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大連的“孿生兄弟”,海防要塞不輸芬蘭堡,卻還未申遺成功

一個旅順口,半部近代史。

大連,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素來有著“北方明珠”、“東北之窗”、“浪漫之都”的美譽。除了這些,大連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曾飽受列強的欺凌,映射出中華民族的百年滄桑。說起大連,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孿生兄弟”,一座同樣充滿苦難的城市——旅順。

它是大連的“孿生兄弟”,海防要塞不輸芬蘭堡,卻還未申遺成功

如今旅順是大連市的一個市轄區,稱為旅順口區,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旅順在現在並不能稱作一個城市。在戰爭年代,特別是清末以前,旅順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地位是遠大於大連的。現在旅順卻成為了大連的的一個區,還是有點令人大跌眼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城市的發展歷史:

它是大連的“孿生兄弟”,海防要塞不輸芬蘭堡,卻還未申遺成功

旅順在清朝的時候就是一個海軍重鎮,而那時候北邊的大連卻還是一片荒地。從戰國時期到元朝,旅順先後擁有“烏石津”、“都裡鎮”、“獅子口”這些名字,直到明朝時期,朱元璋派大軍攻克遼東,因為一路風平浪靜,所以將“獅子口”改為“旅順”,意為“旅途平順”。從此,“旅順”這個名字便登上了歷史舞臺。

它是大連的“孿生兄弟”,海防要塞不輸芬蘭堡,卻還未申遺成功

晚清時期,旅順大放異彩。在李鴻章等“海防派”的堅持下,在旅順口建立了海軍基地,作為北洋海軍的駐地,各種現代化設施紛紛建立,頗有近代城市的感覺。可惜好景不長,甲午海戰後,旅順淪陷,日軍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旅順大屠殺。後來,虎視眈眈的沙俄與清政府簽訂條約,佔領旅順。

它是大連的“孿生兄弟”,海防要塞不輸芬蘭堡,卻還未申遺成功

大連這個名字,其實跟沙俄佔領旅順有很大的淵源。在佔領旅順的第二年,沙皇下令興建“達里尼市”,這便是大連的前身。之後爆發日俄戰爭,沙俄戰敗,被迫把東北的一切權利轉交給日本。為了使這裡煥然一新,洗去沙俄的印記,日本將“達里尼”音譯為“大連”。

1924年,日本設立了大連和旅順兩個市,十多年之後將政府機構從旅順遷往大連。自此大連取代了旅順,影響和職能範圍不斷擴大。二戰以後,蘇聯佔用了旅順港,直到1955年,旅順和大連才回到祖國的懷抱,之後兩者合併,稱為旅大市。1981年,國務院將經濟發展形勢更好的大連獨立出來,成為大連市,而旅順則劃為大連市轄下的一個區。經歷過數百年曆史的起起伏伏,稱這兩座城市為“孿生兄弟”再合適不過。

說完這兩個城市的淵源,我們再來看看芬蘭堡與旅順口的關係。它們兩個都是海防性要塞,也都屬於近代戰爭遺址,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戰爭之後的命運卻大不相同。如今芬蘭堡已申遺成功,但旅順口卻似乎從大眾的視線中逐漸淡化。

它是大連的“孿生兄弟”,海防要塞不輸芬蘭堡,卻還未申遺成功

芬蘭堡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軍事要塞之一,始建於1748年,是一座典型的歐式城堡。18世紀中葉,沙皇俄國曾經佔領此地,而這段經歷,也讓沙皇俄國意識到了修建堅固堡壘的重要性。所以,俄國人一進入旅順口就開始修築堡壘,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日軍捲土重來。陸路炮臺和海防炮臺均有修建,1898年,在原有的清軍炮臺上修建了俄國Ⅱ號堡壘,因其坐落於東雞冠山上,所以也被稱為東雞冠山北堡壘。

大連女作家素素在2008年的北歐之旅中,參觀到了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芬蘭堡,並且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據悉,芬蘭堡在1991年就已申遺成功,這說明人類對戰爭與屠殺的思考,已經變得主動而理性了。芬蘭堡的許多小城堡改成了知名的博物館、餐廳、咖啡室和訪客信息中心,每天來往於芬蘭堡的人絡繹不絕。

它是大連的“孿生兄弟”,海防要塞不輸芬蘭堡,卻還未申遺成功

再反觀旅順口,一直以來可能也沒有申遺的念頭,所以直到現在還未申遺成功。前些年,網上還流傳旅順歷史遺蹟被砸成了廢墟,小偷從那裡偷鐵賣一年可以賺好幾萬。如今旅順口走上了申遺的道路,這個過程肯定艱鉅且漫長,所以還得提前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係,讓申遺道路更加順暢。

如果旅順口申遺成功,不僅能有效保護戰爭遺蹟,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還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大家對此怎麼看呢?旅順的朋友們也來聊聊如今旅順口的情況吧,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