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令再次延長,印度的疫情怎麼了?

今天,本應是印度全國解除封鎖的第一天。

但就在昨日,印度總理莫迪對外表示,全國封鎖令將延長至5月3日,但是病例不多的一些地區將於4月20日放鬆封鎖措施。


封鎖令再次延長,印度的疫情怎麼了?


也就是說在21天封城基礎上又往後延長了19天。

從全國封鎖令的延長舉措可以看出印度的疫情變化不容小覷。

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印度13日新增125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10444例。

而在首次宣佈封城之日的3月24日,印度國內只有536例確診病例,20天時間增長了近20倍。

雖然從絕對數據來說,印度的確診數量遠低於美國、意大利等歐美國家。

但根據美國密歇根大學在建立模型後發現,到5月中旬時,印度很可能將會有90萬人確診。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瑞安也表示,雖然美國已經成為疫情的新“震中”,但“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對抗新冠肺炎疫情能否取得決定性勝利,未來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印度控制該病毒的能力”。

雖然上述言論會令大眾產生恐慌情緒,但這一情況確實有可能存在,畢竟到目前為止,印度接受檢測的民眾依然沒有多少。

13.7億的龐大人口、巨大的貧富差距、森嚴的種姓制度等都成為上述判斷的根據之一。

其中貧富差距、大規模人口城鄉流動成為當下印度抗擊疫情的主要障礙。

貧民窟裡的抗疫

和大多數國家一樣,印度早期確診病例很少的原因,主要是檢測試劑的缺乏及檢測價格較高。

隨著進口試劑數量增加和最高法院宣佈免費檢測政策的出臺,也就出現了近期確診數量翻倍的現象。

但和大多數國家不一樣的是,印度巨大的貧富差距會放大疫情防治的難度係數

封鎖令再次延長,印度的疫情怎麼了?

一牆之隔下的兩個世界,右邊是富人區,居住著很多的富人居民,左邊是貧民窟。

右邊的街道十分安靜,人們都待在家中自我隔離,享用儲備好的食物,利用科技產品在家辦公、上課。

左邊貧民窟裡的民眾,因為沒有足夠的隔離空間而聚集在一起,這些失去收入的貧民甚至去垃圾堆裡靠撿吃的東西維持生命。

封鎖令再次延長,印度的疫情怎麼了?

富人區出現了疫情,無論金錢還是醫療資源都不用過於擔心,可一旦貧民窟出現了病例,將是巨大的擔憂所在。

而這,已經出現了。

4月1日,塔拉維貧民窟出現了首例病人,確診當天因疫情極速加重,不治身亡。直到近日,這裡已經出現了20多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塔拉維貧民窟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貧民窟,位於印度孟買,這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

該貧民窟佔地約613公頃,居住著150萬人。差不多相當於一間十來平方米的房子裡,至少要住一家五六口,甚至更多的人。

在這裡,1400多人共用一個廁所,並且78%的廁所都缺乏供水,這對保持社交距離、防止病毒傳染都十分困難。

更重要的是,孟買不止有塔拉維貧民窟一個,還有其他分散小面積的貧民窟。

據數據統計,孟買有近六分之一的人口都生活在貧民窟裡。

作為印度最大的城市,一旦病毒在孟買市區傳播,那麼整個印度都會有大爆發的危險。

封城下的“返鄉潮”危機

除了貧民窟里人民的困境,印度1.2億農民工的處境也較為艱難。

封鎖令再次延長,印度的疫情怎麼了?

因為政府的封城指令,各項經濟活動隨即停擺,大量在城市依靠日薪維生的外來務工者突然失業,沒有收入。迫於生活的壓力,以及對病毒的恐慌,回家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

一時間,眾多務工返鄉者擠滿車站、有些由於跨省邦的公共交通服務暫停甚至要徒步300公里走回家。

可想而知,這些帶來了更大的問題。

一是“返鄉潮”中社交距離難以保障,容易增加感染數量;

二是潛在病毒攜帶者,可能會將疫情從大城市擴散到醫療基礎更薄弱的農村地區,這會給相對更加落後的農村地區帶來更多的未知風險。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農民工、小販、日工和其他非正規工人構成了印度經濟的支柱,幾乎佔到印度勞動力的85%左右。

一旦這些人群感染人數增多,對疫情過後印度國內經濟活動的生產恢復將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印度政府的努力

兩大難題下,政府除了封城,又做了哪些?

客觀評價,印度政府的決斷力還是很強的,面對疫情做出了及時的反應。

3月13日至4月15日,暫停絕大部分入境簽證效力,同時“強烈建議”印度人避免不必要的出國旅行;與此同時,政府繼續撤離滯留在受冠狀病毒影響嚴重的在伊朗和意大利的印度人;

3月16日,將對遊客關閉包括泰姬陵在內的3000多個名勝古蹟,以及所有中央博物館;

3月24日,印度總理莫迪宣佈從次日起,全國範圍內開始為期21天的全民居家隔離;

3月31日,印度鐵路局宣佈,將對約2萬個火車車廂進行改造;

4月14日,印度總理莫迪宣佈,延長全國封鎖期限至5月3日。

總體而言,印度政府抗擊疫情的決心很大,但最後決定疫情發展的還是要靠國家實力。

印度在抗疫上的困境主要來自於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首先醫療資源匱乏;

雖然印度是仿製藥生產大國,但在其他醫療資源上卻是極度匱乏的,醫療衛生上的支出僅佔印度GDP的1.28%。

在印度,平均每一千人擁有0.7張病床,意大利是3.4,美國是2.9;更誇張的是,整個印度的呼吸機數量不超過5萬臺。

而且由於印度的貧富差距、森嚴的種姓制度,使得有限的醫療資源更是都被富人所佔有。

其次是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掌控力不夠;

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面前權威有限,他們唯一能直接掌控的只有內政部直屬的警察系統。

因此,中央政府在下達疫情防控指令時難免會存在地方邦政府執行不力的情況。可想而知,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整體抗疫的效果。

封鎖會餓死人,不封鎖病毒會虐死人,兩難的選擇背後是印度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弊病顯現。

此刻拋開政治、經濟體制分析,聚焦到疫情上,筆者相信昨日印度政府做出繼續封國到5月3日的指令有其苦衷與無奈。

但以時間換空間,以犧牲經濟換人命的做法,都是人道主義的正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