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杭川——上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纪实

□ 记 者 范启麟 阙国豪 见习记者 丘启龙 通讯员 林斯乾

春天的杭川大地,阳光明媚时,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细雨绵绵时,嫩芽新叶,青翠欲滴。

春风化雨,滋润万物。

疫病无情,人间有爱。

在太拔镇,志愿者为院田村的贫困学生王文峰送去了一次性医用口罩。在湖洋镇,志愿者们组建爱心车队,免费接送初三学子返校复课。在茶地镇,志愿者把翁基村的垃圾清扫干净,把生产资料摆放整齐,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在上杭城区,法院的志愿者走街串巷,宣讲诚信建设;税务局的志愿者来到公园,清扫垃圾保护环境;在临城镇的55个封闭式小区,“红马甲”协助社区干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疫情渐去,春暖花开之时,记者来到上杭,目睹一幕幕人间真情的演绎、耳闻一个个人间真爱的动人故事,新时代文明之风吹遍杭川大地。

打造“上杭样板”,多元立体的志愿网络实现全覆盖

4月23日,上杭稍显寒意,但流浪人员薛庆超却一身暖流——志愿者帮他找到了家。今年61岁的薛庆超4月9日流浪到上杭城区时被志愿者发现,经过10多天的努力,志愿者终于搞清楚了薛庆超的家庭情况。23日,志愿者阙荣峰收到薛庆超家属的委托书后,动身将他送回安徽涡阳县丹城镇的老家。4月24日,回到家乡的薛庆超住进了敬老院。

素爱行动,让爱回家!帮助流浪人员回家、助人寻亲,这是上杭县义工协会这两年的重要服务项目之一。上杭县义工协会会长张建良告诉记者,自“素爱行动”开展以来,帮助31名流浪人员找到了亲人。

如今,在上杭,像义工协会这样的志愿者队伍达1000多支,在册志愿服务者8万多名。这些得益于上杭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同年,上杭县被列入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

“我们以全县为整体开展试点工作,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引领作用,把全县志愿服务工作整合起来,打造多元立体的志愿服务网络,实现志愿服务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上杭样板’。”上杭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北阳说。列入试点伊始,上杭就朝着最好的目标推进。

新时代文明实践,老百姓是主角,志愿服务是载体。上杭在推进试点工作中,有效整合资源,用活市民服务中心、民情处理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等“六大中心”,加快建设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八大平台”,有效解决志愿服务活动供给不足、供需错位、空置浪费等问题。

“进社区到农村,我们的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到目前我们开展各类志愿活动近7000场次,参与志愿者达25万多人次。”上杭县志愿服务中心主任胡兰英说。

创新社会治理,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政策理论宣讲志愿者,把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把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说明白;法律服务志愿者,为老百姓讲解危损房引发风险的法律责任,把道理说清楚;文艺轻骑兵志愿者,把大道理搬上舞台,让老百姓听得更明白……

3月30日,上杭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吹响号角。各级各类志愿者马上行动起来,进村入户宣讲政策,从而让更多老百姓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的整治工作中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要“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近两年来,上杭县不断完善“3+N”模式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志愿服务的主角也从理论专家、农技专家、党员干部,拓展到了文艺工作者、老医生、乡村德高望重的长者、致富带头人、能工巧匠……

为了确保活动开展,上杭推动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联动、项目运作、财政补贴的志愿服务保障运行机制。全方位覆盖的志愿服务,正成为推动上杭各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润滑油”“助推器”。

临城镇金山湖片区是去年上杭实施征地拆迁促重点项目落地百日攻坚战的重点项目之一。为了加快推进项目,临城夜间流动讲习堂的志愿服务者进村入户,宣讲政策、讲解拆迁补偿政策等,耐心细致为老百姓答疑解难,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仅仅用了14天,109栋房屋21万平方米土地就征迁完成。今年的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以来,临城拆除各类危损房5万多平方米。

“做群众工作,志愿者有很多优势。”临城镇党委书记丘小林说。百姓有所呼,服务有所应。上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活动做到百姓心坎上,赢得民心。

“为了让志愿服务活动能够雪中送炭,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我们主动收集百姓诉求,让服务实现精准‘投放’。”上杭县文明办主任邱永南介绍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针对性指导各类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记者了解到,两年来,上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爱满杭川”为总主题,共策划了112个志愿服务项目,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活动近7000场次,直接受益群众近170万人次,让广大基层百姓切身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温暖,也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在上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调研时,对上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省市领导调研时,也对上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出肯定。

着眼成风化人,让新时代文明之花在闽西大地盛开

南阳镇射山村,乡贤捐建的现代化文化体育中心坐落在村中央,由上杭图书馆分馆和室内篮球馆组成。

4月23日上午,记者看到,图书馆有孩子和村民在看书,篮球馆内有几名妇女在练习交谊舞。南阳镇党委宣传委员张纪锦告诉记者,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以来,文化活动丰富了,雨天老百姓不会靠打麻将度过了。

通贤镇党委书记梁兰珍,上世纪90年代,从学校毕业后就到通贤工作多年,2013年又到通贤工作。她说,两个时间段在通贤工作,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两年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志愿者深入宣传,一方面让不健康的娱乐活动渐渐少了,另一方面把健康的文体活动带起来了。更为重要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最好的体现是通贤民间教育基金会的不断壮大,今年正月只有2000多人的秀坑村,老百姓捐款70多万元成立了村里的教育基金,截至目前,通贤镇的教育基金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000万元,“互助互帮的风气已经在通贤遍地开花”。

茶地镇“四好农村路”大庄线正在全面推进。为了修好这条路,村里的老百姓有8人无偿把15亩土地捐出来,外出乡贤也捐款捐物,现在捐款已经收到约13万元。

才溪镇围绕建筑之乡的特色,成立了“筑之梦”志愿服务队等6支队伍。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敬年告诉记者,“筑之梦”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都是免工钱为贫困老百姓修缮房屋。

如今,这样的事例在杭川大地接续上演。

3月4日,市委书记李建成调研上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时指出,要树立更高标准,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与高质量发展、文明创建、基层治理、脱贫攻坚、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声音传到群众心里,宣传引导更多群众参与进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让党的旗帜在上杭的每个阵地上都高高飘扬。

去年,我市的武平、新罗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委决定在其他4个县市区同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新时代文明之风必将从杭川大地传递到闽西红土地的每个角落,传递到每个百姓心里,汇聚起推动闽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能量。


短评:创新治理体系的有益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上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新治理体系做了很好的探索。

他们把群众在哪里就把工作做到哪里作为工作方向,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导向,工作往基层去、重心下沉,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因地制宜、科学统筹,为老百姓解决了许多困难,赢得了老百姓称赞。

当前,我们正在推动脱贫攻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等重点工作,需要紧紧依靠人民,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我市的发展大局中,同频共振,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