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文 | 七月長安雪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在那個喜劇舞臺上,他假想自己當晚的角色是一個時髦的紈袴子弟和家擁巨資,趣味高雅的有閒階級。——歐·亨利

歐·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是十九世紀美國最傑出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譽為“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歐·亨利一生在為底層人民創作,寫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死劫,他的小說都是“含淚的微笑”,通俗易懂。無論是何種身份的人物,寫的都是世間百態,極俱諷刺意味,所有的矛盾衝突似乎都是貧與富。

《華而不實》是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之一,在當今世界各國都存在貧富差距的社會階層裡,這篇小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精神救贖。就像22歲的小說的主人公,身為一個普通的建築事務所上班的職員,在每個月十八塊的酬勞裡留出一塊錢,只為定期感受上流社會的消費,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但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心中飽含對生活的熱愛是難能可貴的,只是他的虛榮已經超出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到後來,依然被生活打回原型。當他遇到心愛的姑娘瑪麗安小姐時,種種華而不實的舉動和言辭,面對真正上流社會卻不世俗,善良的姑娘時,自導自演的一出鬧劇,讓人含淚為他感到無盡的哀嘆。

讀完這篇小說,會為主人公感到無比的惋惜與遺憾,這也是歐·亨利式結尾帶給我們含淚的微笑。在他的筆下,大多數都是底層小人物的生死劫。今天我就從人性的角度來解讀虛榮,華而不實的背後是人性的自我束縛和畸形的階級推崇裡,一把沉重的精神枷鎖。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一:虛榮心是社會群體關係滋生的社會情感,屬於階級社會貧富差距的產物。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感,從本質上來說,虛榮心也是社會情感的一種。托爾斯·錢德勒先生,雖然工資每週只有十八塊錢,但他依然能夠攢到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個勤儉自律的人。二十二歲的他,人生才剛剛開始,雖然生活在社會底層,而且他擁有十足的自信度,認為他的職業是偉大的。

錢德勒從每星期的收入中留出一塊錢。湊滿十星期以後,他用這筆累積起來的額外資金在吝嗇的時間老人的廉價物品部購買一個紳士排場的夜晚。——歐·亨利

01:貧富差距是滋生虛榮的根本原因。

十九世紀的美國,貧富差距巨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矛盾的根本都是跟貧富,金錢利益有關。歐·亨利也出身於貧民家庭,命運多舛,他的小說中主要是三類人,這部小說,寫的是紐約生活。繁華的都市裡,小人物的命運。

《華而不實》裡的托爾斯·錢德勒,是典型的紐約都市裡一個底層的建築小職員。但是生而為人,都渴望他人過多的關注自己。他住在那間過道隔成的小屋裡,生活過得很落魄,在大紐約,他是最不起眼的人,但是他卻有一件晚禮服,每過十星期,他便可以拿著攢夠的十塊錢,去一個擁有紳士排場的餐廳。

野心、貪婪、自愛、虛榮、友誼、慷慨、公共精神:這些在不同程度上摻雜在一起而遍佈社會的情感,自有史以來一直是所有行動和事業的動因。它們已為人類所注視。

托兒斯明白,在美國,在紐約階層貧富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鴻溝。身處底層的人不斷的仰望高高在上的富豪。包括歐·亨利本人,在一個被限制的圈子裡,不斷的循環著古有的階級帶給自己的生活。

在一種巨大的生活反差裡,托爾斯常常這樣幻想“一個人有了十塊錢,就可以週週全全地充當幾小時富裕的胡閒階級。這筆錢足夠應付一頓經過仔細斟酌的飯菜,一瓶像樣的酒,適當的小帳,一支雪茄,車費,以及一般雜費。 ”在人性的弱點的驅動下,在一種貧富差距巨大的充滿畸形階級推崇裡,虛榮,像一劑麻醉劑,短暫的隔離落魄的生活。

在任何國家,貧富差距都存在。我們的身邊也常有這樣的人。明明生活過得拮据不堪,還要買品牌包包,除了透支基本的生活品質基礎,還在透支自己的內心,虛榮就像一個巨大的機器,壓榨著底層人的精神世界,因為空虛而編造的一系列關於財富的故事和場景。人只有在貧窮的情況下,才會對富有的世界仰望。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02:社會群體關係的維繫,身份,名利,金錢,排場,都成為了進入上流社會的標籤。

很顯然,托爾斯是非常渴望進入上流社會的,這個圈子的人,生活的的非常講究,出入豪華的餐廳,品著陳年的老酒,抽著不菲的雪茄。他們身邊圍繞的也都是跟他們一樣的人。開寶馬的人,身邊的朋友也都是開寶馬的,開奇瑞QQ的人,身邊也大多是開奇瑞QQ的。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圈子。

人群關係理論是梅奧基於霍桑實驗提出了重視人本理念的管理理論,也叫人際關係理論。是研究企業內部職工之間存在的非正式團體的一種學說。

1927—1932年梅奧在美國芝加哥西方電器公司的霍桑工廠所進行的試驗,為這一學派出現奠定了基礎。

個人與社會群體之間的關係,存在著某種紐帶,這種連接點往往跟階層掛鉤,和貧富差距有關。社群關係的建立,往往依據個人價值,基於某種固定的標準。托兒斯只是個建築事務所的小職員,他能夠交換的社會價值非常有限。這也就限制了他的圈子,只能通過暫時的金錢來達到擁有短暫的社群關係。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華而不實》小說中這樣寫到“從每七十個沉悶的夜晚擷取一個愉快的晚上,對錢德勒來說,是終古常新的幸福的源泉。”我們感嘆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也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陽光,不被落魄拮据的生活壓榨的沒有了任何的動力。這也是歐·亨利所讚頌的一種生活態度。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看過一部電視劇《歡樂頌》,安迪是從美國華爾街回來的首席財政執行官,他的多年好友也是叱吒商海的譚宗明,這個在上海灘舉足輕重的商界大佬。他的男友魏渭也是商界名流,這樣的群體關係,是非常緊密結實的,圈子不大,但是非常優質,有限的資源都集中在這少部分人手裡。

每個人的標籤各不相同,但是上流社會,最看重個人標籤。你的身份,地位,階層,職位,個人價值,是入場券。

二:虛榮心是“自我”主體的衍生物。向內延伸,力圖掙脫被物質固化的精神桎枯。

看這篇小說,我們常常感到托爾斯先生的虛榮心已經到了一種病態的地步。究其原因,是他想向外界展示自己。得到別人的觀望和注視。

同講究飲食的人一起,坐在棕櫚掩映、樂聲悠揚的環境裡,望著這樣一個人間天堂的老主顧們,同時讓自己成為他們觀看的對象,相比之下,一個少女的初次跳舞和短袖的薄紗衣服又算得上什麼呢? ——歐·亨利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01:自我表現的背後,是內心的空虛營造的一種假象,為自己的浮誇套上一把精神的枷鎖。

不得不說,《華而不實》小說的主人公托爾斯是非常喜歡錶現自己的。休謨認為“一個人對屬於自己的美麗房屋,或自己設計所建築的房屋,感到得意,這裡情感的主體是自我。”這是所謂的自我,一系列的知覺。

終於,在歡樂大街上,托爾斯遇到了一位姑娘,因為雪天路滑,倒在了地上。托爾斯先生出於紳士品格,立馬過去扶了她起來。姑娘靠在了一個牆邊,很端莊的向托爾斯道了謝。

“我的腳踝大概扭傷了。”她說。“摔倒時蹩了一下。”

“疼得厲害嗎?”錢德勒問道。

“只在著力的時候才疼。我想過一小會兒就能走路的。”

來來回回的寒暄客套裡,托爾斯看著眼前這位姑娘。很快有了好感。他開始幻想,能夠和這位端莊的姑娘共進晚餐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於是他想表現一番,好讓姑娘留下來。因為她的眼光是那麼和善又愉悅。她的整個裝扮,透著一種樸素的美。

她穿一身樸素的黑衣服,像是一般女店員的打扮。她那頂便宜的黑草帽底下露出了光澤的深褐色發鬈,草帽上沒有別的裝飾,只有一條絲絨帶打成的蝴蝶結。——歐·亨利

於是在托爾斯先生誠懇的邀請下,這位第一次見面的姑娘,她叫瑪麗安,和他走進了一家餐廳。這是他多麼渴望的一件事,燭光晚餐必定是兩個人吃才有情調,何況他是那麼需要一個異性的同伴,在一個高大上的餐廳裡,拿著自己十週省下來的十塊錢,享受一次充滿排場,被人注視的晚餐。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02:虛榮心是某種刺激物刺激感官而發生的,並不是單一存在的。

托爾斯和瑪麗安進了餐廳,身邊有殷勤的服務員貼心的伺候,餐廳裡都是衣冠楚楚的顧客。雖然氣派程度比不上以往他喜歡的,但和百老匯的也相差無幾。輕柔的音樂,烹調和招待也都是無可指摘,氣氛在這樣的場景裡變得曖昧又美好。

瑪麗安看著托爾斯,小說裡這樣描述:“在她望著錢德勒那生氣勃勃而又沉著的態度,灼熱而又坦率的藍眼睛時,她自己秀麗的臉上也流露出一種近似愛慕的神情。”不得不說,22歲的托爾斯長得還是非常的英俊,落落大方,如果沒有那該死的虛榮心,可能他早已成為富家女瑪麗安心儀的對象。過上了童話般的生活。

於是《華而不實》小說中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在環境和瑪麗安的感官刺激下,托爾斯的思緒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他想在在這位看起來穿著一般,但是得體優雅的姑娘面前,好好表現一番。

在那個喜劇舞臺上,他假想自己當晚的角色是一個時髦的紈絝子弟和家擁巨資,趣味高雅的有閒階級。他已經於是,他開始向瑪麗安小姐誇說俱樂部,茶會,高爾夫球,騎馬,狩獵,交誼舞,國外旅遊等等,同時還隱隱約約地提起停泊在拉奇蒙特港口的私人遊艇。——歐·亨利

當他感覺到姑娘被這些語言所暗示的階層和財富所打動時,他更加肆無忌憚,他想抓緊時機,榨取最大限度的快樂歐·亨利這樣描述到托爾斯此刻的狀態:“他的自我陶醉在他與一切事物之間撒下了一張霧網,然而有一兩次,他還是看到了這位姑娘的純真從霧網中透射出來。 ”

很明顯,瑪麗安已經有所疑惑,這不就是她的日常生活嗎?這是多麼的沒有意義和價值,她為了逃離這種狀態才出來體驗生活。這是多麼空虛的生活。瑪麗安有點失望,這和他想象中的托爾斯有點不太一樣。

晚餐過後,他們走出了餐廳,這個時候瑪麗安腳已經沒有大礙了,可以正常走路了。

她真誠地說,“現在我得趕快回家了。我非常欣賞這頓飯,錢德勒先生。”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故事到了這裡,可能我們會覺得差不多結束了,也許姑娘並不喜歡眼前的托爾斯浮誇的言語和他虛構的世界裡優越的生活。如果他是一個普通的樸素的姑娘,這有點違背常理。但事實是,歐·亨利的小說從來都是反轉式的結尾。

三:病態的虛榮心產生的負面效應。

歐亨利的《華而不實》這部小說向我們傳遞的是小人物的心理,底層人民的精神世界,雖然極具諷刺意味,但我們從兩個不同的階層人民身上都看到了一種光。而作者要表達的,更多的是這種虛榮心華而不實,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也是歐·亨利本人的價值觀。在十九世紀的美國,因為貧富差距,導致人的心理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01:純粹的虛榮,是因為一個人病態的不健康的心理而產生。

我會愛上一個有著和善的深藍色眼睛的人,他體貼和尊重窮苦的姑娘,人又漂亮,又和氣,又不賣弄風情。但他活在世上總得有志向,有目標,有工作可做,我才能愛他。只要我能幫助他建立一個事業,我不在乎他多麼窮。

虛榮分為很多種,《華而不實》裡托爾斯的虛榮是近乎病態的,因為他每個月只有微薄的收入,還要從中省一塊錢出來,每十週享受一次上流社會的待遇。故事的結尾,瑪麗安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家女,但是她和其他的富家女有所不同,她並不排斥貧苦的人,她的身上有一種人性的光芒,因為善良,因為溫和,因為她內心的簡單與純粹。

小說裡的托爾斯失去了一份愛情,在剛剛萌芽的時候,因為他的虛榮心,在他看來好像已經穩操勝券打動了瑪麗安的心的情況下,他並不知道事實的真相。他以為這個普通人家的樸素姑娘,會跟他一樣嚮往上流社會,會仰望奢華的高級享受,過各種充滿排場和儀式感的生活。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我們先不說《歡樂頌》裡的樊勝美所在的原生家庭,單從她愛慕虛榮玻璃心的角度,覺得跟托爾斯有一拼。她住著出租屋裡最便宜的那間房,還要事事講排場,拼了命的擠破頭也要跟上流社會掛鉤有,不停的尋找機會結識富人。樊勝美的虛榮心是病態的,掩藏在生活底下的是一顆破碎不堪的心和一團糟糕的生活現狀。

“人生是一襲華麗的旗袍,裡面爬滿了蝨子。——張愛玲

虛榮心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感,屬於社會情感的一種。過度的虛榮,有可能會讓自己的價值觀變得畸形,透支一個人正常的對於財富名利的認知心理。超出了自己所在的階層,變成了一種負荷。

02:虛榮只會開花,不會結果,還會不斷拉低你的認知。

有時我們渴望享受別人羨慕的眼光 看著自己一身奢侈品吃著米其林餐廳的甜品 人性如此 年輕如此。

曾經看到有這麼一則新聞:《90後女大學生賣卵20顆獲2萬5報酬:秒換蘋果iPhone7!》

有一個九零後的女大學生,因為家庭不夠富裕,很缺錢,她聯繫到了地下的黑中介,捐了20顆卵子,有了25000元的報酬,拿到錢的第一時間,她去給自己買了一部蘋果手機。

女性陰道中存在各種細菌,如果不嚴格消毒,很容易導致陰道細菌進入腹腔,有時還會因為非法操作感染艾滋、梅毒等傳染性疾病;過度刺激卵巢引起腹腔積液、胸腔積液;肝腎衰竭;終身不孕。

這位女大學生,可能一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物質滿足,但是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有可能是一生的。因為虛榮心,有可能葬送自己的生育能力,這是赤裸裸的因為虛榮心拉低的認知障礙。超出自己承受範圍的虛榮是毫無意義的。別人不會因為你用的是蘋果手機就高看你一眼。

過分表現就是扭曲的虛榮心,亨利·柏格森曾說,“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02:虛榮是其他人的驕傲。

歐·亨利的《華而不實》,向我們闡述了一個道理,虛榮所帶來的效應,是屬於其他人的,愛慕虛榮的人是不虛榮的人的奴隸。這話細細品來,字字珠璣。當一種人性的現象成為社會主流的時候,價值觀趨於病態。這是階層固化所帶來的。任何貧富差距的對比都是無比殘忍的。

但是人人都需要虛榮心。這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感。但是小說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一種人性的思考。虛榮心到底有何意義,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人總是有得有失,《華而不實》裡的托爾斯失去了愛情,透支了生活,榨取著不屬於他的虛空的屬於上流社會的短暫的快樂。像是一種精神鴉片,麻醉自己。從某種意義來說,虛榮也是精神需求的一種。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分等級的,越是低等的需求,就越接近動物的需求,用他的話來說,可以這麼通俗的理解為:“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歐·亨利《華而不實》 | 人性的虛榮,依附在畸形的階級推崇裡

超脫階層的虛榮心則是跳躍式的需求,本身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現實的。托爾斯的生活,處在最基本的需求階段裡,而他卻想要最高級的自我實現。金字塔尖需求的形成,是以物質為基礎的。馬斯洛從人性的角度分析了人的各種階段的需求。

虛榮幾乎全部儲蓄在自身中,因此,最好是對虛榮打開一條縫隙,免受虛榮的任意驅使。也就是說,有必要每天排水。 ——三木清

正確認識虛榮,也就意味著正確的認知人性,社會發展的規律,自然的法則和秩序。虛榮對每個人產生的意義各不相同,依據不同的環境,階層,所在的社會群體,個人價值,虛榮也在發揮著不同的價值。只不過,形成兩個極端。

寫在後面:

每個國家都存在貧富差距,階層等級,拜金主義似乎在越是發達的國家越嚴重。滋生虛榮的土壤跟這種巨大的財富反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虛榮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情感,如果不能正確的認識,人性就會變得扭曲醜陋。人還是應該腳踏實地,身在什麼樣的圈子,用良好的健康的向上的心態駕馭自己的生活。不要做華而不實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