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编程的前世今生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交流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短短几十年,人类就在信息传递与信息处理领域就取得了如此大的突破,回望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不禁让人唏嘘,归根到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储存信息、交流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技术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吧。

标志物

灯塔:这种灯塔最初是发源于古埃及,古埃及人当时在灯塔里燃烧木柴,利用火光为船只指引航向。

计算机网络与编程的前世今生1

烽火:大家都记得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吧,周幽王的一个爱妃天天闷闷不乐,他为了逗乐就点燃了烽火,诸侯们看到信号马上赶过来,诸侯被戏弄得团团转,没爱妃果然被逗笑了,于是他又点燃了几次,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后来被攻破杀死,真是no zuo no die。

计算机网络与编程的前世今生1

信号旗:这种主要在船上使用,现代通信如此发达,但是这种简易的近程通信方式还是保留了下来,

漂流瓶:这个主要是外国人玩儿,海洋国家和陆地国家就是不同。

计算机网络与编程的前世今生1

远古时代-语言

那个时候的人类,可以用语言进行沟通,语言是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革命,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变得畅通很多,生产力大大的提升了。

但是这时候还没有发明文字,于是除了当面交流之外,还通过结绳来传递信息,《周易》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时,通过绳子的颜色、材质、粗细、横纵方向来表征不同的含义,也算是一种粗犷原始的编码方法。不光是中国,印加人也是用的结绳这种方法名叫奇普,马克思曾经做过描述:“印第安人的记事之绳是一种用各色贝珠穿成的绳带,其意义在于一定的珠串与一定的事实相联系,从而把各种事件排成系列,便于记忆和传递信息。”这种方法较为简单,而且结绳的规则如果不一样很难很好的传递信息,所以今日已经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了。

古文明时代-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从文字出现以后,信息的传递变得方便了很多,这时候出现了很多依托于文字的快速信息传递活动,这里说的快速其实只是相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因为那时候人类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太少太少了,而且还很慢。

鸿雁传书(飞鸽传书),据《史记》记载,汉朝希望匈奴释放苏武,但匈奴单于撒谎说苏武已死,使者说汉皇射中了一只大雁,上面有苏武亲笔的帛书,单于无奈只能放了苏武。这只是个故事,实际上中国古代用的多是飞鸽传书,而古埃及更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开始用飞鸽传递书信了。这个时间算起来可能只要几天,比起人亲自去真是快多了。

计算机网络与编程的前世今生1

邮政:我国是最早建立系统的信息传递系统的国家之一,通过驿站快马加鞭进行通信是早期有组的通信方式,不过这种一般都是官方才有使用权,老百姓想用不太容易,老百姓一般都是托人:你去那边儿做生意看到谁谁谁了帮我带个信儿啊之类的。

计算机网络与编程的前世今生1

然后信息传递的技术就一直这样数百年保持着不变,直到18世纪,人们对电的认识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随后的19世纪,电开始走进了工业领域和家庭,紧接着一项新的信息传递技术出现了---有线电报。

1837年,一种传递信息的表示方法首先被发明出来了,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划、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利用电路的开关以及电路开关之间的间隔时间来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就可以完美的实现莫尔斯电码信息传递技术。于是,在美国,很多城市之间都连通了电缆,城市和城市之间可以通过有线电码进行信息沟通了,火车站再也不用挂满各个地区不同的时钟了。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海底也铺上了电缆,于是可以跨洋来通讯了,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