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建議“分餐制”,提出“公勺公筷”,特殊時期寶媽雙手贊成

文|福林媽咪

近日,張文宏參加上海的一個活動時,再次說出金句:“如果你今天不分餐,在疾病面前,你就是在‘裸奔’。”

張文宏建議“分餐制”,提出“公勺公筷”,特殊時期寶媽雙手贊成

在雲講壇上,張文宏說道:“我見不得混在一塊的吃法,一起吃飯用一個筷子夾菜、喝酒,你看到的是筷子、杯子,我看到的全是病菌。”

其實這個說法以前就看到過一位醫學生說過類似的話:“你們看到的是在夾菜,我看到的是在交換唾液。”

張文宏這次也表示,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分餐制的意義非常重要。

我們疫情期間,戴口罩、勤洗手都很重要,為了讓病毒遠離我們。而現在,餐館紛紛營業,又迎來了五一假期,想要外出就餐,戴口罩、洗手我們大多都能自覺起來,但是分餐這一步沒有做,還是等於為病毒傳播開了另一扇門。

“分餐制”在中國古代早期就已開始

其實中國古代早期就是分餐制,到了北宋時期才開始坐椅子,圍著桌子進餐,這樣的合餐帶有一種“好客”、“平等”、“分享”的傳統人情特色。

正因如此,想要普及分餐制還是比較難的,因為

中國人重視親情,喜歡熱鬧,互相夾菜是對對方的關心,但是站在公共衛生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是不衛生的。

張文宏建議“分餐制”,提出“公勺公筷”,特殊時期寶媽雙手贊成

家裡有孩子的,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更需要實行分餐制

說一個之前的事兒吧,很多人都有出去吃酒席的經歷,之前堂弟結婚,我帶著福林去了,坐得那一桌也都是一些不常見的親戚,吃到最後上來一盆西湖牛肉羹和一盆玉米羹,但只有一個公勺還放在了西湖牛肉羹裡。

邊上是福林的姑奶奶,看福林一直盯著玉米羹,就說要給福林盛一些,於是她端起福林的碗,然後拿起自己的勺子,看勺子上有菜湯,就往自己嘴裡嗦了一下然後去盛。

我當時也不好說什麼,但是好在之前告訴過福林不要用自己的勺子去盛湯,這樣不衛生,所以他看到姑奶奶那麼做,他自己也不想喝。

可能不少寶媽帶孩子出去吃飯,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也知道,這是老人的好意,但就是覺得不衛生。如果不吃,老人還會問一句:“是不是嫌棄我啊?”

最後也只好:“沒有沒有。”然後讓娃吃一口。但實際上呢?就是因為不衛生,但是又礙於那是長輩的好意,只能被那一句“你是不是嫌棄我”給綁架了。

然而用張文宏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比如說豆沙甜湯,每個人用自己的勺子去舀,那這鍋豆沙甜湯,就是一個洗調羹的水。

聽起來有點噁心,但是卻很形象。

張文宏建議“分餐制”,提出“公勺公筷”,特殊時期寶媽雙手贊成

五一假期馬上來了,家裡面想要走親訪友或者外出的,難免會有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尤其是家裡有孩子的,我是舉雙手贊成分餐制。

愛孩子,就別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

老人對孩子的關心可以理解,但是咱們可以換種方式。

我們不需要像吃西餐那樣一人一份飯菜,但我們可以用“公勺”、“公筷”。

張文宏建議“分餐制”,提出“公勺公筷”,特殊時期寶媽雙手贊成

聚在一起吃飯熱鬧、溫馨,為了保持這樣的氣氛,我們可以不必像吃西餐那樣,但不管是在家裡吃飯還是外出就餐,我們都準備一副“公勺公筷”,想要夾菜給對方,那就用公筷夾,想要給對方盛湯,就用公勺,給自己盛菜也用公筷夾到碗裡。

在外就餐通常直接問服務員要,都是會提供的,在家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麻煩。

其實,也沒有多麻煩,把一副筷子和勺子放在中間,想給孩子夾菜了,可以放下自己的筷子,用公筷夾,一個動作而已,堅持幾天,習慣了也就好了。

距離上要注意一下,可以稍微分開一些,這時候距離產生美。

像是這種呼吸道的傳播疾病,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大家都能堅持這樣的做法,也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特殊情況特殊對待,這時候實行分餐制也是為了控制疫情,為了衛生和健康,我為分餐制投一票。

你們家會這麼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