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磨殺驢?霍光與張居正,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

導讀:公元68年,霍光在病榻上溘然長逝,兩年後其家族就被漢宣帝連根拔起。而一千五百年後,張居正也於病床上與世長辭,其後,張家便被萬曆皇帝抄家屠戮。兩大權臣,均是功勳卓著,而他們的結局,卻是用一千五百年的時光,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

鏡子內外是霍光與張居正

歷史是一面鏡子,現實中的一切,在這面鏡子裡都映射著似曾相識的影子。而那影子的去處,也往往會成為現實的歸宿。所以《舊唐書•魏徵傳》中的李世民才會說:“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能知興替,歷史的意義就不可估量,時人只要在閒暇時瞥上一眼,多多少少都能對前路上的坑坑窪窪有個大致瞭解,從而在前行時避免摔跟頭。但現實卻是,在歷史的前車之鑑中,仍有著太多太多的人倒在了前人倒下的地方爬不起來。這,並不能證明李世民的那句話說的有毛病,能說明的是,有毛病的其實是人心。

人心出了毛病,自然不會將歷史這破鏡子放在眼裡,而能進他們眼窩的僅僅是權與錢,確切地說,就是利益。但利益這極具魔力的玩意兒,想得到,就得出本錢。這本錢可能無足輕重,但也極可能是誰都丟不起的命。

命丟了,你就成了歷史。

而歷史,卻是殘酷、也是鮮血。

卸磨殺驢?霍光與張居正,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

公元68年,病床上的霍光沒能嗅到那絲鮮血的味道,於是他放心地閉眼離開,他覺得以自己的功勞與威望,足以確保自己的家族能避免那最為殘酷的結局。只是,漢宣帝在兩年之後,就用他的雷霆手段讓整個霍家灰飛煙滅,霍光的功勞終究是沒能敵過權利鬥爭與君臣私仇。

霍家的鮮血在歷史中流淌了一千多年,後世那些權臣在行事之時,大都會吸吸鼻子,以令那從不幹涸的鮮血味道刺激自己的鼻子,好讓他們能夠避免重蹈霍家的覆轍。這些權臣,一如王莽,再如曹操。

所以說,霍光死後其家族被滅,改變的不僅僅是霍家自身的命運。這件事更在深層次上影響了大漢日後的國運命脈,也同樣影響了後世權臣們的行事作風。

只是,再濃郁的鮮血在時間的稀釋下,也不免淡卻;再深刻的教訓在歷史的侵蝕中,也難保永存;但最關鍵的卻是,再悽慘的結局在人心的貪婪下,總是被人選擇性地忽視。這貪婪,或是權,或是錢,或是色,也或是名。

公元1582年7月,走到了人臣巔峰的萬曆首輔張居正,與世長辭。萬曆皇帝追贈張居正為上柱國,並賜諡文忠。可以說,張居正在生前得到了作為臣子所能得到的一切,在死後也受到了皇帝最高的禮遇。

只是,與歷史這面鏡子中的霍光一般,張居正死後的餘蔭卻沒能保住自家的長盛不衰,甚至比霍光更為悽慘的是,張居正最終甚至都沒能保住自己死後的尊嚴。因為,他的屍身被挖了出來,以供洩憤。

歷史是個圈,總有人會回到原點。

鏡子外的張居正沒想到,用了一千五百年的歲月,與鏡子裡的霍光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的人竟會是自己。

卸磨殺驢?霍光與張居正,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

張居正沒想到,但歷史的脈絡卻早已預示。因為,張居正生前將霍光所犯過的人臣大忌犯了個遍。

犯忌的張居正

對大漢朝有著“護道”之功的霍光,之所以在身死之後沒能庇護族人安穩的原因,我已經在另外一篇文章《神死後只剩下了豬,漢宣帝架鍋燒水後,如此誅滅霍光一族》中做了詳細闡述,歸納起來,霍光家族敗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霍光只知進不知退,以致給漢宣帝造成了霍家會威脅其皇權的錯覺。再加上霍家與漢宣帝之間存在的深仇大恨,從而導致了霍家被滅門。

而一千五百年後的張居正,會被萬曆皇帝戮屍抄家,走上霍光的老路,這跟他生前的行事風格有著莫大關係。

首先,勾心鬥角的上位之路。

張居正在當了大明首輔之後,輔佐萬曆皇帝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無論是從經濟上的“一條鞭法”讓日漸空虛的大明朝倉廩富足,還是從任用戚繼光等猛將鎮守國門讓百姓安居,亦或是以進行吏治改革,讓臃腫的大明朝政令暢通等方面的政績來講,張居正都居功至偉。可以說,他是萬曆新政能取得成績的重要保證。

只是,人無完人,張居正在當上首輔的路上,卻多多少少有著一些“黑歷史”。細看明朝史料,就會發現他先是夥同自己的好友高拱搶班奪權,不但打壓趙貞吉,還將李春芳從首輔的位子上搞了下來。接著,在高拱當了首輔之後,張居正又串謀大太監馮保,在高拱志得意滿的時候,狠狠地戳了高拱一刀子,就此將高拱弄出了大明朝的權力中心。

高拱丟了首輔的大權,只能回家養老。而在這個時候,能當首輔的人,無論從資歷還是能力上看,就只有張居正能挑大樑了。於是,張居正自然當仁不讓。

卸磨殺驢?霍光與張居正,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

只是,無論張居正在首輔上乾的如何風生水起,他因前期向上爬的過程中的那些上不了檯面的“黑歷史”,總會得罪不少人,而且能被他得罪的人,大都有著巨大的能量。這也為他日後被“清算”時,不但沒人幫他說話,反而很多人都對他落井下石埋下了伏筆。

其次,太過高調

我們在生活中常聽的一句話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因為人低調了就不容易飄,這樣一來不但能減少自己犯錯的機會,也不容易因高調而引起別人對自己的嫉妒或反感,更難以因此給人留下用以攻訐自己的口實。之前霍光一族被滅的原因中,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霍家的人過於高調張揚,從而加速了他們滅亡的腳步。

而當了首輔的張居正,卻在不知不覺中飄了起來。按說,作為張居正這樣對大明有中興之功的大人物,是個人都會有些自鳴得意,飄一點也無可厚非。但重要的是,張居正飄了不要緊,可他偏偏飄的太高了點。飄的太高,可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了。

例如,在張居正丁父憂三個月期滿之後,明神宗讓他回朝廷理政,但張居正回覆說由於天氣太熱,自己的母親受不了車馬勞頓。於是明神宗讓張居正先行回朝,等到天氣涼爽之時再派人從水路將其母親接到京城。原本這事情無可厚非,也能凸現張居正的孝道。但問題在於,無論是張居正回朝還是其母親到京城的途中太過招搖。

根據《明史》記載,在張居正回朝途中,凡是所過之地各地一把手都會率領所屬官員跪拜迎接,而那些巡撫使、巡按使等朝廷特派員都會提前跨界歡迎張居正,併為其開道。至於像襄陽王和唐王這等王公貴族都會在張居正路過時出城等候迎接。

以張居正的地位,如此排場雖聲勢浩大,但也說得過去。但連他母親在秋天從水路進京的時候,也是儀仗豪華,侍從遍地,以至於那些想要見見世面的百姓為了能一飽眼福,將沿途圍得水洩不通。

及秋,魏朝奉居正母行,儀從煊赫,觀者如堵。——摘自《明史》

所以,如此高調的姿態怎能不惹人妒,也怎會不招來一些非議?這些非議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可能還不算什麼,但一旦張居正不在人世,那可是會化作洶洶攻訐的。

卸磨殺驢?霍光與張居正,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

最後,張居正後期性情大變。

在丁父憂被奪情之後,張居正行事作風變得隨心所欲,在處理政事時,大多時候都是從自己的喜好出發,而置事實於不顧。人事上,張居正也大肆提拔自己的心腹,至於心腹是否收受賄賂、貪贓枉法他卻是不聞不問。例如馮保通過張居正將他的門客徐爵提拔為錦衣衛指揮同知,而張居正自己的三個兒子也同時高中。至於其它違規的事情也不勝枚舉,也正因如此,張居正的名聲日漸敗壞。

如果說,張居正上面的那些違法事情讓同僚和百姓心生不滿,那還無傷大雅,畢竟萬曆皇帝對他是尊敬的。但後來張居正貪戀權勢卻是引得萬曆皇帝的不滿,從而也為他死後的家族大難埋下了伏筆。

張居正為何被清算

張居正病死了,萬曆皇帝痛並快樂著。複雜矛盾的心態,讓萬曆皇帝輟朝數日。要說萬曆皇帝的痛,那就是張居正再怎麼著也是他執政初期時的主心骨,為他穩固帝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斯人已去,萬曆皇帝在悲痛中給張居正加上國柱並賜諡號文忠,不但如此,他還命四品京卿、錦衣堂上官、司禮太監為張居正護送靈柩回荊州風光安葬。

然而,死得風光的張居正卻如同一千五百年前的霍光一般,沒想到死才是大難的開始。之所以死會變成大難的開始,那是因為張居正的死,卸去了萬曆皇帝的枷鎖,而皇帝沒了枷鎖的束縛,必將在權力場上恣意狂奔。這狂奔,會將一切都踐踏在腳下。更何況,萬曆本就對張居正不爽了。

萬曆對張居正不爽,從下面幾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第一,萬曆十歲繼位,還是一個小屁孩,正是玩心重的時候。但因為有張居正的存在,貴為九五之尊的小屁孩卻不得不壓抑住自己的天性。因為一旦他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總會聽到自家老母用“張居正”這三個字給自己上眼藥。所以,張居正就是萬曆皇帝打小就有的心裡陰影。

初即位,馮保朝夕視起居,擁護提抱有力,小捍格,即以聞慈聖。慈聖訓帝嚴,每切責之,且曰:“使張先生聞,奈何!”於是帝甚憚居正。及帝漸長,心厭之。——摘自《明史》

卸磨殺驢?霍光與張居正,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

第二,張居正不但將萬曆的狐朋狗友逐出皇宮,並羅織罪名,更是在萬曆面前開啟了唐僧的成名大招——喋喋不休。一會兒勸萬曆不要貪玩要好好給皇家造人,一會兒勸萬曆要省吃儉用不要浪費,還勸萬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等。雖說張居正是一片良苦用心,但無奈萬曆就是不爽,只是迫於自己老母的壓力,不得已對張居正虛以委蛇,只是萬曆這心裡卻對張居正膩歪得緊。

因勸帝戒遊宴以重起居,專精神以廣聖嗣,節賞賚以省浮費,卻珍玩以端好尚,親萬幾以明庶政,勤講學以資治理。帝迫於太后,不得已,皆報可,而心頗嗛保、居正矣。——摘自《明史》

第三,張居正的權力慾望。

在萬曆初期,朝政把持在張居正手中,不過由於萬曆年齡尚小,君臣之間並未因此加深隔閡。但當張居正生命末期,萬曆皇帝也已經成年,這時候君臣之間在權力分配上就難免產生齷齪。

尤其是當張居正病入膏肓之時,萬曆為了在張居正死後將權力牢牢地攥在自己手中,從而派自己的心腹張四維等人協助張居正處理內閣事物。不過張居正卻沒給萬曆面子,依然凡事親力親為不讓張四維等人插手政務,讓萬曆的算盤珠子沒撥響。

而在張居正臨死前,腦子已經不夠清晰,在馮保的慫恿下向萬曆推薦禮部尚書潘晟等人擔當大任,至於張四維等人卻是連提都沒提,這讓萬曆心裡跟吃了蒼蠅一般難受。

不過好在張居正死了,萬曆再也不用顧忌張居正的威名,於是他讓張四維當了內閣首輔,總攬朝政。而張四維等人也終於在萬曆的授意下,成了張居正家族的掘墓人。

所以說,張居正最終被清算,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和萬曆皇帝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所導致的。

萬曆抄沒張居正家族的經過

由於張四維和張居正所舉薦的王篆、曾省吾等人互相厭惡,再加上萬歷寵幸的大太監張誠和馮保也互不順眼,於是萬曆秘密授意張誠調查馮保和張居正。

張誠不愧是萬曆的寵臣,得到授意後他就知道皇帝是打算對張居正幫動手了。於是,他很快地就找到了可以潑到張居正和馮保身上的糞。他先是在萬曆跟前添油加醋地說了一大通張居正與馮保如何內外勾結把持朝政,又是怎麼無法無天隨心所欲。緊接著又給萬曆說馮保和張居正所私藏的金銀財寶、文物古玩不計其數,甚至比皇帝的私庫中的珍藏都要多得多。

卸磨殺驢?霍光與張居正,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

都是小錢錢啊,這下萬曆哪裡還能忍得住!皇帝忍不住,所以手底下的人就會千方百計的給皇帝鋪臺階端梯子,於是張四維的門生御史李植就上書,大陳特陳馮保與徐爵是如何相互勾結、欺上瞞下等罪過。

有了御史的彈劾奏章,萬曆就名正言順地將馮保抓了起來。最終馮保雖然逃得一命,被貶南京,但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積攢的家當,卻是被萬曆抄了個底兒淨。

不抄不知道一抄嚇一跳,據《明史》記載,馮保的家產數之不盡,具體有多少沒有確切數字,史書中只能以“鉅萬計”來描述:

保奉御居南京,盡籍其家金銀珠寶鉅萬計。——摘自《明史》

一個太監竟有足以讓萬曆皇帝眼紅的鉅額資產,那麼當了那麼多年大明首輔的張居正又會有多少金銀珠寶呢?想到這兒,萬曆皇帝的心中就更加火熱。於是,針對張居正的大網便愈發緊鑼密鼓的展了開來。

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豔之。——摘自《明史》

這張大網,從外而內,一步步地將張居正家族從天堂打落到了黃泉地獄。

萬曆指使諫言官彈劾張居正所提拔的王篆、曾省吾等人,這些人一個沒跑全被萬曆革職查辦。沒了王篆、曾省吾等人在朝中支撐,要攻訐、抹殺張居正的功績就再簡單不過了。於是,針對張居正本人的動作也就接踵而至。

前文說過,張居正在總攬朝政期間得罪了很多人,再加上那些在張居正死後想要上位的人眼巴巴地想要抱緊萬曆這條大腿,於是這些人就公開抹黑張居正。有人給萬曆架橋,萬曆自然樂得去過。於是藉著這油頭,萬曆下令,先是剝奪了張居正的上柱國和太師封號,進而又剝奪了張居正“文忠”的諡號。

自古以來死者為大,尤其是像張居正這般對天下有著莫大功勞的人就更應被充分尊重。所以說,萬曆的這一系列舉動,是將張居正狠狠地踩在了腳下,極盡凌辱之能事。

對已經死去的張居正都如此,那些張居正所提拔的人就更是受了池魚之殃,紛紛被罷官黜爵。而至於張居正的家人,就更不用說,萬曆派大太監張誠帶著錦衣衛前去查抄張家。

而打頭陣的荊州守令,派人將張家上上下下登名造冊,而後直接將張家人全都關在了屋子裡,不給吃不給喝,等到張誠率領錦衣衛趕到時,滿地都是餓死的張家人。

這些餓死的人並不在張誠的眼中放,他二話不說讓人將張家翻了個底朝天,搜刮了大量錢財。據《明史》記錄,光是黃金就足足萬兩之多,除此之外,還有白金十幾萬兩。拿了錢財,但萬曆並不罷休,於是張居正的長子張敬修又在酷刑之下不得不自汙向王篆、曾省吾等人行賄了三十萬金,從而將張居正生前的心腹都徹底拖入了泥潭。不過這樣做了之後,張敬修也無顏苟活於世,不久就自縊而死。

卸磨殺驢?霍光與張居正,將歷史走成了一個圈

這還不算完,在張敬修死了之後,朝中落井下石攻訐張居正的風波更是愈演愈烈,最終萬曆一不做二不休,將張居正生前的官秩摟了個一乾二淨,至於那些之前賞賜的璽書、四代誥命等全都沒收。不但如此,萬曆還給張居正安了一籮筐罪狀並公示天下,並說以張居正之罪應該剖棺戮屍。而張居正的弟弟張居易、兒子張嗣修全都被髮配到嶺南煙瘴之地。只給張居正的老母親留了一座空宅子和十畝地養老。

萬曆皇帝的殘酷手段,讓張居正死不安生,而且終萬曆之世,都沒人敢在萬曆面前再提“張居正”三個字。一代名臣張居正,最終卻重蹈了西漢名臣霍光的覆轍,不得不讓人唏噓異常!

結語:跨越一千五百年的歲月,張居正步了霍光的後塵。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指引我們跳過前人的坑。但人性的弱點卻總是讓我們一次次地掉進同一個坑,走的再遠,也只是在一個圈裡掙扎。所以《蘭亭序》說的好: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