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楓景"潤心田

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津市市公安局汪家橋派出所裡就有“三寶”,他們雖已年過半百,但依然精神煥發、堅守一線、默默耕耘。這些平均年齡在“50+”的老民警們,工作勁頭絲毫不輸所裡的“小鮮肉”,給青年民警做出了表率,入戶宣傳,糾紛調解,困難幫扶,到處都是他們忙碌的背影。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不服輸的“老唐”

“你們就是那個“網紅”派出所吧?太感謝你們了,最近幾年社會治安太好了,真虧了你們”,這是“老唐”今天走訪的第一戶群眾,熱情的小賣部老闆丁伯剛見面就對派出所讚不絕口,這是汪家橋派出所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的一個生動縮影。作為首批省級“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汪家橋派出所按照上級公安機關的部署,紮實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主題活動,組織民警深入轄區進行走訪,與百姓聊家常,瞭解群眾期盼和願望,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徵求群眾反映的難點問題。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我們要給青年民警樹立榜樣,年輕人集中精力辦好案子,我們老同志可以發揮特長和經驗,排查化解、為群眾解疑釋惑我們也很給力!” 在“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開展以來,三寶之一“老唐”迅速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走訪工作中去,他結合城東社區工作實際制定了走訪工作計劃,並針對轄區居民作息規律採取錯時工作法,放棄個人休息,利用節假日和工作日8小時以外的時間進行入戶走訪,不僅提高了轄區群眾的見警率,而且確保了入戶走訪的工作進度。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做基礎工作,“老唐”有自己的一套“土辦法”———“早九晚五”:早上九點之前,晚上五點之後,深入群眾,和群眾碰面,選擇錯時最為高效,給自己找“麻煩”,不給群眾“添麻煩”,這就是“老唐”的“土方法”,許多難事在他手中得以解決,這也就不奇怪了。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傳幫帶”——老唐“現場課”

一個是從警20多年,紮根基層、熱情為民的社區民警“老唐”;一個是剛從警校畢業,勤奮好學、善於鑽研、積極主動的新警張止堃、張瀟。這亦師亦友的師徒,在汪家橋派出所教學相長,結下了深厚的師徒情。

在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伊始,派出所的領導為新警張止堃、張瀟精心挑選性格爽朗、熱情為民的社區民警唐業勇作為他的“師傅”,幫助其快速成長。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社區民警是群眾與派出所之間的橋樑”師傅唐業勇告訴兩位徒弟,想要做好社區工作,民警首先要走得勤快,摸排轄區人口情況、組織安全防範、提供救助服務……每一項工作都建立在對走訪排查的基礎上,要多下社區,多跑路,嘴要勤,手要勤,在群眾面前“混臉熟”才能跟群眾貼近,要對轄區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師徒之間零距離的幫助和指導,手把手地傳授服務群眾、轄區管理、辦案技能等等,使新民警“百萬警進千萬家”的工作環境和工作要求,不再茫然和無措,遇到問題可以及時請教,隨時隨地得到幫助與指點。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把這些“小年輕”帶上路,我們就放心退休了”。正是這樣的良好互動,推進隊伍戰鬥力的不斷提升,讓“傳幫帶”工作成為一種常態化機制,讓民警們發揮出“1+1大於2”的效果,鍛造出一支優秀的派出所社區警務隊伍。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青春本色”

“看到老民警年紀這麼大還這麼認真,幹勁還這麼足,我們這些年輕人有時候真感到自愧不如。”深受啟發的兩位徒弟,選擇每晚下班後到社區進行巡邏。4月14日,正當巡邏途中張瀟瞧見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太太像是迷路找不著回家的路,細心的張瀟立即上前詢問,看著老太太一臉茫然,加之夜色漸暗,道路複雜,極易出現意外,張瀟便將老人接回派出所。民警一面給老人倒上熱茶暖身,一面詢問老人家人的情況。誰料老人言語含糊不清,無法向民警準確表述自己的真實姓名及親屬聯繫方式,考慮老人沒有吃飯,民警特地為其購買了食品,並儘量安撫老人情緒。因老人身上沒有攜帶任何證件,民警只能帶著老人在事發地進行走訪詢問,幾經周折,最終通過群眾和系統查詢才得知姓名及家庭住址,終於將老人送回了居住小區。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見到走失的老伴安然無恙,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張大爺連連向民警表示感謝,並激動地握住民警的手說:“我老伴患有老年痴呆症,家裡人正在四處找她,幸虧得到你們的熱心幫助,謝謝你們。”看著一家團圓的老人,張瀟和戰友也是說不盡的開心。

「百萬警進千萬家」把“小事”做極致,

素材:汪家橋派出所

【來源:津市公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