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01 爸爸給女兒的財富

前幾天,一段6歲女孩花樣切菜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

女孩來自湖南耒陽,她拿著一把菜刀,把各種蔬菜水果變成一幅幅圖畫。

孩子的父親說,只是想讓孩子學會生存。

他3歲的兒子得了白血病,6歲的女兒得了腎炎紫癜,妻子不堪重負離家,於是,懂事的女兒學了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圖中裡的小女孩刀工超群,父親接受採訪時表示:一開始只是想教會孩子切菜,後來發現她切得不錯,就教孩子切一些作品。

父親說,自己現在每天都要陪著孩子,希望小孩早點懂事,早點找一份工作。

女孩生病需要喝中藥,她都是自己熬藥,用布墊著把手小心翼翼地從爐子上端下藥罐子,倒入碗中等待喝藥。看得出來她應該做了很多次,動作很熟練,但我仍然忍不住為她捏把汗。

女孩自己乖乖喝掉中藥之後,爬到床上蓋好被子笑眯眯地準備睡覺。

父親心情不好時,她反而安慰父親,說等她將來賺了錢就換個沒有老鼠的房子,好好給弟弟治病。

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小女孩用蔬菜做的雕花,這麼精緻的手工包含著過去多少努力?

6歲的孩子,很多還在撒嬌、耍賴、事事父母包辦一條龍,但這個小女孩,靠她一雙小手撐起了一個家庭,懂事的讓人心疼。

卡耐基說,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剷除埋伏各處地障礙,在家庭裡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地獨立人格。

雖然家庭經濟困難、日子清苦,但這個父親無形中已經給了孩子最大一筆財富:獨立活下去的能力。

02 媽媽最深的愛

前幾年,有一本曾經感動全球500萬人的暢銷書《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會活下去》。

書中說:母親教孩子什麼最重要?是讓孩子一個人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
把生存的本領傳給孩子,是送給孩子一生的禮物。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獨闖天下。從小引導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讓孩子練就一雙勤勞、靈巧的手,會使孩子終生受益。

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這本書講了一個媽媽患癌後抗擊癌症的故事,她生前反覆思索要留給孩子一個“愛的禮物”。

雖然這個媽媽最後還是很遺憾地離世,但在此之前,她教會了5歲的女兒基本的生活、生存能力和積極的情商。

她的女兒掌握了食物的基本知識,能夠區分吃什麼好什麼不好,能做飯、打掃衛生、疊衣服、準備幼兒園需要的東西等。

書中的小女孩現在已經長大了幾歲,她和爸爸創作了一本書,叫做《小花的味增湯》。

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她寫道:“媽媽,有件事我想告訴你——所有的便當我都會自己做了!不說別人的壞話,不忘記微笑,這些都是媽媽教我的。雖然我也會覺得好難啊,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阿花已經不哭了。

——阿花寫給在天堂的媽媽。”

假如阿花沒有學到這些本領,那麼媽媽去世後她會怎樣?

估計需要人幫忙做飯,可是她爸爸需要上班,無暇照顧,如果不去上班,那父女二人的生活將無以為繼。

或許,在這種情況下,阿花就只能吃現成的方便食品,長期下去,營養肯定不如自己做飯來得健康和安全。

孩子學會做法、愛上做飯,就會懂得食物的可貴,珍惜每一頓餐食,吃的好,才能更好的長身體,有了好身體,才能談其他的。

教女兒學會做飯,是媽媽對阿花最深的愛。

03 小時候不獨立,長大成巨嬰

如果不從小進行這種生存教育的基本練習,長大了也仍然不會。

有個中國留學生,和外國同學聚餐時想做一盤西紅柿炒雞蛋。

開始準備了:打蛋時蛋殼掉到碗裡,接下來,先放西紅柿還是先放雞蛋?這個留學生竟然不知道。

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他選擇向國內的爸媽求助,媽媽用語音回覆他,後來爸爸也參與進來,爸爸媽媽你一句我一句,通過語音教孩子做這道菜,結果他沒聽懂……

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打電話時國內是凌晨4點左右,爸媽收到求助,一刻也沒猶豫就爬起來,媽媽炒菜,爸爸錄視頻。

即使給孩子發過去了,也怕萬一再有什麼事,爸爸媽媽兩個人繼續在凌晨4點的家中,等待著孩子的炒菜結果。

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最終,靠著這個視頻,他的同學吃到了西紅柿炒雞蛋,有個同學說:現在國內凌晨4點呢,一桌子人陷入沉默……

這個留學生,是“巨嬰”的一種。

孩子從小的衣食住行都被父母包辦,這樣只會把孩子培養成自私自利的“低能兒”,缺乏生存技能,未來走向社會也很難獨立,長大之後極有可能成為“巨嬰”。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事實證明,孩子做家務學習會更好。

04 從現在開始就可以為孩子做的幾件事

北歐教育一直貫穿著“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社會,為了更好地生活”的理念。

所以北歐各國的幼兒園、小學、中學所設置的課程都以兒童的生活為關健點,讓孩子經過學校的課程學習,不僅能掌握基本的常識知識,而且學會家政、手工製作等生活中血藥的生活本領知識。

生存教育中最基本的就是讓孩子學習怎麼勞動。

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從小就學會勞動的孩子,獨立能力更強、適應能力更強、更有耐心去完成一些事情,家庭責任感也更強,父母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放鬆心情,學會放手

孩子從一歲多開始對自己吃飯、喝水產生興趣,這時候不要怕孩子弄髒衣物和地板就阻止孩子,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個半年時間,就會進步很多,大多數都能完全獨立地吃飯喝水。

做飯的時候,如果孩子感興趣,可以試著讓他參與,分配一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做,例如幫你摘菜葉子或者剝蒜皮。

適時、適度地放手,孩子才有成長的空間和鍛鍊的機會。

(2)讓孩子懂得付出的意義,體驗收穫的喜悅

孩子兩歲多,鼓勵孩子參與打掃和整理。

這樣做,可以讓他意識到自己也是家裡的一份子,大家一起保持環境衛生,可以防止孩子破壞衛生而不自知。

孩子做出的努力就是他的付出,最後看到乾淨整潔的環境,孩子會有成就感,體驗到收穫的喜悅,這樣的孩子家庭責任感更強。

孩子的生存教育:離開爸媽保護,這是促進孩子成長的關健能力

(3)父母要有足夠地耐心和陪伴,孩子才會更好地成長

種下一顆種子,只有細心地澆灌、耐心呵護,它才能發芽長出枝葉,之後長成參天大樹,養孩子也是如此,父母千萬別心急,更不要拔苗助長。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裡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裡面,藏著作者對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陪伴。

高爾基說:生孩子是母雞都懂的事,養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為了孩子更美好的明天,一切努力都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