上,以確保每一瓶酒的品質口感與每一個環節的真實性。

消費者通過掃描質量碼,不僅可以瞭解每一瓶魯雅香每個環節的質量信息,還可以參加領紅包、抽獎、幸運購買等各種互動營銷活動;花冠集團則可以按不同年齡、地域、性別等做出用戶畫像標識,在各個廣告平臺上圈定範圍,精確地把信息推給目標人群。

在這種應用場景下,“質量碼”既成為消費者鑑別真偽、瞭解酒文化的媒介觸點,又是花冠試水數字化精準營銷的互動觸點。

張帆表示,目前浪潮給企業賦碼是免費的,同時,質量碼依託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安全技術,保障數據的全程可溯源、無授權不使用、可用不可見,既解決了企業使用過程中對數據安全的擔憂,也找到了應用場景。

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型平臺企業對於支撐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