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是现在陕西河南一带的方言吗?

某战必糊


黄帝时期推广了雅言,也就是目前的河南话郑曹片,慢慢推广向全国,郑曹片的河南话流行于河南中部,基本上全国人都听得懂,这是古汉语的母语。汉朝主要注行的还是中原官话,当时中原官话的范围就是中部几个省的方言,像河南、陕西、山东、山西、安徽、湖北襄阳地区、江苏北部一带、浙江部分地区、河北、甘肃、都流行中原官话。

陕西和河南两地的方言基本上一至,两个省的人交流完全无障碍,这两个省自古交流就非常多,虽然洛阳和西安长年斗嘴,但是去过这两个地方的人应该都有感觉,洛阳话和西安话非常像。


绿城郑州


很遗憾,古汉语并不是河南陕西一代的方言,至少发音上不是。

我个人对语言史的了解也不算很透彻,就把一些道听途说来的内容大概总结一下,供您参考。但真实历史如何还需要严加考证。

相传春秋时代各国语言并不完全相同,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就像当时各国文字各有不同一样。但由于大家都是由周王室分封出来的诸侯,因此最初各地诸侯所用的语言跟周王室都是一样的。这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一样,是官方语言。在当时,这种语言被称为雅言。如果你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不懂当地的方言,说雅言就好了。相传孔子讲学用的就是雅言。

雅言最初在中原地区广泛使用,但是由于战乱,尤其是在元朝征服金国的过程中,中原地区的百姓被大量屠杀,几近灭亡。人没了,语言自然很难保留下来。

明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发展北方人口将当时人口较多的山西省百姓迁往北方各地繁衍。现在中国北方各地方言很接近就是因为大家基本都是从山西迁移过来的移民的后代。这里面还有一个著名的大槐树的传说,有心的网友可以搜索一下。

总之,现在陕西河南的方言跟古代汉语至少在发音上真的不一样了。


天渊杂记


中原地区一般指河南陕西一带,所谓逐鹿中原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古汉语是不是现在这片地方的方言就有待商榷了。不是更多,而是更少。

古汉语是什么

从广义上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古代先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在部分汉语方言中有遗留。

书面语言因为车同轨、书同文的缘故,几千年来没有啥大变化。但是口语的演变就千差万别了。


在上古时代,中原地区、楚地、西北、西南、东南地区各地的方言都不同。中原文化发达,而楚文化相对也非常发达,但是语言不尽相同。

但孔子周游列国,至少说明语言是大致想通的,至少是可以交流的。

而北方游牧民族相传也是汉族的后裔,他们的语言和汉族的语言也颇相近。

现存的各大方言,中原官话留存的古汉语的痕迹反而更少

中国的方言很有特点,有几个相对封闭的语系,比如:吴越语系、粤语、客家话、闽南语。还有一个使用人口最多的官话。


随着历史演变、各种战争和朝代更迭的影响。原来在黄河以北生活的人,因为各种原因陆续南迁。比如:

晋朝时期,因为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大量的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主要迁到长江以南地区,甚至到岭南和闽越地区;

唐朝时候的安史之乱,也导致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李隆基都跑到四川去了;

宋朝时期,黄河以北长期被辽国占领,后又被金、蒙地区统治,大量难民南迁。李清照都是逃难的人之一。

元、清事情都有类似情况发生。


客家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些人到新的地方后,形成相对封闭的定居点,语言的变化和影响也更小,反而保存了更多的古汉语痕迹。

而陕西、河南地区被各种力量,不同文化的人洗涤了多少轮,糅合、同化的东西更多,反而有更少的古汉语痕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