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也許,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2020年7月13日,我在知乎上收到一封私信,說有人在提一個關於我的問題。點開一看,居然是這麼個問題:

“如何看待曾經的「天才神童」袁嵐峰,現在也只是做簡單的科普工作?”

問題說明是:

“看他的資料,兩年學完小學和初一的課程,14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23歲獲得化學博士學位,這算是開掛的人生吧?但這麼多年過去,似乎在科研領域沒有太大成就,只能是做做簡單的科普,這算不算又是一個方仲永的悲劇?”

我不禁發笑,寫了一個簡短的回答:

“題主如何看待我個人,其實是個小問題,這是各人的自由。不過讓我哭笑不得的是‘簡單的科普’這個說法,有不少人對科普的價值和方法論一無所知,這才是我們社會的大問題。當然,這也正是需要有專業人士來做科普的原因之一。”

目前這個回答得到了9000個贊,這個問題也有了600多個回答。14日,風雲之聲發了一篇文章,給出了這個回答以及幾位其他答主的回答。

十分感謝這些朋友們對我的支持。不過今天要說的事情,來自其中的這樣一個回答,作者是知乎網友“詩與星空”:

“1、關注袁老師很久了。

2、袁老師的科普非常必要,他的科普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了的。

3、無論從任何角度看,袁老師都是一個成功者,是大多數天才神童的樣板。

4、恐怕你對簡單的科普有什麼誤解?

我本人曾長期給《中國國家天文》供稿,有次出差的時候,跑到國家天文臺和編輯小哥促膝長談,對中國當前的科普現狀唏噓不已。

《中國國家天文》除了收我這種二把刀天文愛好者的文章,還有一個‘簡單的科普’專欄,供稿人是李政道。

沒錯,就是他,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李政道在諾貝爾獎網站的照片(1957年31歲時獲獎)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1972年10月,周恩來和李政道在一起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李政道陪同鄧小平視察中國科學院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李政道與朱鎔基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李政道與李嵐清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李政道老年照

這個故事非常有趣,大家都對李政道先生支持科普的精神十分欽佩。沒想到的是,這篇文章發出來後,有一位微信朋友來跟我說:

“昨天看到關於《中國國家天文》曾設有‘簡單科普’欄目的話題,作為該雜誌的創始人,想再說明一下。

這本雜誌是2006年10月28日正式創刊,初衷是想以市場機制辦成一本基於天文學的科學文化雜誌,並試圖以講故事、互動的方式避開有些科普雜誌的文章‘業內看太淺,公眾看不懂’的現象,當然這樣做並不意味著文章質量不高,而是要爭取更多的受眾。鑑於李政道先生一直提倡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創刊時即邀請他出任特邀顧問(共兩人,另一位是任繼愈先生)。

李先生欣然接受邀請,並說他的博士論文就是天文學方面的。雜誌在做欄目規劃時設置了‘科學與藝術’欄目,主要刊登科學家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科學作品(具有科學元素或內涵的作品),刊登李先生授權的畫作即基於此。幾年後,李先生主動題寫了欄目名以示支持。

雜誌沒有設置過‘簡單科普’的欄目,我認為這個提法本身需要定義內涵,就科普工作而言並不簡單。關於雜誌,有些情況再告。”

好嘛,我都不知道《中國國家天文》的創刊者就在我的群裡!而且非常不好意思的是,從這位網友的暱稱我看不出他的姓名,也不記得是在哪裡認識的了。

請教之下,才知道他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以及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的一位老領導。我們相識原來是在2019年9月的全國科學實驗展演匯演,當時這個活動在科大舉行,我和他在第一天的分組賽作評委。我們在同一個組,他擔任組長。

這位前輩老師後來又給我找出了李政道給《中國國家天文》的信: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李政道給《中國國家天文》的信

他還給我展示了李政道給欄目的題詞,原來這個欄目叫做“科學與藝術的重逢”。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科學與藝術的重逢

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法國文學家福樓拜的名言:

“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科學與藝術就像不同方向攀登同一座山峰的兩個人,在山麓下分手,必將在山頂重逢,共同奔向人類嚮往的最崇高理想境界——真與美。”

這話的格調真是槓槓的,比經常聽到的一種說法“科學爬上山頂,發現宗教早就在那等著”,要高明多了。“科學與藝術的重逢”,確實也比“簡單的科普”文藝得多。

當然,我不是在笑話把欄目名記成“簡單科普”的網友。我很感謝他,沒有這個因緣,也不會有後面這許多趣事。能讓公眾知道這些事情,就很有價值。

我跟李政道先生有一重奇妙的關係,是我的一位博士後導師是他的二兒子、康奈爾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教授李中漢(Stephen Lee)。我在康奈爾的時候,承蒙李中漢老師照顧,也聽他說起過很多李政道先生的故事。

例如,他和他的哥哥李中清小時候問過父親:如果我們兄弟倆確實很笨,那該怎麼辦呢?李政道的回答是:你們可以去當牧師。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李中漢(康奈爾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網站https://chemistry.cornell.edu/stephen-lee)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李政道與大兒子李中清(歷史學家、社會學家,現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簡單的科普”與“重逢”李政道

作者在康奈爾大學的另一位博士後導師Roald Hoffmann(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研究組的合影

沒想到現在我和李政道先生又增加了一重“重逢”的關係,世界真是奇妙。

也許,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