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難忘的修渠故事⑬丨土洋並舉架“彩虹”

躍進渠不僅要穿過山嶺,還要跨越600多條山谷溝澗。河南省安陽市人民因地制宜、土洋並舉,建起了一座座渡槽,如道道彩虹,凌空飛架,雄偉壯觀。

建造大渡槽確實有許多困難。當時鋼材、木材、水泥等建築材料都是計劃供應,躍進渠未列入國家計劃,購買建築材料非常難,連買幾斤鐵釘都要費不小的勁兒。

施工場地在深山野溝,交通不便,運輸困難,缺水少電,又無吊裝設備。在這樣的條件下,要建造四五十米高、一二百米長的大渡槽,實在是天方夜譚。

如果不建渡槽,渠道就要順著山勢來回轉,勢必要減少受益面積。因此,廣大幹部、民工、技術人員不怕困難,決心土洋並舉建造大渡槽。

群英渡槽是躍進渠上最大的空腹式石拱渡槽。它西起老爺嶺,東至石門嶄,單孔飛架在上寺坪村東南的躍蛟溝之上,全長70米,最大建築高度31米,跨徑50米,設計最大流量為每秒20立方米。由許家溝公社I5個施工連承建。

要建造這麼大的石拱渡槽,談何容易!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搭架子支拱胎。

這個渡槽是技術員安景宣設計的,他本著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的原則,將5348塊拱石都編成序號,讓民工嚴格按尺碼精心鍛打,以保證工程質量。

把155萬公斤拱石運到30米高的渡槽上,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大家因地制宜,在兩拱腳旁沿山開出兩條斜坡,鋪上鐵軌,用簡易罐車提升小拱石,節約杉杆1600根。

大塊拱石就得用人抬,抬拱石是最緊張最艱苦的戰鬥。最大的拱石有1150公斤重,用8根槓子16個人抬,前邊8個人拉,後邊8個人推。人們喊著號子,邁著沉重的腳步,在斜坡上慢慢地移動。

許家溝施工營負責人常家彪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從早到晚一根槓子不離肩,專揀大拱石抬,眼熬紅了,人也累瘦了。民工勸他去休息,他說:“黨和人民把修建躍進渠的光榮任務交給我們,完不成任務,心裡不踏實啊!”在施工最緊張的時候,駐躍進渠解放軍8180部隊官兵和民工一起參加戰鬥,他們抬著拱石像打衝鋒一樣跑在前頭,汗水把衣服溼透了,兩肩壓得紅腫也不休息。

軍民團結齊奮戰,1971年5月29日凌晨5時30分,第一層拱石勝利合龍。8月26日,渡槽竣工。

(原載於1999年7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安陽縣躍進渠》)

來源:中州古籍出版社《安陽縣躍進渠》

作者單位:中共安陽市殷都區委黨史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