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扶贫羊”带领贫困户走上“羊光大道”

“咩咩咩”……连阴雨天难得暂时停歇,张化兰把圈里的100多只山羊赶到山上。看着羊儿们撒开了欢儿争先恐后找草吃,她一边盘算该给家里3个老人添置冬衣,一边寻思给在外打工的丈夫杨光明和西安上学的两个孩子打个电话,叮嘱他们注意保暖。老人、孩子、脱贫产业再加家附近打零工,仿佛有“三头六臂”的女强人,把件件事情都安排得妥帖周到,夫妻俩齐心努力奔小康。


镇巴“扶贫羊”带领贫困户走上“羊光大道”

不甘贫困 发展产业致力脱贫

现年47岁的杨光明一家,住在镇巴县泾洋街道办李家坪村。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且常年疾病缠身,需要支付高昂的医药费,下有一双求学的儿女,家中各项开支也要不少费用,夫妻俩想破头都想改变家里拮据的生活状况,于是2013年,他们经营了一个小型养猪场。当时不巧赶上猪肉市场行情不好,加之不懂养殖、防疫技术,猪苗病的病、死的死,两三年下来亏损严重,债台高筑。3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就像一座大山,压得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艰辛。经群众民主评议表决,2016年,杨光明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要强的夫妻俩从不愿向生活低头,即便陷于贫困,他们依然选择直面困难,奋力向前。“只要能吃苦、敢拼搏,找准发展方向,我就不信脱不了贫!”夫妻俩下定决心,再一次动起脑筋琢磨挣钱的道道儿。李家坪村虽然山大沟深,但交通条件较好,林地面积广阔,发展经济林种植和林下养殖前景不错。经过反复思考,夫妻俩决定选择山羊养殖作为自己翻身的创业项目。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养殖上栽了跟头,但倔强的夫妻俩第二次的选择还是养殖。可这次,两个人不再莽撞,而是做好了全盘打算——借着脱贫攻坚好政策的“东风”,好好大干一场。没有创业资金,如何发展产业?李家坪村两委帮助下,为其申请获批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他又向亲戚朋友家借了一些,把凑到的资金全部用于购买白山羊50多只,并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建起羊圈。养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出现了白山羊死亡的情况。镇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县畜牧兽医站的专业人员上门问诊,及时止损。之前养猪因为缺技术吃的亏夫妻俩吸取了教训,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还是经常向县畜牧兽医站的专家们请教,潜心学习养殖技术,攻克防疫难题,逐渐掌握了一套自己的养羊心得。现如今,山羊再有小病小灾,他们自己就可以打针医治。

坚韧自强 做脱贫致富的先行者

“家有万贯,带毛不算。”养羊是件操心事,也是件麻烦事。赶羊上下山、清扫羊圈,观察每只羊的生长情况……这些都是夫妻俩每天要完成的工作。无论寒风刺骨还是烈日当头,5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是日常。今年夏天暴雨频发,离河较近的羊圈时时面临危险,杨光明干脆就住在山上,白天黑夜时时起来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妻俩的养羊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2017年成立了镇巴县华兰白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2019年养羊收入近20万元,目前肉羊存栏120多只,圈舍达到200平方米。“山羊养殖以天然放养、生态喂养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山羊毛色光滑、肉质鲜嫩,非常受市场欢迎。”张化兰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顺利脱了贫,目前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准备来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坚韧勤劳的夫妻俩,也为孩子们树起了好榜样。说起两个孩子,张化兰难掩欣喜之情。大儿子成绩优异,在西安音乐学院读书,今年准备考研,小女儿也在西安学习美术专业。一个贫困家庭能培养出两个大学生,实属不易。“孩子决定学艺术那年,正是我家被定为贫困户那年。两个孩子都学艺术,花销比一般学生大得多。我儿子也常说别人家的娃都给家里挣钱了,他还在花钱,想放弃。可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坚决不能再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不管多苦多累,咬牙坚持我们也支持孩子求学。今年,杨光明去外地打工挣钱,我要照顾老人,照看家里和山上的羊场,就在家附近的酒店里找了服务员的活。只要一家人齐心,困难总有过去的一天!”


看着儿女们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夫妻俩经常念叨:“没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脱贫攻坚的优惠政策,没有帮扶干部的真帮实扶,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靠养羊脱了贫,却还惦记着同村的其他贫困户,于是主动找到村两委,要求免费为李家坪村二十多户贫困户传授养羊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如今该村已有七八户贫困户发展起小规模的家庭养殖,走上脱贫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