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房產大城市都要限購?其實是防止暴跌!縮短貧富差距!

我們都知道自從房地產從1998年房地產改革後發展非常迅速,起初全國基本都是一線城市都是大刀闊斧蓋房子,吸引各地投資者去買,最著名的就是“溫州炒房團”。而當時的溫州人基本都是整棟樓的買買買。利用銀行的高槓杆,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銀行和政府的防範意識加強,為了緩解金融危機帶來的副作用,直到2011年陸續開始出臺限購政策,直到上一次2015年除了北上廣一線城市以外為了加速去庫存,放開限購,目的就是盤活庫存樓盤,實現資金沉澱,防止資金外逃,同時解決了二三線城市的庫存,可以說是全國一盤棋。

我們迴歸正題,限購為什麼說是防止房價暴跌呢,我們來假設,如果不限購,那麼按照我們慣性思維就是不斷買房,總覺得會一直漲,有錢就買房,那麼勢必會造成產能過剩,而且價格肯定會局部高漲,而如此高的債務對於買房者都想轉嫁給接盤俠,可當價格漲到普通人都難以承受的時候,窮人一套也買不起,最後放棄了,也沒動力了,希望破滅,而中產家庭則是拼盡全力買房最後不敢消費,當一件商品的價格高到超出大部分普通人承受範圍,那麼它的實際價值就變低了,就算擁有高昂的價格,只要它無法流通,那麼它就不是一件優質的商品,所謂有價格但沒市場,所以“限購”就是限制你對此類商品的消費,達到讓商家可以適當給普通人生產此類商品,開發商和承建商就是生產房子,從而縮短貧富差距,特別是大城市,當人口不斷流入後需求也會增加,如果不限購,將會有更多“鬼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