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褚遂良(596-659),唐朝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初學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豔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相傳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無人可以論書。魏徵稱讚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魏徵認為,他對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認王字真偽的能力。他的傳世書跡有楷書《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


「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褚遂良《山河帖》


釋文:

山河阻絕,星辰變移。傷搖落之飄零,感依依之柳塞。煙霞桂月,獨旅無歸。折木葉以安心,采薇燕而長性。魚龍起沒,人何異知者哉。褚遂良述。


褚遂良的書法,初學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豔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相傳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無人可以論書。魏徵稱讚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魏徵認為,他對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認王字真偽的能力。

他的書法學王羲之、虞世南。《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他所寫的《雁塔聖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歐法融為一體,皆波勢自然。從氣韻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筆,結字,圓潤瘦勁之處卻是褚法。


「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版本一:褚遂良《潭府帖》宋拓本(選自《淳化閣帖》歷代名臣法帖第四)


他不僅書法寫得「古雅絕俗,瘦硬有餘」,而且還有一雙精妙神奇的書法鑑賞慧眼。唐貞觀十二年,因著名書法家虞世南不幸病逝,便召見褚遂良,並任命他為侍書。


有一次,唐太宗徵得一卷古人墨寶,便請褚遂良看看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筆。褚遂良看了一會兒,便說:「這是王羲之的贗品。」唐太宗聽了頗為驚奇,忙問褚遂良是怎麼看出來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這卷書法拿起來,透過陽光看。褚遂良則用手指著「小」字和「波」字,對著唐太宗說:「這個小字的點和波字的捺中,有一層比外層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書法筆走龍蛇,超妙入神,不應該有這樣的敗筆。」唐太宗聽了,打從心眼裡佩服褚遂良的眼力。


此後,唐太宗徵集到王羲之的墨跡,每逢真假難辨之時,總要請褚遂良幫他鑑定。後來,還奉命將這些珍貴的書法編定目錄,珍藏於宮廷內府。


用位高權顯來描述褚遂良是毫不為過的,他是歷代書法大家中介入封建社會權力中心的少數人物之一。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正確理解褚遂良的書法。


「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版本二:褚遂良《潭府帖》


褚遂良《潭府帖》釋文:

潭府下溼,不可多時。深益憒,況兼年暮。諸何足言,疾患有增,醫療無損。朽草枯木,安可嗟乎。自離王畿,親故阻越,每思宿曩,寧喻於心。承汝立行可,出言成軌,遷居要職,擢任雄臺。聞之嘉聲,增以羨慕,更得汝狀,深美吾誠,因奏事問,方便在意,徙居此土,深成要佳汝悉也。五月八日,舅遂良報薛八侍中前。


以家庭背景和他自己的才能,褚遂良頗得太宗重用,先後任六品秘書郎、諫議大夫、太子賓客、黃門侍郎、檢校大理卿,直至大權在握的中書令(首席宰相),甚至作了輔佐太子(唐高宗李治)的顧命大臣。褚遂良忠義直言,唐太宗多所採納。而太宗崩,高宗繼位,褚遂良的直諫卻遭來了殺身之禍。唐高宗永徽六年,為反對高宗廢王皇后立武昭儀,褚遂良義正詞嚴,當庭置朝笏於階上,脫冠解巾,伏階叩頭,以至於頭血迸濺。武則天於簾內大罵:“何不撲殺此獠!”但最終高宗還是改立昭儀為後。不久,褚遂良以潛謀不軌之罪貶愛州,卒於任上。此後,子孫流配,兩子彥甫、彥衝被殺。一代良臣,結局悲慘,然褚遂良聲名亦屆此載入史冊。


褚遂良被推為初唐楷書四家之一,其主要成就也在楷書。《唐人書評》說他的字是:“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前人評褚遂良書法“若瑤臺青瑣,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不任羅綺,增華綽約,歐虞謝之”,(張懷瓘《書斷》)“婉美華麗”(朱長文《墨池編》),“褚登善以姿態勝,故舉筆輒變”(蔣衡《拙存堂題跋》)。足見其書風屬於秀美一路。但褚遂良的疏瘦則並非枯瘦,王澍言“褚公書看似疏瘦,實則腴潤,看似古淡,實則風華”,當是識者之言。綜言之,褚遂良楷線條瘦勁,結字謹嚴,用筆富於節奏,華麗而不失剛勁,上承隋人書法,下開有唐一代書風,他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有人云其書法平民化云云,實則言褚遂良書法有普及之功耳。


「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褚遂良行書《家侄帖》


褚遂良楷書,世稱“褚書”,為後世效法的經典法書之一。然究其所自,卻斷非無源之水。張懷顴《書斷》言“少則服膺虞監,長則祖述右軍”。虞監書法,恪守右軍,圓融內蘊,與褚遂良瘦硬迥異。而其父褚亮與歐陽詢相善,觀褚遂良早年書法,頗多隸意,與歐陽詢多相似之處。褚亮與歐陽詢同在隋朝為官時,褚遂良年十六左右,正是志學之年,故其學當自歐陽詢。觀其《伊闕佛龕碑》,碑近隋碑風格而亦有歐體風神,可為佐證。另外,李嗣真《書後品》言唐太宗、李元昌(漢王)、褚遂良“皆受之於史陵”。史陵為隋人,《書斷》稱其“亦有高古,傷於疏瘦”,恰與褚遂良風格相近。然虞世南與褚遂良的關係,勢必影響到褚的書風。唐太宗於貞觀元年在宏文館招集二十四名五品以上子弟,“敕虞世南歐陽詢教授楷法”,次年在國子監設立書學,置書學博士教授書學。褚遂良當時為負責圖書繕寫秘書郎,書風受到虞世南、歐陽詢的影響應所難免。所謂“祖述右軍”,當在貞觀十三年太宗蒐集王羲之書法之後。貞觀十年,褚遂良被太宗召為侍書,世人所獻大王書跡,均由褚遂良鑑定,“天下爭賚古書詣闕以獻,當時莫能辨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一無舛誤。”並編輯了《右軍書目》。然此時褚遂良書風已基本確定,只是進一步完善而已,故右軍書法,對他影響並不是根本上的。其影響最重要的是得虛實之辨,而非一味瘦硬。


「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褚遂良書法《司馬遷妾隨清娛墓誌》(傳)

由此可知,褚書書法,受史陵影響最大,其總體風格還未跳出隋代碑刻書法的圈子,但後期則多少透露出唐楷書風的風神,故上文所言上承隋代,下開有唐,意在斯也。


褚書之短,前人謂“豐豔雕刻”、“恨乏自然,功勤精悉”云云。作為一個積極入世,極有作為的權臣,他的書法也基本是基於實用的。國子監的書學課程也應該是學習實用書法,故雕刻、規整、不夠自然等等是在所難免的,這也是整個唐代楷書的通病。相對而言,褚遂良書法倒比其他幾位唐代楷書大家更為生動活潑,這是今天書法界一度出現褚遂良熱的主要原因。然今之學褚者,或失之軟弱,或失之枯瘦,不知褚書於瘦勁中顯豐腴,靈動中有剛勁,是學者之失,非褚氏之過也。


褚遂良傳世書法有十餘件,多為碑刻。《孟法師碑》多存隸意,用筆多圓,風格近於歐、虞,結字用筆失於拘謹。優秀者當推《雁塔聖教序碑》與《大字陰符經》。前者是褚遂良的代表作,字體瘦勁,結字精密,兼用行書筆法,華麗秀勁,風神疏朗,人謂金生玉潤、古雅風流,堪稱傑作。《大字陰符經》為墨跡紙本,傳為晚年之作。筆力勁峭,意韻古淡,沉著痛快。雖有偽跡之嫌,然其藝術成就昭然在目,足可以假當真。其他碑刻墨跡亦足參學,然須知道取捨,取其精華方可。


「愙齋書法」褚遂良行書作品賞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