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乾隆皇帝你會搞文字獄嗎?為什麼?

偉大的時代


個人認為,客觀的說,我一定搞得更狠。康雍乾時代搞的文字獄,要分兩個方面看。

首先,的確清朝在順治,康熙初年由於入關時間不長,還帶有關外遊牧民族的原始習俗,諸如強迫漢人剃髮易服,跑馬圈地,迫民為奴等民族政策遭到了漢族的強烈反感,後又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野蠻的殘殺行徑引起了當時人們的強烈反滿思想。再加上女真先祖不忌諱的一些婚嫁習俗和自我奴化思想,讓深受朱程理學的漢族士紳嗤之以鼻。

雍正朝,由於深度的社會和經濟結構改革,又得罪大批士紳文人以及貴胄的筆墨門客。乾隆朝,因好大喜功,奢靡浪費至使官吏腐敗,文人百姓苦不堪言。為迎合反滿禮教思想和追憶大明華夏遺風,一些前朝故臣及後代和一些文人墨客開始著寫反滿書籍或撲風捉影的製造一些“筆錄”,“雜談”等文章來攻擊清廷,甚至成為一些武裝起義的“出師之名”。這本也無可厚非,清朝剛入關的時期的確是開了歷史倒車,但後來到了康熙後期和雍正乾隆時期就一點不太準確了。

其次,其實歷朝歷代都有文字獄,只不過到了清朝因為民族壓迫的問題給放大了,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漢武帝的腐刑司馬遷。從曹魏的腰斬嵇康到宋朝的烏臺詩案,明朝那就更多了,在明太祖時期你沒事寫個“歹朱”字,“禿“字,“光”字試試,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時候,你拿一本《默庵集》(方孝孺著)去大街上轉轉,家裡人的腦袋都不夠錦衣衛砍的。

從那麼問題回來了,我如果是乾隆皇帝,靈魂附體的話,我不可能不搞文字獄,而且我可能搞得更狠。像張煌言的《建夷宮詞十首》編排乾隆的祖太太再婚的吧,呂留良的夷夏之防吧,曾靜的弒父篡位吧,法式善的《清秘述聞》等等,哪一個雍正乾隆看了能不急?

最著名的雍正朝翰林院的徐駿,顧炎武的親戚,在奏章裡,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我就不明白他一個堂堂翰林院的庶吉士,進士出身,十年寒窗,他能用這個八百年用不上的生僻字來寫奏摺?如果說確實犯二寫錯了,那“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全是他寫的,如果這些都聯繫在一起看,我要作為乾隆帝來看這廝就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問題大了。

封建時代任何當朝主政的君王和階層都不會允許被人身詆譭,對統治的合法性不允許有異議,君權神授,安邦定國。反對勢力做大必須殺一儆百,以儆效尤,在人治並高度集權的時代,這些和民不民主,什麼民族沒有什麼關係。如果我是乾隆皇帝,設身處地的想,絕對不允許有任何威脅到自身統治的事情發生。本人不是清粉,不惜勿怪。





來去是夢成敗皆空


實行文字獄是禁錮思想,為了加強中央統治,從思想上防止反叛的發生。

文字獄在歷朝歷代都有記載,影響最深遠的必然就是秦始皇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導致

而最後的清朝也是一個大興文字獄的政權,這更多是由於清政權的自卑和不自信,當初大清是以打倒李自成,為明朝復仇的名義入關,後來乘機奪了天下,滿清的皇帝們擔心中原知識分子為從文化上,文章裡做思想,所以為了壓制漢族人的反抗意識,為了樹立清朝統治的權威,加強中央專制集權統治。清初的統治者們對知識分子施行了殘酷的文化專制,製造了很多駭人聽聞的文字獄。

所以不論那個皇帝是康熙,雍正,乾隆,都實行了這一個政策,大興文字獄,目的就是鞏固滿清的統治,所以無論是誰,坐在那個位置上,都會實行這一政策。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以德服人,但這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統治者們都選擇了文字獄這一殘忍但快捷的辦法。




古今事皆付笑談中


什麼是文字獄呢?就是寫文章犯法。倒不是說寫啥都犯法,而是寫了跟上頭不對付的東西就犯法。那麼乾隆皇帝為什麼要搞文字獄呢?其實這玩意兒不是乾隆老爺子發明的,而是秦始皇發明的。

當年秦始皇為啥子要坑殺那麼多儒生?其實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幫儒生亂說話。在秦始皇看來,民間的輿論導向已經大於官方了,這是他不能忍受的。所以就把這一小撮喜歡製造輿論的小夥伴,放到一個坑裡給埋了。

乾隆老爺子,學的不僅僅是秦始皇,而是他爺爺康熙和他老爹雍正。讓我們意外的是,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就是筆桿子不敢亂寫的盛世。

因為沒有人敢說這不是盛世,所以這就成為了歷史上的盛世,你說這神奇不神奇?莫說是我,換任何有點良心的人,都不可能去搞什麼文字獄。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顧炎武有一個外甥,叫徐乾學,他是清朝大才子,官至刑部侍郎。他有個兒子徐駿,是個少年天才。不過這孩子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反清。

我們都知道顧炎武是個著名的反清分子,或許是受到了他的影響,這位少年天才,張口閉口就是反清言論。

當時清朝剛入關沒多久,康熙皇帝南征北戰剛剛平定天下,還沒工夫去管這幫文人。徐駿便開始了自己一騎絕塵的反清之路。

  1. 他跟一幫狐朋狗友們喝酒的時候,發現酒杯居然是萬曆朝的東西。要放到現在,那立馬得去有關部門領一面小錦旗吧?徐駿張口就是一句詩:覆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一邊。
  2. 就是別人呼呼大睡的時候,徐駿也沒閒著,他聽到有老鼠在咬櫃子裡的衣服,張口就來了一句: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是明朝。這是在諷刺清朝的剃髮易服令。
  3. 去京城趕考之前,徐駿心血來潮,立刻就唱了一句: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這就是赤裸裸要滅了大清王朝,恢復大明王朝的意思了。
  4. 不僅會寫詩,他還會畫畫,而且喜歡在自己畫的畫上題詩。比如他畫了一幅紫牡丹後,就在上面寫道: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這要是被康熙看到了,非宰了他不可。

這麼個作死的派頭,徐駿還好端端活到了雍正朝,簡直就是奇蹟。這哥們習以為常地放肆,甚至在上書時將“陛下”寫成“狴下”。這難道是在嘲諷雍正爺不識字嗎?

結果徐駿果斷被雍正給廢了,憤憤不平的徐駿壓根就不理這件事,繼續我行我素,一看就是不想在雍正這兒混飯吃了,所以就寫了: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

冠卿恃才狂放,怨者頗多。雍正初,怨家某以其詩有“明月有情遠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之句,遂以出首。當刑部審訊時,有與司寇有瓜葛者,欲寬其罪,預告之曰:“實出無心。”及訊,冠卿仰見堂上有司員松江胡宗琳侍立於旁,與其師貌無異,乃大驚悟,供有心誹謗者,胡亦力爭,遂畫稿定罪。將正法時,所親猶怪之,冠卿曰:“吾命也。”無他言。---《清稗類鈔》

甚至有人說,那句著名的: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也是他的傑作。結果雍正總算是瞭解他了,索性就把他全家吃飯的傢伙都給剁了下來。這就是著名的清風文字獄。


維民所止,不是雍正無頭。

著名小說家金庸的先祖是清朝著名詩人查慎行,查慎行有一個不安分的弟弟査嗣庭。這哥們是雍正朝的內閣學士兼任禮部侍郎,大小也是副部級的高官了。

可是査嗣庭在出科舉考題的時候,出了一個:維民所止的題目。這題目本身也沒什麼問題,不就是《詩經,玄鳥》裡的一句話嘛!原文是:邦畿千里,維民所止。

這意思就是說,京城周圍到處都是商住百姓。這本身不僅不是一種犯上的言論,而且是有一點吹捧盛世的意味。

雍正四年,以浙人查嗣庭、汪景祺著書悖逆,既按治,因停浙江鄉、會試。未幾,以李衛等請,弛其禁。七年,廣東連州知州朱振基私祀呂留良,生員陳錫首告,上嘉之。令是科連州應試完場舉子,由學政遴取優通者四人賞舉人。---《清史稿》

如果是在康熙朝,他一點事兒都沒有,甚至會得到嘉獎。可是他偏偏生在了雍正朝,雍正皇帝的年號就是雍正。而維民所止中的維和止就是雍正二字少了個頭。

這不就是在詛咒雍正皇帝沒腦袋,要被拉去砍頭嗎?為此査嗣庭全家都被雍正拖出去宰了,連78歲的查慎行老先生都被拖到北京去問罪了一段時間才放回來。

由此可見,在雍正朝的文字獄到底有多麼可怕。雍正為啥要搞這麼嚴重的文字獄呢?其實人家是為了改革吏治,搞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結果得罪了天下讀書人。

過去士紳是不用給國家交稅和服役的,這是歷代封建統治者為了籠絡讀書人的一個好辦法,可是雍正偏偏不答應,認為人人應該平等,憑什麼你多讀幾年狗屁文章,就能白吃白喝白拿呢?

得罪天下讀書人,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此各種辱罵雍正的文章層出不窮,有人說他是篡位,有人說他天天躲在後宮嗑藥,還有人說他根本就不是康熙親生的。

總之,雍正的名聲門算是被這幫傢伙給徹底玷汙了,就算是這樣,雍正對改革的決心依舊沒有減弱,他正式向文人宣戰,文字獄就此爆發。

乾隆時代的文字獄是最多的。

乾隆時期一共發生了130多次文字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當中文字獄最多的一個時代。很多官員以文字獄作為升官的籌碼,所以各種尋找同僚們的文字問題。

這種風氣一旦產生,各種捕風捉影的事情也就誕生了。乾隆剛上臺的時候,並不想跟文人把關係搞差了,因為他們有筆桿子,而乾隆是一個要名聲的人。

為此乾隆開始各種給前朝文字獄案的人翻案,甚至將汪景祺給安葬了。果然這是有效果的,文人們立刻給乾隆吹牛:乾隆錢,萬萬年。而雍正時期的牛是這麼吹的:雍正錢,窮半年。這畫風完全不一樣。

可是不是所有文人都買乾隆的賬,他們因為家風或者師傳的原因,對明朝情有獨鍾,自然還是要跟清朝對著幹的。

比如說民間孫嘉淦的案子、王錫侯《字貫》案等就開啟了乾隆時期的文字獄。此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各種反詩被提交了上來,地方官員們熱衷於做這種事情,以此表示向乾隆效忠的意思。

總結:讓人說話,不是一件壞事。

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如果這世上只剩下一種聲音,那麼這種聲音一定是謊言。不同的聲音,未必就是壞事,為什麼乾隆不準不同的聲音出現呢?

如果朝中只剩下了一種聲音,那麼肯定全都是溜鬚拍馬的聲音。人無完人,更何況是堂堂朝廷呢?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清稗類鈔》

《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